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确立了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小麦样本用甲醇提取后,用乙腈和正己烷分配。土壤样本用10%碘甲烷、二氯甲烷提取后,萃取到二氯甲烷中柱净化后,七氟西酸酐衍生,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检测。本方法对灭草松在小麦和土壤的平均回收率为80%~100%,变异系数为3.8%~17.8%,在小麦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在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

关键词: 灭草松 残留分析 气相色谱 小麦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鼠兔实验动物化研究——雄性高原鼠兔在上海地区的若干繁殖特性观测

中国兽医科技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对高原鼠兔 (Ochotonacurzoniae)在上海地区的若干繁殖特性观察结果表明 ,鼠兔的精子畸形率为 11.64 % ,影响了其在上海低海拔地区的繁殖 ;非繁殖季节应用外源生殖激素对诱导雄性鼠兔的睾丸发育亦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繁殖 外源生殖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上海两种土壤的肥效试验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在土壤养分分析和养分吸附试验基础上 ,以高粱为指示作物作盆栽试验 ,对上海土壤 (黄泥土和夹沙泥 )中的作物养分障碍因子进行系统诊断 ,并将此结果与大田试验作比较 ,结果表明 :供试的黄泥土、夹沙泥两种水稻土养分缺乏顺序均为 P>N,Cu、Fe偏丰 ,K未显效 ;但是齐贤黄泥土土壤缺 Zn,而 Mn、Mo偏多 ;洪庙夹沙泥土壤却是缺 Mn、Mo,而 Zn偏多 ;另外 ,齐贤黄泥土土壤中 B含量恰当 ,而 S多 ;洪庙土壤 S含量恰当 ,而 B却多。氮和磷缺乏 ,K未显效的结果与该两种土壤的水稻、油菜肥效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水稻盆栽试验表明 N和 P有效 ,K不显效。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随氮的增加 ,稻谷产量有增加趋势 ;增加钾用量 ,对水稻基本无效。油菜大田试验结果与水稻试验一致。可见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诊断方法 ,既准确、快速地诊断了上海黄泥土、夹沙泥两种土壤中作物养分限制因子相对的亏缺顺序和过丰状况 ,同时 ,也似初步反映了元素之间的一些相互影响的现象 (Zn与 Mn、Mo,B与 S) ,为继续进行科学施肥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参数和依据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障碍因子 养分亏缺 系统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信息农业”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采用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上海发展信息农业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分析了上海发展信息农业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上海发展信息农业的决策建议 ,论述了建设上海农业信息系统的构思 ,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信息农业 农业现代化 网络与信息系统 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议农业信息市场培育与信息营销策略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0

摘要:针对当前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特点和农业信息服务不足 ,探讨了培育农业信息市场、农业信息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 农业信息 信息市场 营销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S1基因克隆和基因型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利用IBV全长S1基因特异性引物 ,以纯化的 3个标准株M4 1、H52 、T和 6个地方分离株 (QD、ZZ、GZ、TJ、DL和YC)的基因组RNA为模板 ,用RT PCR方法扩增出预期大小约 1.73kbcDNA片段 ,经BAMHI和HindIII酶切插入到质粒 pUC18中 ,并在大肠杆菌JM 83中实现了克隆。对 6个分离株的S1基因PCR产物进行HaeIIIRFLP分析 ,表明QD、TJ属于M4 1基因型 ,ZZ和GZ与T基因型一致 ;而DL、YC表现为不同的基因型 ,这一结果与血清中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证实我国IBV流行株已发生基因变异。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RTPCR RFLP 基因型鉴定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态制剂对鸡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怎样饲养黑凤乌鸡

中国农村科技 2000

摘要:黑凤乌鸡,又名黑凤鸡、黑丝毛乌鸡。黑凤鸡比白丝毛乌鸡肉质更好,且含有更多黑色素。现代业内专家指出:黑凤鸡是集药用、肉用、蛋用和观赏于一身的药用乌鸡珍品,是宝贵遗传基因库,很值得养殖与开发。上海市农科院瑞丰公司珍稀动物实验场经过3年多饲养实践,黑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基因合成及原核生物中的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以“连续延伸 PCR基因合成法”(姚泉洪 1999) ,按植物偏爱密码子 ,合成了全长4 4 1bp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Vitreoscilla hemoglobin VHb)基因。此方法不需用连接酶 ,而用高保真 DNA聚合酶 pwo及 7个长度为 90 bp左右的长寡核苷酸引物 ,经一次 PCR反应即完成了全长为 4 4 1bp基因合成。 PCR产物经 Bam HI和 Sac I酶切 ,克隆入 p Bluescript载体 ,合成的 VHb基因经克隆和测序证实与设计一致。与报道的 VHb基因相比 ,核苷酸改动了 98个。G+C含量由原来的 4 5.3%提高到 4 7.8%。将该基因克隆入庆大霉素抗性基因启动子后 ,构建表达载体 p YP2 0 0 1h(VHbp)。将其转入大肠杆菌菌株 DH5α,在氧胁迫、缺乏、充足等三种情况下 ,绘制其生长曲线 ,探讨了合成 VHb基因在原核生物中的效应。结果显示 ,合成的 VHb基因在氧胁迫条件下能加快细菌的生长 ,增加产量

关键词: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基因合成 连续延伸PCR 序列分析 生长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