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悬钩子属(Rubus L.)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经毛细管电泳法检测PCR产物,构建了94份悬钩子属(Rubus.L)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从40对引物中筛选出13对SSR引物,其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共扩增出242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为242个,多态性比率达100%,检测到的位点数在11~27之间,平均为18.615 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变幅在0.635 3~0.915 1之间,平均为0.761 5;聚类分析中,在阈值为0.89处可分为2类,第1类主要为牛迭肚野生资源,第2类主要为栽培品种资源,在0.885处又可细分为2个小组,包括国外引进品种资源,国内选育品种(品系)和野生库页悬钩子资源.本研究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悬钩子属种质资源开展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近30年苹果育种亲本选择与选配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中国果树育种工作者育成的183个苹果品种亲本材料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选育以人工杂交常规育种为最常用的方法,所占比例为50.3%;亲本的来源以国外品种为主导,亲本配置组合“国外品种×国外品种”、“国外品种×国内品种”育成品种的比例分别是52.2%、21.7%,其它方法育成品种占26.1%;育成品种的亲本品种主要有'金冠'、'富士'、'东光'、'国光'、'红星'、'元帅'、'金红'、'M9'、'惠'、'寒富',可以称之为骨干亲本,抗寒品种的亲本主要是以'东光'、'金红'和'寒富'作母本,矮化砧木的亲本主要是以'M9'作父本,鲜食品种亲本主要是'金冠'、'国光'、'惠'和'寒富'作母本和'富士'、'红星'、'元帅'作父本,能更高效地选育出符合预期目标的苹果品种.上述分析结果为苹果目标育种和性状遗传研究等亲本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苹果(Malus pumila Mill.) 育种 亲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针对玉米螟幼虫筛选了高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与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在玉米螟幼虫孵化高峰期时采用人工或机械喷雾方式防治一代和二代玉米螟幼虫,每亩用量是100~120 g,药后14~20 d防效达到61%以上,持效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殖生长期干旱对不同耐旱型玉米自交系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2017年,在大田微区PVC管栽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玉米自交系,裂区为水分处理,测定根系形态、根冠生长配比和产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耐旱性较弱的玉米自交系CML58相比,耐旱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在水分胁迫后有效气生根根夹角增大明显,其根数、根长和根表面积等形态指标降幅峰值均早于CML58,40 cm以下土层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降幅明显小于CML58,且0~20 cm土层的根系生长冗余在乳熟期后显著少于CML58,其根冠干重比降幅、根冠长度比和根冠面积比均高于CML58,根冠角度比较CML58小39.4%.与CML58相比,黄早四水分胁迫后能较好地调控有效气生根角度,及时调控根冠纵横生长,维持根系主要分布区结构与功能,提高深层根系分布比,减少根系生长冗余,提高物质转化效率.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水分胁迫 耐旱性 根系形态 根冠生长配比 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隔年深松对土壤性质、根系活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定位研究探明隔年深松对土壤结构、根系活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以促进该地区农田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提升.在2015-2016年进行,试验设置春季播种前行间深松30 cm(SS-30)、春季播种前行间深松40 cm(SS-40)、秋季收获后行间深松30 cm(AS-30)、秋季收获后行间深松40 cm(AS-40)和不深松(CK)5个处理,探讨隔年深松对土壤的穿透阻力、容重、水分、根系活力、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隔年深松显著降低了土壤的穿透阻力和容重,显著提高了深松部位到地表的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CK相比,AS-40、SS-40、AS-30和SS-30的活跃比表面积,分别增加2.47%,1.85%,1.32%,0.62%;AS-40、SS-40、AS-30和SS-30的根系活力,分别增加20.37%,18.23%,7.83%和5.92%;SS-40、SS-30、AS-40和AS-30的WUE,分别增加2.02%,6.05%,7.26%,12.90%.间隔深松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干旱地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秋季深松对土壤改良的效果最好,适当增加深松深度,能有效提升深松的效果,但深松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关键词: 深松 土壤穿透阻力 土壤容重 根系活力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西部地区向日葵不同品种适宜栽培密度筛选
《东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食葵3号、SH363、吉食葵5号三个向日葵品种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适宜栽培密度不尽相同。吉食葵3号种植密度由33 300株/hm2降低到18 500株/hm2时,盘径、籽粒长度分别增长2.0 cm和0.07 cm,公顷产量下降246 kg,栽培密度的变化对盘径和籽粒长度影响较小,可适当增加栽培密度,吉食葵3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7 700株/hm2;SH363的种植密度由33 300株/hm2降低到18 500株/hm2时,公顷产量降低127.5 kg,三个参试品种中降低幅度最小,种植密度23 800株/hm2时,籽粒长度为2.20 cm,但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SH363的籽粒长度变化较小,最高仅增长0.1 cm,SH363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3 800株/hm2;吉食葵5号的种植密度在20 800株/hm2时,盘径、籽粒长度和单盘粒重均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25.7 cm、2.47 cm、114.0 g,公顷产量随着密度的继续降低下降了190.5 kg,下降幅度较大,吉食葵5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0 800株/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光光度法测定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东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分析测定过程中各不确定度的来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测定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6.21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322 mg/kg,取值结果为X=(6.21±0.322)mg/kg;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标准曲线绘制,在测定酸菜中亚硝酸盐的过程中,选择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磷对东北黑土区春玉米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东北黑土区春玉米合理施用磷肥问题,通过两年(2017~2018)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0、30、60、90、120、150 kg/hm~2)对籽粒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并在施磷量30~90 kg/hm~2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当施磷量增加至120 kg/hm~2,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将玉米产量(y)与施磷量(x)拟合,计算出适宜施磷量分别为87 kg/hm~2和83 kg/hm~2.施磷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磷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磷积累量以P90处理最高.磷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P90处理最高;磷肥偏生产力随施磷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随施磷量和施磷年限的增加,0~40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连续种植两季玉米后,P0、P30和P60处理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值为亏缺状态,亏缺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P90处理磷素输入量与输出量基本保持平衡,而P130和P160处理的土壤磷素表现为盈余.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平衡等因素,在东北黑土区适宜施磷量应控制在83~90 kg/hm~2之间.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土壤有效磷含量 磷素平衡 磷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