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关联程度最大,其后依次为家庭第一产业收入、家庭第三产业收入、家庭第二产业收入和财产性及转移性收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是大幅度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关键。

关键词: 河北省 农村人口 人均指标 收入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摘要:研究了草莓果实从谢花后3d到成熟期间生长发育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呈平稳增长;果实重量和体积在白果期前缓慢增长,然后快速增长;果柄的长度与粗度在幼果期增长先快后慢,之后基本停长;含糖量在果实发育后期呈上升趋势;含酸量从谢花后3d开始增加,到半红期达到最大,然后再下降;“石莓4号”的维生素C含量从幼果到果实成熟一直增长,而“达赛莱克特”在白果期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

关键词: 草莓 果实 生长规律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色泽芝麻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对冀芝3号白芝麻和冀9014、冀9104黑芝麻新品种的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芝麻油分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冀9104脂肪酸组成合理,氨基酸含量最高,营养价值大于黑芝麻。

关键词: 芝麻 种皮色泽 品质 分析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应用30%乙烯利·芸薹素内酯水剂效果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30%乙烯利.芸薹素内酯水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玉米10叶1心期茎叶喷雾30%乙烯利.芸薹素内酯水剂,能够调节玉米的营养生长,提高其抗倒伏能力。施药500~600 g/hm2,可使玉米增产3.12%~9.18%,但对玉米品质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乙烯利 芸薹素内酯 玉米 营养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和热处理对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综述)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综述了1-MCP处理和热处理对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果实采收后进行1-MCP和热处理,均明显提高果实的贮藏效果;热处理结合1-MCP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2者优点,既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又延缓果实的后熟进程,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时间。

关键词: 1-MCP 热处理 贮藏保鲜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样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以中强筋小麦和一般高产品系为试材,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样式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水平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4种种植样式的产量效应为等窄行>1窄1宽>等宽行>2窄1宽;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与筋力强弱有关。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大或平均行距减小而递增,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强筋小麦品种实现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样式不同。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种植密度 种植样式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质丹参的药材有效成分比较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地区丹参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5个丹参品种,仅有5个品种的丹参酮ⅡA含量达到药典规定标准,而丹酚酸B含量普遍高于药典规定标准;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之间没有正比关系,不能仅以一种含量作为衡量丹参品质优良指标;河南卢氏皱叶丹参及四川中江丹参的品质较好,性状稳定,可推广种植。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B 丹参酮ⅡA HPLC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蜜梨与授粉品种亲缘关系及其花粉直感的通径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2006

摘要:在应用ISSR方法对4个梨属系统的8个授粉品种和蜜梨进行亲缘关系鉴定的基础上,对蜜梨连续实施了2 a的人工授粉试验,并利用试验测定的相关数据,对蜜梨果实的相关性状和亲缘关系进行了方差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蜜梨相关性状的花粉直感效应主要受遗传基因影响;采用与蜜梨亲缘关系较远、综合性状优良的砂梨、杜梨和秋子梨系统品种授粉,可相对提高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遗传通径系数分别为-0.898 2和-0.967 2,而采用与蜜梨亲缘关系较近的白梨系统品种授粉,有利于保持蜜梨果形(-0.548 4)。

关键词: 蜜梨 亲缘关系 花粉直感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感染弯孢菌叶斑病后叶片的光谱特征及产量损失

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 CSCD

摘要: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农场种植高感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品种沈试3005。在自然感病的基础上,在玉米的拔节末期用人工喷雾法接种不同梯度的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接种病菌浓度共4种,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级别。对照区不接菌并施药保护。接菌后分别在玉米的抽雄期,开花期,抽丝期和乳熟期,用便携式遥感光谱仪(ASDFieldSpecUV/VNIR)测量玉米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在玉米成熟后测定产量。结果表明:(1)在所测定的4个生育期的冠层光谱中,对照的冠层光谱在近红外波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光谱特征 病情指数 叶绿素 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