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耐盐生理及耐盐基因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对盐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就植物耐盐生理和耐盐基因两个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这对植物抗逆育种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朱顶红鳞茎切割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朱顶红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几种不同切割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母球(周径24~26 cm)被分别切割成8等份、12等份、16等份和36等份。结果表明,8片法、12片法、16片法和36片法鳞块(鳞片)扦插并定植生长12个月后,平均总子球数分别为11.0、17.7、18.3、27.0个,母球切割片数越多,总子球数越多,而子球鲜重越小。36片法、双鳞片法等内外分割切割法是获得较高总子球数的有效方法,但不利因素也很明显。从子球质量、繁育速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母球规格确定一个合理等份的切割法扦插繁育,如12片法或24片法,比单纯追求最高的扩繁倍数也许更有意义。


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稻草还田与不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稻草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均匀性、产量以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稻草还田使小麦出苗率以及出苗均匀性下降;稻草还田条件下,免耕降低了出苗整齐度,旋耕、浅翻耕、深翻耕提高了出苗整齐度;稻草还田后影响小麦产量主要原因是小麦出苗率、出苗均匀性低;稻草还田后小麦出苗率变低、均匀性变差,通过影响小麦千粒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而影响小麦产量。
关键词: 稻草还田 耕作方式 出苗率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菜用型甘薯不同品种组织培养差异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菜用型甘薯品种组织培养的差异,为菜用甘薯的离体保存、脱毒培养以及生产利用奠定基础。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诱导、分化及快繁培养基,对来自全国的10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百薯1号茎尖分生组织未能芽分化和获得植株外,其余品种都获得了较高的芽分化率和植株再生率;(2)获得再生植株的参试品种的芽分化率及植株再生率,主要集中在75%~100%;(3)不同品种再生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台农71>海菜1号、广菜3号>五爪金龙>福7-6>海菜2号>蒲薯53>西蒙1号>浙薯726>百薯1号。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探微——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主要存在问题及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研究并确定了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注重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落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团队建设;逐步培育涉农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发展集约型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普及计算机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鼓励全民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9大对策。


日川白凤水蜜桃标准化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日川白凤水蜜桃标准化栽培技术,从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型修剪、疏花疏果、品质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间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