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478条记录
广东桑四倍体资源的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是一个独立桑种,它具有发芽早,生长、成熟快,年可多次采叶,耐采伐,再生力强等特性。桑树栽培品种以二倍体为主,间有少数三倍体,尚未见发现自然形成四倍体的报道。因此,培育四倍体桑作为基础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人仅对白桑、鲁桑、山桑等桑种育成了四倍体桑品种,作者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麻育种的成效与经验总结

中国麻作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红麻面积400万亩左右,我省红麻面积虽不大,但地理气候条件优越,育种和繁种方面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红麻主产区河南、安徽、湖北、四川、浙江、江苏等省每年需“南种北调”红麻种子达5000吨以上。因此,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配合饲料生产工艺研究

饲料工业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颗粒饲料的形状、坚实度、颜色等都会影响着产品的信誉。本试验分别利用不同量的木薯粉、木薯叶粉、木薯渣粉生产畜禽颗粒配合饲料,观察产品的成形率、坚实度和颗粒颜色,旨在为畜禽日粮中使用这些原料提供一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设计分三个试验,即添加木薯粉试验、添加木薯叶粉试验和添加木薯渣试验。各试验分4个组,其中第1组均为空白对照组。各试验各组的木薯类原料的添加量见表1。表1 三个试验分别添加木薯粉、木薯叶粉、木薯渣的量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花草刈割次数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草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对格拉姆柱花草的刈割次数与生产性能关系进行了两年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度、不同次数刈割对生产性能影响很大,当年刈割一次比刈割两次产草量增长44%—68%,粗蛋白产量增长40%左右;第二年刈割两次比刈割一次产草量增长4.8%,粗蛋白产量增长52%,而比刈割三次产草量增长17%,粗蛋白产量增长9%。

关键词: 柱花草 刈割次数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州地区香石竹的扦插繁殖研究初报

园艺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目的与材料方法 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又称康乃馨,近年来,在广州地区已大面积栽培,可以生产出一级优质切花,经济效益显著。为解决广州地区香石竹的种苗问题,我们就如何提高扦插成活率、最佳扦插日期等问题,自1986至1988年进行了初步试验。 1.供试品种 Nora,koral,红巴巴拉。 2.扦插基质 珍珠岩、河砂、珍珠岩加河砂(1:1)。 3.扦插环境 在防雨的荫棚中进行,插床为石砌成的水泥床,床底层铺3~4cm大的石块约厚15~20cm,其上铺碎石(以填满孔隙为度),以利排水和通透性。然后用上述3种基质铺在上面,厚度约7cm,淋透水,压平表面后进行扦插。

关键词: 香石竹 插条 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蒂蛀的发生及防治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荔枝蒂蛀虫,以前称为爻纹细蛾,是荔枝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为害果实、花穗、嫩梢和嫩叶,蛀食果蒂和种仁,留下粪便于果内,造成落果和降低果实的品质。近20年来,荔枝被害严重,一般被害率达20%—40%,高达90%以上,广东、广西的许多荔枝产区,由于被害严重,不仅减产,还影响出口。所以,防治荔枝蒂蛀虫是当前荔枝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谱恢复系3550及其系列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Ⅰ.恢复系3550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杂交水稻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恢复系3550是用青四矮16为母本,与IR54杂交选育而成的.该恢复系生育期约140天,株高90 ~95cm,茎秆粗壮,叶片短直,株型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3级);恢复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好,且其杂种 表现出弱感光性.

关键词: 恢复系3550 选育 恢复谱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穗龙一号无核甜橙无核原因研究

中国柑桔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穗龙一号无核甜橙是我们从广州市郊区普通暗柳橙芽变选种母株的营养繁殖后代群体中复选获得的优良株系,其母树初选于1973年。母树及其无性繁殖1~3代均表现无核(无种子痕迹),无核性状非常稳定。果实为圆球形或椭圆形,果形指数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陆稻米质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告海南省216份陆稻的米质鉴定结果,根据多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选,推荐25个优质品种。

关键词: 陆稻 米质 碾磨品质 营养品质 蒸煮食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湿度及水稻生育期与稻瘿蚊繁殖的关系

昆虫知识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稻瘿蚊在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25~28℃,90%),排除天敌等影响,在秧苗上第2~6代繁殖量平均增加25.2~35.3倍。最高值超过50倍。从第3代开始,各代繁殖量激增。水稻整个营养生长期都适宜该虫的繁殖。其中,7天苗龄和分蘖中后期,增殖率最高。秧针期最低。在水稻生长期内,湿度是影响稻瘿蚊繁殖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对湿度平均78%以上,水稻分蘖前中期稻瘿蚊上代至下代标葱率增殖7倍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