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壁材对绿咖啡油微胶囊微观结构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阿拉伯胶(gum arabic, GA)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和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 SC)作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3种绿咖啡油(green coffee oil, GCO)微胶囊。结合不同表征技术手段,对壁材的浊度、红外光谱特征、表观形貌以及荧光共定位进行分析;比较3种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包封效率、形貌、粒径、结构表征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阿拉伯胶与不同蛋白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聚物,可作为包埋绿咖啡油的新型壁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壁材均能较好地包埋绿咖啡油,包埋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PIGA-GCO(69.26%)>SCGA-GCO(58.69%)>WPIGA-GCO(52.57%);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微观结构表面平坦,无明显裂纹,其中SPIGA-GCO中油滴分布较为均匀;差示扫描热量法分析表明,微胶囊热变性温度较高(103.93~108.3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PIGA-GCO微胶囊性能明显优于其他2种壁材制备的微胶囊产品。本研究为开发稳定有效的绿咖啡油微胶囊产品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绿咖啡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榴莲品质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海南本土驯化主栽榴莲品种中热1号与其他主栽商业品种之间果实品质的差异,本试验利用差异显著性分析对11份榴莲品种的10个外观品质、5个营养品质和8个矿物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显示,果肉重和果实纵径是与榴莲内在品质关联最多的果实外观品质指标.通过对测定的23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贡献率分别为33.344%和19.889%,主成分1中"果实大小"(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重)、K含量和Zn含量以及主成分2中Mg含量和Ca含量为榴莲品种评价中的主要指标.榴莲品种品质指标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中热1号、苏丹王、康瑶金、江海、葫芦王、猫山王、黑刺、托曼尼、朱雀、D101、火凤凰.综上所述,中热1号和康瑶金的果实外观品质和K、Zn元素含量高,江海和苏丹王Mg、Ca元素含量高,黑刺和D101营养品质优良,均可作为优良榴莲种质资源进行引种."果实大小"及Mg和Ca矿质元素含量是评价榴莲综合品质的关键性指标,为榴莲品种的品质筛选及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复合碳源饲粮在不同碳氮比下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2种类型饲粮碳源在不同混合比例及不同饲粮碳氮比条件下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选用遗传背景相同、同一批次、发育正常、体尺及体重(体重约为11.33 mg/头)一致的3日龄黑水虻幼虫45 000头,随机分为2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00头虫。同时,以花生粕为氮素原料,添加由易生物利用碳源葡萄糖和难生物利用碳源木屑组成的5种不同比例碳源[100∶0(P100)、75∶25(P75M25)、50∶50(P50M50)、25∶75(P25M75)和0∶100(M100)],制作碳氮比分别为10、15、20、25和30,共配制25种不同碳源和不同碳氮比的黑水虻幼虫饲粮,并调节初始水分含量为72%。试验过程中,出现10只幼虫化蛹时停止试验。结果表明:1)与其他处理相比,P100处理在碳氮比为20及以上时,基质相对含水量(RMC)达到139%以上,黑水虻幼虫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在相同碳源条件下,碳氮比提高,黑水虻幼虫产率、虫体增重率和百头虫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2)随着饲粮木屑添加比例的提高,黑水虻幼虫虫体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在各碳氮比条件下显著提高(P<0.05),相反,虫体粗脂肪含量在各碳氮比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P75M25和P50M50处理虫体粗脂肪含量在碳氮比为25时较高,分别为47.88%和46.57%,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法建模与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分析,RMC和有效碳氮素比例的VIP值均大于0.8,2类配料指标对黑水虻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成分含量影响的贡献最为显著;同时,总碳氮比(TC/TN)和各碳组分与总氮(TN)之比对幼虫指标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饲粮添加复合碳源,难生物利用碳源占比不应超过25%;选择易生物利用碳源作为外加碳源,碳氮比应控制在20以下且RMC低于139%;RMC和TC/TN在黑水虻饲粮配料中存在一定局限性,RMC和有效的碳氮素比例显著影响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组成,在黑水虻饲粮配料时更应被关注。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 生长性能 虫体营养 OPLS回归模型建立


菠萝乌头酸酶家族基因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菠萝乌头酸酶家族基因在柠檬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系统鉴定了AcACOs家族基因及其生物学分析,共鉴定了6个菠萝乌头酸酶基因。根据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单子叶植物与菠萝乌头酸酶基因家族亲缘关系更近,将6个成员命名为AcACO1~AcACO6;AcACOs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菠萝乌头酸酶家族基因差异较大,亚细胞定位均定位在线粒体;通过全基因组GFF注释文件,对其外显子-内含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c ACOs家族成员均含有一个或多个外显子;可视化该家族成员种间进化关系、motif和基因结构分析结构,表明AcACOs可分成3个亚组,AcACO4、AcACO5和AcACO6属同一类群,为类群Ⅰ;AcACO1和AcACO2归属同一类群,为类群Ⅱ,AcACO3单独为一类群,为类群Ⅲ;基因组定位结果显示菠萝ACO家族基因共分布在5条不同的染色体中。联合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ACOs基因作了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 NJ),其结果显示,AcACOs与大多数单子叶植物聚为一类;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分析结果表明,AcACOs含有数量较多的光响应元件和胁迫响应元件。为了全面分析菠萝乌头酸酶家族,设计引物克隆家族成员和实时定量试验,结果发现,克隆得到的菠萝乌头酸酶家族基因与参考基因序列几乎一致,其家族成员在不同成熟度果实中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性较大,可能家族成员分工合作参与果实感官品质的过程,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究菠萝乌头酸酶家族基因功能研究提高理论参考,也为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改良菠萝品质提供实践价值。
关键词: 菠萝(Ananas comosus L.) 乌头酸酶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实时切种式木薯种植机漏播监测标记系统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木薯机械化种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漏播漏种是制约木薯种植机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为此,在自主研发的实时切种式木薯种植机基础上,采用光电传感器,结合单片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设计开发木薯种植机漏播监测与标记系统,漏播处撒播石灰标记,为后续人工补种提供位置参考。为验证工作的可靠性,对漏播监测系统和漏播标记系统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拖拉机前进速度2.5km/h、刀辊转速4.5r/min条件下,标记率平均在80%以上;在拖拉机前进速度0.7km/h、刀辊转速4.5r/min条件下,系统对漏播量的监测精度达到81.57%,播种量的监测精度达到98.28%,系统可为木薯补种提供较可靠的位置信息。


