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枣树品种品系的AFLP分析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完善枣种质资源分类鉴定技术体系,采用了基因组DNA-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32对引物中筛选出了E-AAC/M-CCT、E-AAC/M-CAT、E-ACT/M-CCG、E-AAG/M-CCC和E-ACC/M-CAT等5个多态性好、分辨率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21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2条,多态性百分率76.16%。通过计算品种间单匹配系数,不加权算术平均值法绘制聚类图,可将28个供试品种和品系全部区分开;通过观察指纹图谱,也可明显看出新品系与其原种的差异带的多少,可快速准确地区分和确定新变异品系;另外,还可消除枣种质资源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从而表明,AFLP技术是鉴定枣品种的有效方法。探讨了基因组DNA-AFLP分析技术的各关键步骤,并展望AFLP技术在枣品种鉴定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枣 品种品系 分子标记 基因组DNA-AFLP 体系建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卫星遥感的冬小麦拔节期长势监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调优栽培提供信息支持,利用卫星影像信息结合地面试验数据,通过分析小麦拔节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以及植株氮素含量三个群体质量指标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的小麦群体质量指标监测模型。结果表明,NDVI与叶面积指数和植株氮素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483和0.8238),与地上部生物量间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R2=0.7746)。RVI与叶面积指数和植株氮素含量呈线性正相关(R2=0.7651和R2=0.78),而与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2=0.8277)。利用不同的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监测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0.19、106.13 kg.ha-1和0.136%,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监测性和通用性。因此,在拔节期可以利用NDVI对叶面积指数和植株氮素含量进行监测,对地上部生物量的监测则以利用RVI数据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丝骨架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从小G蛋白、离子浓度和肌醇磷脂信号系统等方面阐述植物细胞微丝骨架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树施用草炭和鸡粪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土壤局部改良法,研究了草炭和鸡粪配合施用对桃园土壤理化性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和鸡粪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20~40 cm土层的土壤物理性质,以C1P2(鸡粪+羊炭20)效果最好。C1P2的土壤和叶片各种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叶片中全K含量最高,有效缓解了植株缺K问题;各处理的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有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但与对照都无显著差异,对果实硬度影响不大,C1P2组合的固酸比最高,比对照增加了21.09%,差异显著;表明C1P2是最佳施肥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游离小孢子细胞团培养的胚状体形成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预培养15天后的花药中机械游离小孢子及其细胞团,经28℃液体悬浮暗培养,30天后,获得了自球形期胚到子叶期胚发育程度不等的各类胚状体。从12个花药中可以形成高达22个胚状体,且子叶期胚的比例约为23%。显微镜检表明,这些胚状体来自游离的小孢子细胞,经核的对称分裂形成多核细胞或者早期形成多细胞团,最后经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胚状体体表具毛.活力有差异。在适当培养基上,具活力的鱼雷期及子叶期胚状体均能发育成正常植株。70℃、32℃、35℃8天的胁迫处理均能诱导小孢子胚状体发生,但花药培养中7℃、35℃处理下的出胚率较32℃下高,而游离小孢子细胞团培养中以35℃、32℃下较好,7℃处理下获得的胚状体数很少,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出胚率在基因型间,不同胁迫处理温度间表现明显差异,而在温度处理的不同天数间差异不明显。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株真叶的DNA含量分析表明,获得的再生株中具有单倍体、双单倍体以及单倍一双倍嵌合体植株。本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辣椒雄性生殖途径的胚状体发育研究,提高辣椒成熟胚状体的频率提供了实验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专业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考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新农村文化需求建设入手,分析了农业专业图书馆特别是农业科研机构图书馆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优势和可行性,介绍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图书馆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中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樱桃S基因型PCR鉴定技术研究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绝大部分甜樱桃品种自交不亲和,因此自交不亲和基因型的鉴定对于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甜樱桃主栽品种为试材,建立基于PCR技术的甜樱桃品种S基因型鉴定技术。试验根据已发表的樱桃S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组合BFP73/74,BFP93/94,结合S1、S5基因的特异扩增引物,利用扩增片段长度的不同,就可以对樱桃品种的S基因型进行鉴定。通过对已知S基因型品种基因组的扩增,最终建立了基于PCR技术的甜樱桃品种S基因型鉴定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分含量对天目琼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干旱胁迫下天目琼花的光合机构功能及其干旱逆境的生理响应机制,采用室外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天目琼花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理生态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天目琼花的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由双峰变成单峰,净光合速率、Fv/Fm日进程曲线由低谷变成深谷,电子传递效率大幅降低,PSⅡ反应中心关闭。在供水处理Ⅱ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Car含量有所升高,热耗散能力明显增强,说明天目琼花能够对干旱胁迫做出积极响应;而在供水处理Ⅲ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气孔关闭,Car含量大幅下降,热耗散能力达到饱和,不能对对干旱胁迫做出积极响应,说明叶片的光合机构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光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