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会计委派制——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中国农业会计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钼的吸收和积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连续 2a的盆栽试验结果说明 ,分蘖期冬小麦钼含量随着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而提高 ,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尽管小麦经济产量与分蘖前期 (播后 45~ 5 6d)和盛期 (播后 85d)植株钼含量均有良好正相关 ,但分蘖前期单株干物重处理间没有差异 ,分蘖盛期单株干物重则随植株钼含量增加而增加。据此推测 ,冬小麦分蘖期以前是钼营养的临界期 ,而分蘖盛期则为最大效率期 ;冬小麦吸收积累钼的高峰在生殖生长期

关键词: 冬小麦 生育期 吸收与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Ⅱ.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进行超级稻育种

作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论述了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结合利用基因组间和多倍体杂种优势,开创水稻育种新途 径的策略。纵观水稻育种的历史,无论是常规杂交育种,还是杂交稻育种,其研究战略都是建立在有 性生殖和二倍体基础上的,归根结底,都是利用栽培稻同一基因组(A基因组)内优良基因的重组以及 从野生稻向栽培稻引入少数优良基因。从作物进化趋势看,水稻是二倍体,基因组小、DNA含量低、 染色体小,增加基因组数,提高倍性水平,利用异源多倍体杂种优势将是水稻育种新途径。针对同源 四倍体水稻结实率低的关键问题,可采取拉大亲缘关系距离、减少多价体形成,应用广亲和、无融合 生殖基因等措施,从遗传机理上提高多倍体水稻结实率。按三步实施战略;一、选用极端类型籼粳稻、 爪哇稻,诱导亚种间杂种多倍体;二、诱导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以及非洲野生稻种间杂种多倍体; 三、诱导 AA基因组的栽培稻与其它不同基因组野生稻(BB、 CC、 BBCC、 CCDD、 DD、 EE、 FF、 GG、 HHJJ)的种间多倍体。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一些特殊基因材料的特殊作用,如广亲和基因对于克服籼便 杂种一代不育性、特别是雌败育的作用,无融合生殖缺乏减数分裂发生和受精过程对于克服染色体配 对分离而导致的杂

关键词: 育种战略 异源多倍体 无融合生殖 广亲和 Ph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梨新品系121—13—85的选育

落叶果树 2001

摘要:早熟梨品系 1 2 1— 1 3— 85是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95农— 0 1— 0 5— 0 3”的参试株系 ,经过 5年的品种对比试验 ,看出该品系在南方地区表现品质优、外观美、抗性极强。果实卵圆形 ,平均单果重 2 0 0 g ,果皮绿色 ,近成熟时黄绿色 ,外观美 ;果心特小 ,果肉细、脆、嫩、汁多 ,含可溶性固形物 1 2 .5%~ 1 4 .7% ,总糖7.76% ,总酸 0 .1 6% ,品质上 ;武汉地区成熟期为 7月中下旬

关键词: 早熟梨 选育 抗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褐飞虱转基因水稻的应用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基因枪法将植物雪花莲凝集素基因 (gna基因 )导入到粳稻品种鄂宜 10 5和鄂晚 5号中 ,在R3 代得到 gna基因位点纯合的株系 15份 ,从中选择 5份株系 (分别来自不同的独立转基因单株 )进行后续研究。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株系对褐飞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转基因材料与对照品种相比 ,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一致 ,但结实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褐飞虱 g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的研究

中国棉花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伏桃为移栽地膜棉的最佳结铃期 ;中部果枝为移栽地膜棉的最佳结铃部位 ;1、2果节位为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果节位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移栽 棉花 结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大肠埃希氏菌制苗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兽医科技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制苗用鸡大肠埃希氏菌O1、O2 、O78标准株的培养特性、免疫原性、菌株毒力及保存代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株标准菌在麦康凯琼脂、普通肉汤及鸡裂解血液马丁肉汤琼脂上生长良好 ,培养后的 3株菌均符合鸡大肠埃希氏菌生化特性 ;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后的菌液制成蜂胶灭活疫苗 ,免疫 3 0日龄雏鸡 ,1— 2周后产生保护力 ,3周攻毒时保护率为10 0 % ,对同型异株 (湖北地方分离株 )的攻击保护率在 80 %以上 ;3株菌都能使重 2 0 g小白鼠死亡、4日龄雏鸡死亡 ,剖解死亡雏鸡 ,均呈典型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 ;连续传 5— 10代的 3株菌 ,其毒力明显减弱

关键词: 鸡大肠埃希氏菌 制苗菌株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山西农业 2001

摘要:近十几年来,美国、前苏联、日本、法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积极从生物(动、植、微生物)中寻找对害虫、病菌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取得了一批成果。植物杀虫剂是植物源农药中人们最早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桃1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西南园艺 2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二个鲜食葡萄品种在武汉的初步表现

中国南方果树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