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348条记录
胶棒滚筒棉花采摘头采收性能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缩短胶棒滚筒采棉机设计周期,提高胶棒滚筒采棉机作业质量,借助胶棒滚筒综合性能试验台,以滚筒转速、采摘行走速度和滚筒胶棒轴向间距为影响因子,以采净率、撞落棉损失率、含杂率为采摘性能指标,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应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建立了影响因子与性能指标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性能指标的影响。采用多目标优化,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450 r/min,行走速度2.4 km/h,胶棒轴向间距44 mm。根据优化参数组合,重复验证试验结果为:采净率95.78%,撞落棉损失率0.89%,含杂率17.44%,与优化结果基本吻合。田间试验表明,4FS-3胶棒滚筒采棉机采净率为95.29%,撞落棉损失率为0.97%,含杂率为17.11%,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家采棉机作业性能指标要求。该研究为采摘头关键部件设计及工作参数改进提供参考,有效提高了采收效率和作业质量,对推动采棉机国产化和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机械化 模型 优化 胶棒滚筒 棉花 采摘头 采摘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生产建设兵团日光温室建造中的主要技术问题调查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疆具有较好的光热资源,是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发展日光温室的主要区域和现代农业发展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实施的重点,但南疆日光温室大多由我国其他地区引进,温室的适宜性和针对性不强,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尤其是建造技术方面,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亟待研究、总结,以避免建设中出现新问题。通过选择南疆兵团4个师、40余个团场中50栋以上连片规模的日光温室项目进行调研,比较不同类型建造方式的环境调控效果和生产效果,对相关建造参数和技术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测算。发现在总体造型设计、结构布置、构件设计、围护结构构造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诸如前屋面角偏小、骨架变形大等,造成了日光温室建设成本的浪费和功能缺陷。南疆兵团日光温室需要在建造技术研发推广、总体参数确定、后墙设计、骨架布置、后坡设置等方面加以改进,按照气候特征和作物需求,针对性的确定温室总体尺寸及结构形式;在新型日光温室引进方面要科学慎重;该文梳理出的问题在我国北方地区也很普遍,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完善南疆日光温室性能指标体系、揭示技术研究方向和重点,对新疆乃至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日光温室的建造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温室 分类 建造 解决问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设施园艺 日光温室 调查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源文冠果苗期的生长性状调查及聚类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文冠果优质种源在新疆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经22、1号、牡丹江等19个文冠果种源,于2015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林园所试验田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研究1年生不同文冠果种源的苗期生长特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种源文冠果被划分为3组,第1组包括1号和牡丹江2个种源,其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较大;第2组包括椅22、经1、经9、红5、坤160、经8、经18、坤182、经17、经22和坤6等11个种源,其苗木长势中等;第3组包括椅7、坤38、经7、经补4、红补2和经20等6个种源,其苗木长势相对较差。其中,牡丹江的株高、地径、冠幅和单株生物量积累均表现最优,分别达88.9cm、0.85cm、55.8cm和155.5g。

关键词: 文冠果 苗木生长量 生长性状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检测内源性基因修饰方法比较

生物技术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准确的突变信息,除直接测序外,实验初步确定了3种人工核酸酶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利用Surveyor nuclease、T7E1(T7 Endonuclease 1)和HRM(High resolution melt),均以变性退火突变型和野生型DNA序列形成扭曲的双螺旋DNA(distorted duplex DNA)为基础的3种人工核酸酶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确定目标位点是否发生突变。实验成功检测出作用于绵羊MNST基因第一外显子的CRISPR/Cas9和第三外显子的TALEN目标位点发生突变,并对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实验室分析确定细胞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DNA双链断裂结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Surveyor核酸酶 T7 Endonuclease I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化学打顶剂在新疆的推广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国植保导刊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简要介绍了新疆应用棉花打顶技术的现状,综述了目前棉花化学打顶剂的试验研究和大田示范推广应用概况,并分析了在新疆使用化学打顶技术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提升和完善棉花化学打顶技术。

关键词: 化学打顶剂 新疆 推广应用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塔里木河流域植被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塔里木河沿岸湿地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河流域河流湿地地表植被组成、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河流湿地地表植被物种数有23种,土壤种子库共计萌发物种22种,伴生种少,稳定性较低;土壤种子库密度为240~933粒/m2,属较低水平,并且随着流域呈衰减趋势;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系数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高,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相似性系数低;以土壤种子库恢复地表植被的潜力较小,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与调控。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地表植被 塔里木河 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文冠果苗期选育植物学性状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测量和观测法,以新疆干旱区引种文冠果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两步聚类分析方法,对424个文冠果优选样本进行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文冠果幼树植物学性状均有较大变幅,且各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为80.106%,基本反映了原始指标所涵盖的信息,包含长势因子、色度因子、树形因子、小叶因子。两步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枝条颜色是反映文冠果植物学性状的重要指标,而与叶相关因子的预测重要性较低。

关键词: 新疆干旱区 文冠果 苗期选育 植物学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枝条颜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方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节水灌溉措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暗箱法研究了微喷水肥一体化(微喷)与传统漫灌方式下华北平原西部2013~2014年冬小麦田土壤CO_2及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微喷方式下垂直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空间位置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利用根排除法分析土壤呼吸组分,并估算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碳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微喷与漫灌方式下小麦田土壤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18.19mg·(m~2·h)~(-1)和372.14 m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CO_2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 150.6 g·m~(-2)及1 904.6 g·m~(-2).2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距离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位置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近的土壤CO_2排放量最大,但无明显差异.3微喷和漫灌方式下,小麦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468.49 g·m~(-2)和427.31 g·m~(-2),净初级生产力(以C计)分别为1 988.21 g·m~(-2)和1 770.54 g·m~(-2),生长生育期小麦田碳汇(以C计)分别为1 519.72 g·m~(-2)和1 343.24 g·m~(-2).4微喷与漫灌处理小麦生长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0.77μg·(m~2·h)~(-1)和28.81μ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N_2O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72.67 mg·m~(-2)及154.08 mg·m~(-2).5小麦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3个空间位置土壤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越远,N_2O累积排放量越小,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小麦田由传统漫灌转变为微喷节水灌溉后,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均有增加,但农田碳汇强度也增加了.

关键词: 微喷水肥一体化 碳汇 温室气体 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 累积排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石河子规模化牛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牛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病牛消瘦甚至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病牛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和细菌16SrRNA序列分析来鉴定菌种,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1和各个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fcbD)PCR扩增来确定细菌的血清型,同时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小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从病变的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菌落为灰白色、露珠状、不溶血,染色为革兰阴性球杆状细菌,生化鉴定结果符合巴氏杆菌特征,同时16SrRNA序列分析与NCBI上已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16SrRNA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以及各血清型特异性基因PCR扩增只扩增到Kmt-1和hyaD-hyaC特异性基因片段;分离菌株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对其他30种药物敏感,同时感染小鼠全部死亡。结果显示从病牛体内分离到1株毒力较强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关键词: 牛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分离鉴定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杂交棉新陆早67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新陆早67号(原代号金垦杂1061)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2008年以4432优系为母本,自育品系68-38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通过定向选择、抗性筛选、异地穿梭育种、品质检测、品比试验、多点试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熟陆地型杂交棉新品种。表现早熟性好、丰产、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2010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预备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生产试验。2014年6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14年58号)。适宜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

关键词: 新陆早67号 杂交棉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