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吉林省西部草原的保护与利用
《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西部草原的现状分析 ,表明草原退化、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原超载过牧、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加强草原保护、控制载畜量、改良家畜品种、开发利用秸秆饲料、加快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高产纪录的创造
《大豆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 ,为大豆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课题组承担国家”九五”、”大豆超高产材料创新”重点攻关课题 ,培育出半矮秆 ,秆强抗倒 ,节间短 ,荚密、粒多、粒大、品质好的”新大豆 1号” ,和”石大豆 1号”大豆新品种 ,通过培肥地力 ,匀苗播种 ,肥水促控 ,精耕细管 ,于 1999年在新疆创造了我国大豆高产最新纪录 5 95 6.2kg/hm2 和 5 4 0 7.8kg/hm2 ,超额完成课题规定的 5 2 5 0kg/hm2 的攻关指标 ,文中对产量结构做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技术进行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 2001
摘要:利用RAPD技术对 2 5°N野生大豆种群 1 6个样本进行分子标记 .从 1 5 0多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 2 0个 ,共扩增出 1 46条带 ,其中具有多态性带 60条 ,点 40 .8% .平均遗传距离为0 .1 5 3 6;杂合度为 0 .3 2 4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2 5°N野生大豆 1 6个样本分成 4类 ,种群内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 ,本实验为研究野生大豆种群内及进一步研究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探索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并对野生大豆核心质资源的保存及取样策略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爆裂玉米膨胀倍数的遗传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试验选用 8份遗传差异较大的爆裂玉米自交系做亲本 ,按Griffing方法 2进行配制组合。对所获得的F1代及部分组合的F2 代、回交世代和亲本材料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探讨 ,研究了膨胀倍数性状在杂交后代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膨胀倍数性状存在杂种优势 ,在F1代中 ,膨胀倍数性状呈正向优势的组合数目明显少于呈负向优势的组合数目 ,无显性的组合数目为 0。膨胀倍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择响应较大 ,这决定了膨胀倍数性状适于早代选择。通过计算说明至少有 7对等位基因影响着膨胀倍数的表现 ,基因效应分析表明其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其中加性效应占主要地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