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西南印度洋中脊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矿物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矿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子探针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南印度洋中脊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物中含有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以及等轴方黄铜矿等硫化物颗粒,硫化物颗粒多呈自形-半自形,保存完好。其中黄铁矿晶体呈立方体及立方体-八面体聚形形态,闪锌矿与黄铜矿晶体中常见溶蚀孔洞,而等轴方黄铜矿中出现固溶体分解结构。硫化物类型、颗粒结构和微量元素组成指示49.6°E热液区附近沉积物中的硫化物至少属于两个热液成矿阶段的产物,早期为中温成矿阶段,后期经历了高温富Fe流体的改造;50.5°E热液区附近沉积物中出现了高温硫化物组合。

关键词: 西南印度洋中脊 沉积物 硫化物 热液活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消毒剂对大珠母贝幼贝的急性毒性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研究了戊二醛、二溴海因、蛋氨酸碘和次氯酸钙等4种消毒剂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幼贝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次氯酸钙>二溴海因>蛋氨酸碘>戊二醛,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3.05、27.49、53.20、67.36 mg/L,48 h LC50分别为10.15、9.35、29.27、35.58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1.86、0.32、2.66、7.52 mg/L。分析认为,由于戊二醛毒性相对较小,且在其安全浓度以下可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因此在大珠母贝幼贝的养殖过程中,推荐使用戊二醛作为常用消毒剂,二溴海因和蛋氨酸碘应谨慎使用,次氯酸钙不推荐使用。

关键词: 大珠母贝 幼贝 急性毒性 消毒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形环棱螺3个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探究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太湖野生群体、阳澄湖野生群体、江阴养殖群体共698个个体,测量梨形环棱螺壳高(SH)、壳宽(SW)、壳口高(AH)、壳口宽(AW)、体螺层高(BWH)、体质量(BW),并鉴定其性别,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梨形环棱螺人工繁育和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及性别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群体梨形环棱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不相同,但不同群体中壳高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作用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决定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栖有孔虫体内储存硝酸盐和反硝化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底栖有孔虫是第一种被发现能够进行反硝化的真核生物,这突破了人们对真核生物代谢方式的认识。大量研究证明底栖有孔虫对于沉积物的反硝化贡献甚至远超过原核生物,有孔虫细胞内储存大量的硝酸盐,其储量远超过间隙水中的硝酸盐,这些发现为沉积物氮循环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孔虫体内储存硝酸盐和反硝化的研究,对于认识真核生物在无氧环境下生存代谢的机理以及更精确地量化海洋氮收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底栖有孔虫细胞内储存硝酸盐和反硝化的发现过程,并且对不同海区有孔虫体内储存硝酸盐和整体反硝化速率进行对比讨论,同时还总结了目前有孔虫体内储存硝酸盐和反硝化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该研究领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硝酸盐 反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野生长春鳊生物学特征与人工繁育技术

黑龙江水产 2017

摘要:长春鳊(Parabramispekinensi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鳊属(Parabramis),俗名鳊花,是黑龙江、松花江名产三花五罗之一,生长较快,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淡水鱼中的佳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鳊鱼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养殖长春鳊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NKI博硕士论文计量分析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辽宁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收录的599篇农业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讨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现状。统计数据表明,从年度分布来看,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文献呈增长趋势;从研究机构来——研究农业电子商务的高校以农业院校为主;从指导导师来看,研究该领域的导师很多,但高产导师较少;从关键词看,对农业电子商务关注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农产品、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对策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研究发展迅速,但仍处起步阶段,研究深度还不够,系统性有待加强,研究空间较大。

