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麦茬复播大葱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2
摘要:分析总结了山西省夏县麦茬复播大葱栽培技术,对麦茬复播大葱的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对麦茬复播大葱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为麦茬复播大葱提供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扩蓄肥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增强土壤保水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肥利用效率,该文将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作物秸秆经理化处理并与聚丙烯酰胺(PAM)结合造粒形成的秸秆扩蓄肥应用于马铃薯大田栽培,并与单施钾肥及不施肥处理为对比,研究了3种秸秆扩蓄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的土壤物理性状、生理特征、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秸秆扩蓄肥具有较强的保水性能,能显著增加0~20cm表层土壤含水率,提高马铃薯苗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累积期的土壤耕层及20~70cm水分;有效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提高非毛管孔隙比例,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马铃薯盛花期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马铃薯株高、冠幅面积和叶面积。与不施肥处理比较,秸秆扩蓄肥处理的淀粉含量提高12.3%~13.6%,大中薯率提高37.9%~42.8%,产量提高39.3%~50.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6%~45.4%。该研究为秸秆扩蓄肥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秸秆 土壤水分 肥料 扩蓄肥 马铃薯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资养猪业不宜跟风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 2012
摘要:我国是养猪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0%以上。猪肉是我国消费者的主要肉食品,约占肉食品消费量的70%,而养猪业几乎占了全国畜牧业的60%。养猪业是整个大农业或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规模化养猪并不是一项容易掌握的技术,它是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最近几年来,养猪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如,遗传育种技术方面有遗传评估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新的多元杂交技术等;饲料营养方面有安全环保饲料生产技术、颗粒料和碎粒料生产技术、膨化饲料技术、有机微量元素生产与添加技术、理想蛋白质及氨基酸平衡饲养技术、绿色添加剂使用技术等;饲养管理方面有现代畜舍环境调控技术、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隰县鼠类天敌食性研究及控害作用评估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对晋西隰县采集的372份鼠类天敌粪便和渣吐团样本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敌食物由鼠类、鸟类、昆虫类、植物类等动植物组成,其主要食物为鼠类,出现在样本中的百分比为69.62%;其次为鸟类和植物类,分别占17.20%和11.56%。进一步分析得出,各种鼠类在食物中出现的频率同该种鼠类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天敌取食鼠类具有选择性,捕食最多的猎物具备容易寻找和较易捕捉2个条件;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容易捕捉的基础上喜欢选择个体较大的种类。依据食性研究结果得出,天敌与鼠类之间存在着紧扣的食物链关系,在肯定天敌对减少鼠类的数目和为害以及控制鼠传疾病的流行方面作用的同时,提出了招引天敌灭鼠要事先做好调查研究,根据鼠情鼠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盲目行为的观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大豆品种资源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包括野生大豆考察和搜集。考察了山西省7个地区51个县市,搜集到野生大豆542份,均编目入国家品种资源库。栽培大豆经征集、观察、记载、整理、保存、编目入库2 272份,数量之多,居全国首位。经品质、抗逆性、抗病性鉴定,筛选出许多优异资源,如脂肪含量高达23%~24%,蛋白质含量45%~48%;耐旱、耐盐、耐酸雨;抗大豆花叶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病。通过大豆品种资源的种内和种间杂交,探讨了其遗传变异规律,创造出84个栽培大豆新品系,其中,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的8个新品系,被国内20多个科研生产单位利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野生大豆创新出110个中间材料,可作饲草在汾河两岸种植,也可作纳豆进行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的HMW-GS组成及等位变异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有益材料和信息,利用SDS-PAGE技术对311份新育成的源于偃麦草的高代渗入系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6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A1位点有Null、2*和1亚基等3个等位变异类型,以优质亚基1和2*为主要类型,占测试材料的71.1%;Glu-B1位点有7、7+8、7+9、6+8、13+16、13+19、14+15、17+18等8个等位变异类型,以17+18为主要类型,其次为7。优质亚基13+16、14+15和17+18的出现频率共计53.4%;Glu-D1位点有2+12、5+10、2+10、2+12、5+12亚基5个等位变异类型,以2+12为主要类型,占53.7%,其次为5+10,占38.9%。同时发现共有32种亚基组合,以"2*、17+18、2+12"的出现频率最高,为13.2%;其次为"1、17+18、5+10",占10.6%。品质得分为8~10分的材料有164份,占52.73%。由此可见,在这些小麦-中间偃麦草高代渗入系中存在丰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可能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 偃麦草 异源渗入系 品质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忻糯3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忻糯30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N301为母本、自选系N401为父本,于2002年选育而成,通过2005—2007年的直接生产试验,3 a平均产量9 694 kg/hm2,比对照增产5.0%,比垦黏1号增产18.1%,于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一般产量为0.8万~1.0万kg/hm2,最高产量可达1.2万kg/hm2以上;抗穗腐病、矮花叶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营养丰富,既可作为干籽粒加工用,也可鲜食利用;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地区种植,结合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达到高产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