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羊毛品质性状相关基因CCNY的验证和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验证Cyclin Y(CCNY)基因与羊毛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744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试验材料,采用Sanger法混池测序寻找多态性位点;利用MALDI-TOF-MS方法进行个体基因型鉴定;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基因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蛋白定位;利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鉴定出中国美利奴羊CCNY基因的3个SNPs位点,分别命名为CCNYSNP1(rs613860955)、CCNYSNP2(rs622396422)和CCNYSNP3(rs611417387)。关联分析显示,这3个SNPs及其构建的单倍型均与羊毛细度显著相关(P<0.05);组织表达谱检测分析显示,CCNY基因在睾丸和肺中有较高的表达,在皮肤等组织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显示,CCNY主要定位于毛囊的内根鞘和毛母质细胞;CCK-8细胞增殖检测分析显示,过表达CCNY基因显著促进人表皮永生化细胞(HaCaT)和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FF)的增殖(P<0.05);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CCNY基因极显著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P<0.01)。以上结果显示,CCNY是控制羊毛细度的一个重要基因,所鉴定出的CCNY基因3个SNPs有望用于细毛羊的分子辅助选育。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绵羊 CCNY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羊毛品质性状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糖源对肉用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数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糖源代乳料对肉用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数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20头新生黑安格斯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随母牛饲喂,A、B、C组分别饲喂以葡萄糖、乳清粉和熟化玉米粉为主要糖源的代乳粉,30日龄时开始正式试验,试验期为45d。分别在犊牛30、45、60、75日龄时进行空腹称重,测量体尺,每天观察记录犊牛的腹泻情况。在35~43和65~73日龄进行两期消化试验,采集样品,测定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试验前期不同糖源对各试验组犊牛影响明显,30~45日龄时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A、B组(P<0.05),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组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B组(P<0.05);C组DM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B组(P<0.05);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A组(P<0.05),极显著低于B组(P<0.01);犊牛腹泻率在这一时期也偏高。45日龄后这种影响逐渐减小,A、B组犊牛日增重开始增加,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C组犊牛生长速度也快速增加,到75日龄时平均日增重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期消化试验中各试验组犊牛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明显提高,犊牛腹泻率也开始降低,试验后期降至为0。而在整个试验期不同糖源对各组的体尺及体尺指数影响不大。综上,在试验中乳糖效果最好,葡萄糖次之,熟化玉米粉则在前期效果不佳,但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效果逐渐改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杆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捡拾率低、捡拾机构缠膜率高、脱膜困难等残膜回收难题,设计了一种集条残膜捡拾打捆机的杆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可同时完成残膜捡拾与脱膜作业。捡拾机构采用双曲柄工作原理,建立了捡拾机构的余摆线运动方程,通过对相邻杆齿产生的挑膜盲区分析,确定了相邻伸缩杆齿安装角为45°、圆周排列为8组,设计了两组交错排列的连杆来确保机构运动的稳定性。样机田间试验表明机具作业速度为1.7 m·s~(-1)、杆齿轴转速为60 r·min~(-1)、杆齿入土深度为40 mm情况下,机具平均捡拾率为90.66%,平均清杂率为82.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FQ-5多层施肥机的设计与试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适合秋季耕作精准对行分层施肥技术的配套施肥机,保证秋季施播的肥料能在不同耕深的土壤层中充分融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方法】对2FQ-5多层施肥机的整机结构和关键部件进行设计,理论分析肥料颗粒在分层施肥器中的受力情况,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肥料颗粒在分层施肥器中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田间施肥对照试验,比较不同施肥方式下作物的产量.