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国外种质拓宽中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的SSR标记分析

科学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系谱追踪与SSR(simplesequencerepeats)标记分析了大豆品种绥农14号和合丰25号的遗传组成,旨在揭示国外种质在拓宽中国大豆优良品种遗传基础的贡献,为有效利用国外种质培育大豆优良品种提供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日本种质十胜长叶和美国种质Amsoy作亲本育成的、包括绥农14号和合丰25号在内的中国大豆品种与其系谱中其他品种存在明显差异.与其他祖先亲本相比,十胜长叶与绥农14号或合丰25号有较大的亲本系数,Amsoy与绥农14号有较大的亲本系数.绥农14号和合丰25号的遗传相似性高达60.58%,在20个LG中,以I,L和C2这3个LG上相似的染色体片段较长.在两个国外种质特有SSR变异位点中,Amsoy有5个传递给绥农14号,十胜长叶有3个传递给绥农14号.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十胜长叶的satt513与百粒重显著相关,Amsoy的satt192,satt545与油份显著相关,satt499与百粒重相关,推测与国外SSR特有等位变异相关的优异性状经合丰25号传给绥农14号在我国大豆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豆 系谱 SSR 遗传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植株氮素营养诊断指标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植株硝态氮速测系统结合的方法,确定采用反射仪法速测冬小麦拔节期植株硝态氮含量对植株氮素营养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冬小麦拔节期植株硝态氮含量缺乏临界值为1 000 mg/kg,充足评价指标为1 300 mg/kg;土壤合理的底肥施N量为75~150 kg/hm2;冬小麦拔节期合理的氮肥追施量应控制在100~150 kg/hm2;冬小麦最佳经济效益追肥量为117.86 kg/hm2。

关键词: 冬小麦 含氮量 营养诊断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对苹果果实质膜脂肪酸组成及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幼果喷钙对苹果果实质膜脂肪酸组成及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钙能显著增加棕榈酸百分比和降低亚油酸百分比,显著降低果实质膜透性、增加SOD活性和减少MDA含量,从而降低贮藏期间果实脂肪酸不饱和度和质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延缓果实后熟衰老。配施NAA可增强喷钙效果。

关键词: 苹果 幼果喷钙 贮藏 果实

施肥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针对河北低平原棉区土壤肥力较差和氮磷钾营养不协调致使种棉效益不高的状况,探讨了施用不同肥料品种与用量对棉花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底施棉花专用肥450 kg/hm2再配合蕾铃期追施高氮复合肥150 kg/hm2,棉花的籽棉产量、肥料生产效率及其产投比均比较高,籽棉产量可达4 038.0 kg/hm2,肥料生产效率和产投比可分别达到252.5 kg/(kg.hm2)和24.54∶1。

关键词: 棉花 施肥 产量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防除稻田水生杂草药效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移栽田水生杂草效果显著,经济成本低,使用方法简便,采用毒土法施药,用量为1875g/hm2,除治苦草效果达100%,对眼子菜、小茨藻、角茨藻等综合防效达95%以上。

关键词: 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 稻田 水生杂草 有效性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调查分析了玉米5大杂种优势群的种子萌发期、苗期及全生育期的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玉米的抗旱性与群的划分没有直接联系,划分杂种优势群时应适当考虑种质的抗旱性;玉米全生育期的抗旱性与胚芽长和胚芽干重关系最为密切,二者是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指示指标。玉米苗期的抗旱性代表指标是反复干旱后的成活率。筛选玉米自交系时,应注重选用胚芽长和胚芽干重高的材料。

关键词: 夏玉米 抗旱性 苗期 鉴定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草坪品种发芽期耐盐性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从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根长4个方面,分析比较了6个绿化草坪品种发芽期对不同NaC l处理浓度的耐盐性。结果表明:明星和凯蒂莎的耐盐性高于其它品种。

关键词: 草坪 品种 发芽期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土壤如何消毒

山西果树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沧州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在系统阐述沧州苜蓿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制约沧州苜蓿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调整产业链结构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沧州 苜蓿 产业 现状 发展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新品种秦王在河北中南部的表现

中国果树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