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采用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土,结果表明,施用石膏后增加了玉米的保苗数,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土壤硬度和pH值明显降低,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根系干重明显增加,土壤中的二价离子增多,一价离子减少,ESP普遍降低,土壤化学性质得到改善;玉米单产增加12.58%~44.31%;同时,施用石膏第二年、第三年的后效作用仍很显著,对高粱、向日葵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关键词: 石膏 盐碱土 改土 作物 增产 后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模式和机制研究

土壤通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施肥系统的物质流、货币流和技术流、信息流的流动规律,指出缺乏施肥技术推广的经济驱动力和有效的科技服务手段是我国平衡施肥技术推广普及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的模式和机制。

关键词: 施肥系统 生态平衡施肥 产业化 模式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旱稻根系性状与抗旱性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科学通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型旱稻品种IRAT109和粳型水稻品种越富杂交产生的包含116个DH株系的群体为材料,构建了一个含165个标记(94个RFLP标记和71个SSR标记)的水稻分子连锁图.在根管培养条件下,考查了分蘖期DH群体及其亲本的根数、根基粗、最长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茎鲜重比及根茎干重比等性状.在旱田、水田条件下考查了DH群体的单株产量,计算抗旱系数(旱田单株产量/水田单株产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基粗、最长根长与抗旱系数呈显著正相关,根数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旱性强的材料在根系性状上主要表现为根粗较粗、根系较长和根数较少等特点.利用QTLMAPPERversion1.0定位了控制根系性状的QTL,并进行了QTL与环境互作分析.共检测到控制7个根系性状的18个加性QTL和18对上位性QTL.发现了一些贡献率较高、无环境互作的QTL.控制最长根长的1对上位性QTL mrl3和mrl8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简称贡献率)为21.51%,控制根基粗的1对上位性QTLbrt3和brt11a贡献率为13.03%,控制根鲜重和根干重的1个加性和1对上位性QTL贡献率分别为13.50%和25.64%.共检测到9个加性QTL和2对上位性QTL存在环境互作.其中根基粗、最长根长没检测到环境互作QTL.此外,根据QTL的贡献率大小、与环境互作大小和与抗旱系数的连锁关系等,分析了一些重要QTL应?

关键词: 旱稻 抗旱系数 根系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法律形式保护植物新品种是必由之路

农业科技管理 2003

摘要:1999年4月23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成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第39个成员国。同日,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正式启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开始受理来自国内外的品种权申请,中国从此在农业领域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性跨越,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RothC-26.3模型模拟玉米连作下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RothC (Version 2 6 .3)模型模拟研究东北地区黑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玉米连作下土壤有机碳 (SOC)含量的变化。从 2 4个施肥处理中选取了无肥 (对照 )、氮肥、氮肥配施厩肥、氮磷钾肥配施、厩肥 5个处理 ,对耕层土壤SOC的模拟值与实际测定值进行了比较。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较好 ,说明RothC模型可以很好的用来模拟东北温带气候区现有耕作管理条件下黑土S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当前常规耕作秸秆不还田条件下 ,整个试验期间不施肥 ,SOC含量持续下降 ;单施氮或施氮磷钾不能维持耕层 (2 0cm)SOC含量 ;厩肥配合施用化肥 ,则会增加SOC含量。保持这种管理方式不变 ,SOC将持续下降至新的平衡点。模拟结果表明 ,如果实施秸秆还田 ,到 2 0 2 2年时无肥、氮肥、氮磷钾肥、氮肥配施厩肥和氮磷钾配施厩肥等处理区的SOC较 2 0 0 2年将分别增加 2 6 %、4 0 %、4 5 %、38%和 4 6 %。RothC模型可用来评价不同管理方式下黑土SOC变化趋势 ,秸秆还田将显著增加研究区黑土的SOC含量

关键词: 玉米 土壤有机碳 黑土 模型模拟 RothC-26.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我国取得突破 ,已发现 4个不育细胞质供体 ,并育成了大批“三系”。大量试验表明 ,大豆有较强的超高亲优势。第一个利用细胞质不育系和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种已参加两年省区域试验 ,平均比对照增产 2 0 %以上。利用蜂类特别是苜蓿切叶蜂传粉 ,在开放条件下大面积生产杂交种是可行的。其技术特点是综合考虑与调控昆虫、环境和植物三因素 ,使其达到最佳组合。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闻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科技管理 2003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 解决对策 存在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五”期间玉米生产调控对策之建议

玉米科学 2003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玉米生产现状,以及WTO相关规定的深入分析,明确了加入WTO后,给玉米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十五”期间调整我国玉米生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十五”期间 玉米 生产 WTO 调控对策 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的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二)

吉林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2001年12月30日至2002年1月19日,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部组织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与发展模式”培训班赴巴西进行了考察培训。在巴西期间听取了中国驻巴西大使馆科技参赞关于巴西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的介绍和巴西圣保罗大学农学院、甘比纳斯大学有关教授的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了PIRACICABA、巴西利亚、CAMPINAS市的两个农场和农业发展联合体,走访了巴西农业部驻圣保罗代表处和CARREFOUR集团总部;对巴西的农业发展现状、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科技发展概况及农业科技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巴西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巴西 农业概况 发展经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科技管理 2003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力措施;加速成果转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总的状况是:刚刚起步,已显活力;成绩不小,问题不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