【结果】肥料颗粒在仿真运动中,脱离螺旋导肥叶片时,偏离x方向角度为65.7°,脱离点速度为372.35mm/s;新施肥技术处理的地块,棉花平均蕾铃脱落率比对照地块低4.15%,增产率达4.63%,投入产出比为1∶5.27.【结论】2FQ-5多层施肥机可实现分层施肥作业,新型施肥技术可使棉花产量大幅提高,对棉花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加工番茄采后损耗分析与减损对策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新疆加工番茄种植生产已实现规模化、产业化,但番茄采后损耗较严重。该研究对新疆加工番茄采后损耗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除国际行情波动影响外,一方面是种植品种单一使得番茄集中成熟,导致过剩番茄采后损耗严重;另一方面是番茄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导致番茄交售排长队、运输超高装载等问题,使得番茄采后损耗加巨。并提出番茄品种选育与均衡搭配种植,减缓番茄集中成熟是番茄采后减损的基础;其次是加强番茄种植与生产的组织管理,生产与加工结合起来,使番茄采收、运输与交售有序进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对棉花应用增效缩节胺封顶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棉花施N对DPC~+(1,1-二甲基哌啶鎓氯化物;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化学封顶效应的影响,以新陆早53号为材料,于2013—2014年在新疆石河子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N量对棉花株高和果枝数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棉花的产量。中N(300kg/hm2)处理子棉产量最高,较低N(150kg/hm~2)和高N(450kg/hm~2)分别增加23.5%和6.6%。棉花株高和果枝台数随DPC~+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剂量DPC~+的株高较CK增加4.8~11.6cm,果枝数增加3.8~4.6台。中剂量(750mL/hm2)DPC~+处理的平均产量与CK基本持平,高剂量(1 050mL/hm~2)略有降低,低剂量(450mL/hm~2)的较CK降低6%~9%。中N中剂量DPC~+的产量是所有处理中(包括CK)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较多。低N和高N量下,分别以低剂量DPC~+和高剂量DPC~+的产量相对较高。施N量和DPC~+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棉花生产中需要根据N肥用量确定适宜的DPC~+剂量进行化学封顶。
关键词: 棉花 施氮量 增效DPC(DPC+) 化学封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河子地区寄生性杂草菟丝子的种类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石河子市及周边植物地区上寄生性杂草菟丝子的种类,为其科学防除、有效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在石河子市内及其周边不同寄主上采集菟丝子茎、花和成熟、饱满的种子,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及ITS、rbc L、trn L-F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经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ITS、rbc L、trn L-F序列分析结果将37份菟丝子样品鉴定为2个种,分别为单柱菟丝子(Cuscuta monogyna)和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结论】单柱菟丝子和田野菟丝子是新疆石河子地区的主要危害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层膜日光温室设计及其热性能测试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设计建造了一种适用于北方冬季生产的现代双层膜日光温室,其特点是有内外两层支撑骨架和覆盖系统,测试了该温室在冬季无保温被覆盖、通风口关闭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情况,并与普通单层膜日光温室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双层膜日光温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土壤平均温度、最低气温和最低土壤温度的最低值较单层膜日光温室分别提高了2.1℃、1.7℃、3.7℃和1.8℃,较室外分别提高了12.4℃、0.9℃、18.5℃和0.9℃。在雪天、晴天、阴天和雾霾天等典型天气,双层膜日光温室较单层膜日光温室白天和夜间平均气温分别提高了0.4℃和1.4℃,较室外白天和夜间平均气温提高了3.0℃和9.7℃。研究表明,与单层膜日光温室相比,双层膜日光温室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有明显提高,室内温度较稳定。该研究为双层膜日光温室建造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构对气泡雾化喷头临界压力的影响研究
《节水灌溉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了一种气泡雾化喷头,利用喷头雾化性能综合实验平台,对喷头的混合室临界压力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结构对临界压力特性的影响,对影响气泡雾化喷头混合室临界压力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压比只与喷头的结构有关,与气液压力无关。临界压比随着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加。出口直径越小,临界压比越大。通气方式对临界压比的影响比并不大。增加旋流芯,喷头临界压比增加。混合室收敛角对喷头临界压比的影响很小。实验研究确定了不同结构气泡雾化喷头的临界工况时临界压比的变化规律,为气泡雾化喷头的设计及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