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文冠果阶段性耗水规律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文冠果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规律,以2年生盆栽文冠果为研究对象,用称重法研究了文冠果在2015年7-9月的耗水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文冠果的日耗水量和月耗水量总体表现的趋势是T1(适宜水分)>T2(轻度干旱)>T3(中度干旱)>T4(重度干旱),耗水量在各月的分配规律为:7月>8月>9月。日耗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文冠果日耗水量与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但与平均风速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水分含量对文冠果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大,T2(轻度干旱)处理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0.05),如与T1相比,可提高55.8%,而T3和T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4处理下文冠果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荒漠植物导管特征及其可塑性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运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实验方法对生长在准噶尔盆地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三种典型荒漠植物主茎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研究荒漠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对环境差异所表现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相比人工营造荒漠植物,三种野生荒漠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分布中宽窄导管并存,且宽导管较少,导管直径小、水力直径小、导管密度大、导管壁厚度大,使得野生荒漠植物对水分的输导率变小,但是对水分运输的安全性变强,机械强度变大。2)野生荒漠植物多枝柽柳、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具有相似的导管特征,三者相比,导管长度依次变短、单导管直径依次变小、水力直径依次变小;导管密度则是多枝柽柳最小、梭梭最大、无叶假木贼次之;宽窄导管并存,但多枝柽柳宽导管较多,梭梭、无叶假木贼窄导管较多;说明野生多枝柽柳、梭梭、无叶假木贼对水分的输导率依次变小,其中梭梭、无叶假木贼导管密度较大,窄导管较多,可以提高对水分运输的安全性,这些差异是三种荒漠植物对其所处干湿环境适应的结果。通过探讨上述荒漠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结构与生境的关系,为引种栽培、资源保护提供解剖学依据,同时也为多枝柽柳、梭梭、无叶假木贼三种荒漠植物的起源、进化、系统分类提供参考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棉花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疆2个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50’和‘鲁棉研24’为试验材料,测定高(24.0万株/hm2,D1)、中(17.6万株/hm2,D2)、低(8.25万株/hm2,D3)3个不同密度下,棉花铃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各处理干物质量和蕾铃数与棉花叶面积指数在纵向空间分布上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冠层内PAR透光率从顶部向下逐级递减,冠层上部递减幅度迅速,中、下部递减缓慢;PAR透光率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随向下累积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加呈指数递减,群体消光系数K日变化表现为早晚较高,中午较低;D2条件下透光率优于D1和D3,有利于增加蕾铃数,低密度条件虽然有利于增加单株蕾铃数,却不利于单铃质量的增加,最终D2密度条件下‘鲁棉研24’和‘新陆早50’棉花实收籽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4 852.27kg/hm2和5 167.73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弹齿链耙式播前残膜回收机的设计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残膜带来的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减轻污染,不影响播种、出苗,研究设计了新型弹齿链耙式播前残膜回收机。重点介绍了该机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捡拾链耙、弹齿、脱膜机构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分析。田间试验表明:该机生产率为0.85hm2/h,残膜回收率为81%,满足残膜回收的技术要求,研究成果有利于解决残膜污染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机器视觉的番茄成熟度颜色判别
《食品与机械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一种颜色分析方法用于新鲜番茄分类,以GB 8852—88标准为参考,定义番茄成熟度的分类标准(在研究中将其分成四类:完熟、成熟、半熟、绿熟),将采集到的番茄RGB图像,去除背景后,滤波去噪,转换成HIS颜色模型和HSV颜色模型。通过Matlab编程获取R、G、B、H、S、V、I各颜色分量的均值,运用SPSS软件进行判别筛选组合特征分量,运用Matlab进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绿熟番茄在3种不同判别函数下训练集与验证集判别率均达到了100.00%;半熟番茄训练集判别率最高为94.74%,同时验证集判别率最高达到100%;成熟番茄训练集与验证集判别率最低,分别为76.67%和70.00%;完熟番茄训练集与验证集最高均为90.00%。总体上实现了不同成熟度番茄的判别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供体细胞对绵羊转基因体细胞克隆胚胎体外发育影响的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比较了转入不同外源基因、转同一基因的不同细胞克隆、供体细胞的培养代数及冷冻对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羊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探寻建立供体细胞个性化准备方案,为提高动物克隆效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转不同外源基因的供体细胞对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羊重构胚体外发育无影响;转同一基因的不同细胞克隆对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羊重构胚体外发育有一定影响,且转TERT基因的不同克隆间的重构胚的融合率及囊胚率差异显著(P<0.05)。随着供体细胞培养代数的增加,重构胚体外发育的桑葚胚率及囊胚率无显著影响,但融合率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供体细胞冷冻可促进其融合率、桑葚胚率及囊胚率。研究结果表明,供体细胞的不同克隆、培养代数、冷冻等因素对转基因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