科研产出
现代化养猪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2 CSCD
摘要:近几年来,规模化猪场不断增多,由于其他产业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规模化猪场引进了许多世界养猪领域的新发明、新设备。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养猪业的更多应用,养猪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最近几年,养猪投资主体、技术、设施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养猪环境控制的更好,饲喂、饮水技术更加自动化,更多地考虑猪的福利,随着资金、高技术的投入,养猪设施的改善,猪的生长环境更加舒适,养猪效益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国养猪业还在发展阶段,各地应切合实际,量力而行,适度发展规模养猪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汾河源头夜蛾科(鳞翅目)昆虫考察报告Ⅱ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报道了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在汾河源头一带采集的部分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昆虫45属58种,包括金翅夜蛾属Plusia 1种,隐金夜蛾属Abrostola 1种,黏夜蛾属Leucania 1种,狼夜蛾属Ochropleura 5种,闪夜蛾属Sypna 1种,异夜蛾属Protexarnis 1种,沁夜蛾属Rhyacia 1种,疽夜蛾属Nodaria 1种,银钩夜蛾属Panchrysia 1种,丫纹夜蛾属Autographa 2种,紫脖夜蛾属Toxocampa 1种,秀夜蛾属Apamea 2种,奂夜蛾属Amphipoea 2种,扁身夜蛾属Amphipyra 1种,委夜蛾属Athetis 2种,银纹夜蛾属Argyrogramma 1种,袜纹夜蛾属Chrysaspidia 1种,地夜蛾属Agrotis 1种,尼夜蛾属Orthosia 1种,寡夜蛾属Sideridis 2种,扇夜蛾属Sineugraphe 2种,网夜蛾属Heliophobus 2种,浊夜蛾属Tholera 1种,客来夜蛾属Chrysorithrum 1种,疆夜蛾属Peridroma 1种,图夜蛾属Eugrahe 1种,甘蓝夜蛾属Mamestra 1种,地夜蛾属Agrotis 1种,艺夜蛾属Hyssia 1种,银锭夜蛾属Macdunnoughia 2种,歹夜蛾属Diarsia 1种,苜蓿夜蛾属Heliothis 1种,模夜蛾属Noctua 1种,结绿夜蛾属Isochlora 1种,逸色夜蛾属Ipimorpha 1种,角剑夜蛾属Gortyna 1种,蜡丽夜蛾属Kerala 1种,亭俚夜蛾属Lithacldia 1种,印铜夜蛾属Polychrysia 1种,卡夜蛾属Cherotis1种,袭夜蛾属Sidemia 2种,胫夜蛾属Melicleptria 1种,光腹夜蛾属Mythimna 1种,旋幽夜蛾属Scotogramma1种,后甘夜蛾属Hypobarathra 1种。其中,9属16种为山西省内新记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易塑料大棚冬枣栽培管理技术
《山西果树 》 2012
摘要:山西省运城市于2007年采用简易塑料大棚(冷棚)种植冬枣,至2011年底全市已发展简易塑料大棚冬枣250hm2,目前,栽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为促进该产业稳步壮大,现将简易塑料大棚冬枣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棚架建造棚架分竹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桩、竹子混合结构。竹木结构,经济实惠,取材方便,投资小,但不耐用。钢筋混凝土桩和竹子混合结构一次性投资大,但性能好,坚固耐用。棚架跨度不超过15m,棚架长度和走向随地块而定,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均可。与棚架垂直的一行杆称为组,每组杆由个边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晚熟矮秆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2
摘要: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为了确定中晚熟矮秆高粱新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种植密度(7.5~15万株/hm2)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粗呈减小趋势,而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可见叶片数无显著变化;种植密度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和单穗重,两者与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两者对产量影响有较高的协调性。在中晚熟旱地高粱种植区,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时其籽粒产量最大。该项研究为旱地春播中晚熟矮秆高粱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东南夏玉米分期播种及适播期研究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研究利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播期对玉米的影响,为专业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玉米播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选择好玉米的适宜播种期,确保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共同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bmr和光周期敏感基因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和实验室相结合把低木质素、高消化率基因bmr和光周期敏感基因PS聚合到饲草高粱中,以提高饲草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以含PS基因的EBA-3和含bmr基因的Tx623B配制杂交组合,构建了F2代分离群体。根据表型分离比例分析,光敏和褐色中脉可能分别受两对彼此独立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基因之间存在着互作。光敏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褐色中脉基因之间存在抑制作用。根据高粱的遗传连锁图谱,选取相应的SSR标记。经连锁遗传分析,找到了2个SSR标记,Xtxp7与bmr基因连锁,Xtxp20与PS基因连锁。由于Xtxp7位于连锁群B,Xtxp20位于连锁群G,据此认为高粱有一个bmr基因位于B染色体上和有一个PS基因位于G染色体上。这两个标记的获得可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加速杂交种的转育与利用。此外,对影响开花时间的QTLs和主效基因在高粱和水稻上可能一致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开心树形叶幕结构对苹果园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以小冠开心形和小冠分层形苹果树为试材,进行了不同处理地面太阳辐射光谱变化以及对叶幕太阳辐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受树形处理的影响,地面太阳辐射光谱和强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紫外光(U,300~380 nm)、光合有效辐射(PAR,400~700 nm)和红外/远红外(R/FR,780~1 010 nm)到达果园地面的比率分别为35.73%,13.35%和28.88%。从果园地面外侧(0 cm)到主干(120 cm),太阳辐射光谱中PAR强度依次递减,而U,R/FR辐射的强度依次递增。(2)受果园地面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果园地面辐射与叶幕辐射之间、地面辐射与叶幕反射辐射之间、叶幕辐射与叶幕反射辐射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同时开心形处理地面全波辐射和PAR均提高,其迎光面地面平均太阳辐射和PAR分别达到了29.7%和25.3%,同时地面及叶幕反射光谱中PAR的平均比例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4.9%和7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