不同酚羟基数目羟基苯甲酸的复合对壳聚糖膜性能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为基体,分别添加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A)、龙胆酸(Gentisic Acid,GTA)、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四种不同酚羟基数目的羟基苯甲酸,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成膜.考察了不同酚羟基数目的羟基苯甲酸与壳聚糖共混后复合膜液的流变学特性,使用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镜(SEM)对复合膜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总酚释放量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羟基苯甲酸中酚羟基数目越多,与壳聚糖之间的交互作用越强,使共混膜液中产生高度紧密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形成均匀稳定的复合膜.同时具有三个酚羟基的没食子酸与壳聚糖共混成膜后,其紫外阻隔能力良好、水蒸气透过率为 1.50×10-9 g/(m·h·Pa)、拉伸强度为 23.22 MPa、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85%,综合性能表现最佳.以上研究表明,羟基苯甲酸-壳聚糖复合膜的性能受羟基苯甲酸酚羟基数目的影响,酚羟基数目越多,复合膜的综合性能越好.


不同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橡胶园土壤无机氮运移特征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为探究橡胶园合理的施肥量,设置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明确中期和后期施肥后橡胶园的氮素运移特征.设置 4 个处理:①空白对照(CK),不施肥;②常规施肥(C,施肥总量 2 kg/株,前期∶中期∶后期=5∶3∶2);③减量施肥(J,施肥总量 1.6 kg/株,前期∶中期∶后期=5∶3∶2),减量施肥相当于常规施肥减量 20%;④同步施肥(T,施肥总量 1.6 kg/株,前期∶中期∶后期=3∶3∶2).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橡胶园土壤氮素运移特征不同,以垂直运移为主,水平运移在 5 cm内波动明显,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不再有明显变化.中期施肥铵态氮主要迁移至 40~60 cm,而后期施肥铵态氮主要停留在 0~20 cm.无机氮的变化趋势与铵态氮一致,无机氮主要以铵态氮的形式赋存.在后期施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迁移能力均有所减弱,向深层土壤的迁移减少.因此,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有利于提高橡胶园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不同花色秋石斛中花青素差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种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差异性,本研究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蓝紫色、浅桃红色、红色、紫红色和深紫红色 5 个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种的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秋石斛中共鉴定出 38 个代谢产物,主要为矢车菊素(Cy)、芍药花素(Pn)、天竺葵素(Pg)、飞燕草素(Dp)和矮牵牛素(Pt)的糖苷及其酰基化衍生物.5 个秋石斛品种中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差异分析表明,紫红色花中Cy和Dp型糖苷显著高于浅桃红色花(P<0.05);蓝紫色花的差异花青素中 3 种Dp型糖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颜色;仅筛选出 1 种Cy型糖苷在浅桃红色花中富集.绝大多数样品的Cy型糖苷含量最高,随着Cy和Dp及其衍生物含量增加,花色会加深并转向红紫色,推测Cy型糖苷使秋石斛偏向紫红色,而Dp糖苷赋予秋石斛蓝紫色调.基于以上结果推测秋石斛存在上述5种花青素苷的酰基化修饰途径,研究结果可为秋石斛花色形成机制和花色改良提供依据.


亚糊化热处理对玉米淀粉-胡椒碱复合物功能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在亚糊化温度下胡椒碱负载于玉米淀粉对其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玉米淀粉在60℃下制备亚糊化玉米淀粉-胡椒碱复合物,并通过扫描电镜、快速糊化粘度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胡椒碱成功负载到亚糊化玉米淀粉上,负载率为39.4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淀粉颗粒膨胀的裂隙内部成功负载胡椒碱,粒径从天然玉米淀粉的15.20μm增大到亚糊化玉米淀粉的25.80μm,再到亚糊化玉米淀粉-胡椒碱复合物的81.90μm;胡椒碱的加入降低了亚糊化玉米淀粉的峰值粘度和谷值粘度;复合物红外光谱未产生新的基团或化学键,但胡椒碱的加入增强了玉米淀粉与胡椒碱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作用;X-射线衍射表明相对结晶度从天然玉米淀粉的23.52%升高到亚糊化玉米淀粉-胡椒碱复合物的28.15%,但是亚糊化处理未改变玉米淀粉的晶型结构;与天然玉米淀粉相比,亚糊化玉米淀粉和亚糊化玉米淀粉-胡椒碱复合物的凝胶焓值显著(P<0.05)降低。亚糊化玉米淀粉负载胡椒碱,胡椒碱的加入对亚糊化玉米淀粉的结构影响较小,但对其理化性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为淀粉与胡椒碱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合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热处理 亚糊化 淀粉-胡椒碱复合物 结构 理化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