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西部草原的现状分析 ,表明草原退化、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原超载过牧、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加强草原保护、控制载畜量、改良家畜品种、开发利用秸秆饲料、加快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的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草原退化
草原保护
合理利用
《大豆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 ,为大豆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课题组承担国家”九五”、”大豆超高产材料创新”重点攻关课题 ,培育出半矮秆 ,秆强抗倒 ,节间短 ,荚密、粒多、粒大、品质好的”新大豆 1号” ,和”石大豆 1号”大豆新品种 ,通过培肥地力 ,匀苗播种 ,肥水促控 ,精耕细管 ,于 1999年在新疆创造了我国大豆高产最新纪录 5 95 6.2kg/hm2 和 5 4 0 7.8kg/hm2 ,超额完成课题规定的 5 2 5 0kg/hm2 的攻关指标 ,文中对产量结构做了分析
关键词:
新疆
灌溉农业
新大豆1号
石大豆1号
超高产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01
摘要:信息网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农业信息网络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农业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农业信息网络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较系统地阐述了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农业经济
信息资源
网络建设
农业信息网
互联网
《中国甜菜糖业
》
2001
摘要:甜菜新品种吉甜209以多粒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二倍体品系为父本,采取5:1配比杂交育成.该品种经1996-1999年省内甜菜品种区域试验,1998-1999年生产试验,表现为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块根产量高、产糖量高等优点.区域试验结果:块根产量比吉甜201(对照品种)增产18.45%,含糖低0.36度,产糖量比吉甜201提高15.84%.吉甜209属于丰产型雄性不育二倍体杂交品种,200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
关键词:
雄性不育系
二倍体
杂交种
甜菜
新品种
吉甜209
选育
《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吉林小粒 4号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于 1991年利用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进行有性杂交 ,然后进行广义回交选育出的小粒黄豆出口专用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蛋白( 4 5 19% )、低脂肪 ( 16 75% )、抗大豆食心虫、熟期早、子粒小 (百粒重 8 2g)、耐瘠薄和无硬石粒 ,平均产量 2 0 0 0kg/h 以上
关键词:
小粒黄豆
新品种
吉林小粒4号
栽培技术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
2001
摘要:利用RAPD技术对 2 5°N野生大豆种群 1 6个样本进行分子标记 .从 1 5 0多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 2 0个 ,共扩增出 1 46条带 ,其中具有多态性带 60条 ,点 40 .8% .平均遗传距离为0 .1 5 3 6;杂合度为 0 .3 2 4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2 5°N野生大豆 1 6个样本分成 4类 ,种群内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 ,本实验为研究野生大豆种群内及进一步研究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探索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并对野生大豆核心质资源的保存及取样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RAPD
种群分化
野生大豆
分子标记
《吉林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试验选用 8份遗传差异较大的爆裂玉米自交系做亲本 ,按Griffing方法 2进行配制组合。对所获得的F1代及部分组合的F2 代、回交世代和亲本材料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探讨 ,研究了膨胀倍数性状在杂交后代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膨胀倍数性状存在杂种优势 ,在F1代中 ,膨胀倍数性状呈正向优势的组合数目明显少于呈负向优势的组合数目 ,无显性的组合数目为 0。膨胀倍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择响应较大 ,这决定了膨胀倍数性状适于早代选择。通过计算说明至少有 7对等位基因影响着膨胀倍数的表现 ,基因效应分析表明其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其中加性效应占主要地位。
关键词:
爆裂玉米
膨胀倍数
遗传研究
《农村天地
》
2001
摘要:水稻虽具有水陆两生特性,但绝非所有水稻品种都适合于水稻旱作及湿润稻作等节水稻作栽培方式。因此,必须选择那些具有强耐旱性的适于节水稻作的旱作配套高产优质品种,且经过专门的技术处理,使其耐旱基因得以启动并充分表达,并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才能使得节水稻作获得成功。 目前,适合在吉林省节水稻作的专用配套品种有:丰优101、丰优
《农村天地
》
2001
摘要:一、可以减少品种混杂退化现象 一个水稻品种经过多年的生产利用后,会产生混杂退化,降低纯度;或在生物学性状上发生不良变化,降低产量、品质及抗灾能力,这就是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其主要危害是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如减产能达到10%以上,优质米的米粒变形,垩白增加,食味变劣等。如果年年换种,就可以避免上述现象发生。 二、可以减少病虫危害程度 实践证明,针对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抗性强的品种栽培,可明显减轻病虫危害,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特别是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