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不同的冷却方法和冷藏对小白菜(油菜)品质的影响

制冷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小白菜采后真空冷却和空气冷却后,在2℃条件下冷藏7天、10天、14天、19天和29天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冷藏19天的小白菜新鲜并具有商品性。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小白菜的失重率逐渐增多,颜色变浅,维生素C含量和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逐渐降低,冷藏前10天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10天以后明显降低。真空冷却后的小白菜品质明显好于空气冷却后的小白菜品质,前者维生素C、还原型维生素C、叶绿素含量的损失均低于后者,且真空冷却后2℃冷藏29天的小白菜仍具有商品性。

关键词: 园艺学 真空冷却 空气冷却 冷藏 小白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20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情况回顾与分析

中国科学基金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是北京市农业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成立于1958年,主要承担国家及北京市农业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与创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产业化服务等任务。回顾20年来我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的情况,分析学科发展,总结经验与不足,对促进我院基础研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年世界禽病流行现状

中国畜牧杂志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国际上最为关注的禽病是高致病性禽流感。自2003年初以来,此病已经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各大洲的45个国家发生和流行,目前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蛋白质组分析——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的新途径

微生物学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对微生物纯化培养和元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积累了大量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元蛋白组分析将促进我们对基因组功能的理解。目前,对微生物群落的元蛋白质组(metaproteome)的研究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进一步认识微生物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对这一新技术的介绍结合元蛋白质组的提取和鉴定方法、元蛋白质组在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元蛋白质组 微生物生态 环境微生物 蛋白质分离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群体染色体倍性构成的多样性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和染色体计数法对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群体的染色体倍性构成情况进行了鉴定。显示了花药培养再生株中染色体倍性构成的多样性。观察到染色体倍性在不同检测组织器官中的差异现象,说明对同一材料不同器官进行倍性检测以确定植株倍性的必要性,以及植株上部器官的染色体倍性对于结籽能力的决定性。观察到再生株中个别细胞染色体的丢失现象。对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和染色体计数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2种检测技术下二者的吻合度为0.95,并对流式检测技术中的偏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辣椒 花药培养 倍性构成 流式细胞仪 染色体计数

苹褐带卷蛾的发生与综合治理

北方园艺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近些年来苹褐带卷蛾对果树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为害,论述了苹褐带卷蛾的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 苹褐带卷蛾 综合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鲜烟叶成熟度的量化

烟草科技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鲜烟叶的成熟度量化判别。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叶绿素含量上。选取与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的叶绿素相对值(SPAD)作为鲜烟叶成熟度的判别指标,并建立了烟叶成熟度的叶绿素计读数模型TMDSPADV,该模型的判别分类与先验的成熟度分类符合率为91%。因此,基于SPAD的成熟度TMDSPADV模型,可以进行量化的鲜烟叶成熟度判别。

关键词: 烤烟 成熟度 叶绿素相对值(SPAD) 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种子检验员的素质与培养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种子检验工作是控制种子质量的重要手段,它是贯穿于种子科研、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技术纽带,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种子企业而言,种子检验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对种子监督检验机构来说种子检验起着维护市场秩序、扶优罚劣、行政监督、行政执法的作用;作为第三方检验起着服务种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硝化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及相关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反硝化是微生物以氮氧化物作为电子受体产生能量的过程。由微生物推动的反硝化使地球生物圈中被固定的氮素重新回到大气中去,从而实现整个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反硝化作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能使江河湖海脱除氮素富营养化而得以净化,也能使农田氮肥反硝化流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多年来,基于培养技术的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很难了解环境中的反硝化微生物,因为人们目前能够培养的微生物不足环境微生物总量的3%。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可以直接提取环境DNA、通过分子标记和多种技术研究环境微生物。本文综述了环境反硝化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技术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反硝化微生物 分子生态学 分子标记 研究进展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田间抗性效果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田间抗性效果。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GK田、综防田、化防田各代棉铃虫幼虫残虫量比对照田减少81.82%~100.00%,差异极显著。棉花各器官的被害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田相比,2代棉铃虫发生期棉蕾、棉叶被害率减少92.30%~100.00%,差异极显著,3,4代棉铃虫发生期成铃、幼铃、蕾、花被害率减少35.43%~100.00%,差异显著、极显著。田间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为2代>4代>3代。但3,4代棉铃虫发生期田间幼虫残留量增加,棉花各器官被害率增大,因此还需适时防治棉铃虫。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棉铃虫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