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盐生经济作物北美海莲子与盐渍地生态环境改造
《草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属于藜科海蓬子属植物,是一种耐盐性极强的真盐生植物,它最佳生长的Na^+浓度范围很广,同时又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北美海蓬子不但可以恢复和改造海岸带生态环境、治理沙漠化、充分利用盐碱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由于北美海蓬子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经济价值,将为农民发展生态产业脱贫致富创造极好的机会.为此就北美海蓬子经济价值,北美海蓬子种植技术、耐盐机理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北美海蓬子开发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北美海蓬子 真盐生植物 经济作物 海水农业 盐渍地


与拟南芥抗寒性相关的CBF3和AtGolS3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RT-PCR技术从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中克隆到抗寒相关基因CBF3、AtGolS3,序列分析后用BLAST软件作同源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拟南芥CBF3(AF074602)、AtGolS3(AB062850)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CBF3和AtGolS3基因分别与植物表达载体pVKH相连构建pVKH-35S-CBF3-pA、pVKH-35S-AtGolS3-pA以及通过中间载体pRT101,将AtGolS3连接到pVKH-35S-CBF3-pA上,成为各自带有35S启动子及PolyA终止子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VKH-35S-CBF3-pA-35S-AtGolS3-pA。
关键词: CBF3基因 AtGolS3基因 pVKH植物表达载体 双价表达载体


印楝生物农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当前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迫切性,介绍印楝生物农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印楝生物农药、缓解食品安全压力的建议。


MicroRNA的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Micro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自1993年首次在线虫中发现以来,miRNA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动物中。2002年,miRNA被证实也存在于植物中,随后植物中越来越多的miRNA相继被报道。miRNA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与靶mRNA的特异位点结合,抑制靶蛋白的产生或者降解mRNA,从而调节内源基因表达,miRNA在基因活动调控网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Mi-croRNA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探究基因之间的网络调控关系。本文概述了在MicroRNA的结构特点、生物合成、作用机理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的选育
《热带作物学报 》 2006 CSCD
摘要: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是1991年10月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首次引入,于1992 ̄1993年在网室和大田进行适应性观察,1994 ̄1996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于1996 ̄2003年进行区域性试验,1999 ̄2003年进行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适应性强,具发达的匍匐茎,耐酸瘦土壤,能在pH4.5 ̄5.0的强酸性土壤和极端贫瘠的土壤上表现出良好的持久性和丰产性,在中等肥力和酸瘦土上具有较高的饲草产量,特别是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耐干旱和相对耐荫,在年降水750mm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可良好生长,在林下间作表现出良好的持续性;侵占性强,触地各节产生不定根,自然传播迅速,并能与飞机草等恶性杂草竞争;耐践踏、耐重牧,亲和力强,可与豆科牧草等混播建设草地持久、耐用。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适合草地建设、保持水土和果园间作。
关键词: 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 选育 利用


腐殖质在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腐殖质物质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大量存在,它不仅可以在有毒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过程中起到氧化还原中间体的作用,加速有毒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也可以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接受来自一些有机酸或者甲苯等环境中有毒物质提供的电子,偶联能量的产生,支持菌体的生长,形成一种新的细菌厌氧呼吸形式——腐殖质呼吸。因此,对腐殖质在环境有毒物质的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不仅对于深入理解细菌呼吸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环境有毒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以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同时对地球表面的有毒物质进行更有效的生物降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腐殖质 腐殖质呼吸 氧化还原中间体 有毒物质 生物降解和转化


红树林土壤总DNA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2006 CSCD
摘要:获得高浓度、大片段、无偏好的土壤微生物总DNA是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了5种方法从红树林土壤中提取DNA,并对5种方法提取出的DNA的质量和产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可从土壤中提取到DNA,但不同方法提取到DNA的产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Bio101FastPrep?SPINKit(forSoil)抽提到的DNA得率最高,适合分子生态学研究;SDS-GITC-PEG法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所得到的DNA片段较大(>48kb),有利于构建宏基因组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