关键词: 农业电子商务 学位论文 计量分析 关键词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东滩湿地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生境下的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月变化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长江口东滩湿地东北水域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生境下采集的鱼类样本数据,分析了该两种盐沼植被生境下鱼的种类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15种(类),隶属5科;其中,芦苇生境发现8种(类)鱼类,海三棱藨草生境发现11种(类)。虎鱼科鱼类最多,占种(类)数的73%;鲤科、胎鳉科、鲻科和鮨科各仅发现1种。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卵,仔鱼数量比例占35.1%,稚鱼比例为56.4%,幼鱼比例为6.4%,成鱼比例仅为2.1%。芦苇生境中,仔鱼和稚鱼占总尾数比例为38.1%和33.3%,幼鱼比例也较高,为19.0%;海三棱藨草生境中,仔鱼和稚鱼比例分别为32.9%和65.7%,但幼鱼比例较芦苇生境下降较多,仅为1.4%。总体来说,密度较高的鱼种有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虎鱼科1种(Gobiidae sp1.)、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吻虎鱼属1种(Rhinogobius sp.)、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等,密度较低的鱼种有鮻(Liza haematocheila)、纹缟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刺虎鱼属1种(Acanthogobius sp.)和飘鱼属1种(Pseudolaubuca sp.)。从体长来看,所有鱼类的标准体长均小于35 mm,表明芦苇和海三棱藨草生境是鱼类特别是虎鱼类早期发育生活史的重要栖息场所之一。从密度来看,芦苇生境内鱼类的密度仅是海三棱藨草的25%,其中6~7月前者的鱼类密度比后者低92%,因芦苇生境的水深很浅造成鱼类难以进入芦苇水域。海三棱藨草因高程较芦苇低约0.9 m,同时更靠近光滩,更有利于潮下带鱼类进入植被区栖息,本研究结果显示,海三棱藨草对鱼类的生境价值较芦苇而言更为重要。

关键词: 长江口 芦苇 海三棱藨草 鱼类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外池塘自然养殖条件下呋喃西林代谢物在中华绒螯蟹体内残留和消除规律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呋喃西林主要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设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2个试验组以20 mg·L-1和80 mg·L-1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河蟹(扣蟹)60 min后,转移至饲养池塘中,并在给药后1 h、2 h、4 h、8 h、12 h、24 h、2 d、4 d、8 d、12 d、16 d、20 d、30 d、40 d、50 d、60 d、80 d、100 d、120 d、150 d进行各组织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在停药2 h时,2个浓度试验组河蟹的肌肉、肝胰腺和鳃中SEM均达到高峰,其中,20 mg·L-1试验组测定值分别为(152±21.7)、(234.0±12.0)、(3 160±169)μg·kg-1,80 mg·L-1试验组测定值分别为(327±31.2)、(372±27.2)、(4 623±247)μg·kg-1。停药2 h后,2个浓度试验组河蟹各组织中SEM均呈现不同的消除速率,其中20 mg·L-1试验组的消除速率分别为0.315μg·(kg·h)~(-1)(肌肉)、0.487μg·(kg·h)~(-1)(肝胰腺)和4.39μg·(kg·h)~(-1)(鳃);80 mg·L-1试验组的消除速率分别为0.454μg·(kg·h)~(-1)(肌肉)、0.516μg·(kg·h)~(-1)(肝胰腺)和6.43μg·(kg·h)~(-1)(鳃)。停药960 h后,2个浓度试验组各组织中SEM残留均低于判定限(1.0μg·kg-1)。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呋喃西林 氨基脲 残留 消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鳍笛鲷放流苗种的遗传质量监测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中国的放流苗种遗传质量监测方法尚未建立,导致放流项目在苗种筛选过程中普遍未考查苗种的遗传质量。随着放流规模和范围的扩大,这一盲点将对放流海域的自然种群产生日益严重的遗传威胁。为逐步建立放流苗种遗传质量监测方法,该研究从遗传分歧度、遗传多样性水平、近交程度、遗传信息保持能力4个方面对比了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放流苗种群体与自然群体,对其遗传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群体间存在微弱遗传分歧(F_(ST)=0.016 1);放流苗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有效种群大小低于自然群体,而其近交系数均值与F_(IS)大于自然群体。上述比较证明,该苗种的遗传多样性素质低于自然群体,在遗传质量方面不能满足增殖放流要求,如果将此苗种进行放流可能产生多种负面遗传影响。从各指标偏差率看,有效种群大小的偏差率最高(-35.34%)是该苗种最突出的遗传质量缺陷。

关键词: 红鳍笛鲷 增殖放流 放流苗种 遗传质量 遗传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Litopanaeus vannamei)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始体重(2.20±0.24)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初270尾,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0 CFU/m L和5×107 CFU/m L剂量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攻毒实验。在实验第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6小时取肝胰腺,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随感染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于第12小时达到最大值,而GSH-PX和GST分别在第6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感染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其机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Rab蛋白基因(Rab)和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Grim-1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crustin和酚氧化酶原基因(Pro PO)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4倍和28.2倍,而GST基因表达水平在第12~36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 TOR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4EBP)基因的表达水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1(e IF4E1A)和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e IF4E2)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第12小时和第6小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倍和1.6倍,核糖体S6蛋白激酶基因(P70s6k)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感染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后,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肝胰腺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