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弱磁场处理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
摘要:采用50HZ特定频率磁化器,对不同活力水平的玉米种子进行了种子活力的磁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弱磁场处理对种子活力表现极显著而稳定的正向效应。不同活力水平种子活力指数的最大增长幅度,芽鲜重为21.9% ̄122.9%、根鲜重55.7% ̄102.5%、芽干重29.7% ̄65.7%、根干重51.4% ̄93.0%。其中,根干重活力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按回归方程Y=1.0922X+229.5562可以预测田间产量。弱磁场处理可增强种子耐贮性,贮存5个月电导率下降10.87% ̄21%。综合评判:高活力种子磁化10d,中、低活力种子磁化8 ̄10d效果最好。对研究发现的弱磁场对发芽力影响的不稳定效应进行了讨论,并分析比较了弱磁场与强磁场处理对玉米种子产生的磁生物学效应上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调节剂促进桃实生树提早成花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桃实生树成花的影响,我们于桃树花芽分化期,选择苯脲类细胞分裂素(KT30)、苄氨基嘌呤(BA)、玉米素(ZT)、多效唑(PP333)、乙烯利(ETH)、矮壮素(CCC)、烯效唑(Uni)、亚精胺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喷雾和点芽的方法,对2年生久保桃自然杂交实生树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苯脲类细胞分裂素1 mg/kg喷雾2次、多效唑1 000 mg/kg点芽2次、多效唑2 000 mg/kg喷雾1次和点芽2次、乙烯利500 mg/kg喷雾2次、乙烯利1 000mg/kg点芽1次、烯效唑125 mg/kg喷雾2次、烯效唑250 mg/kg喷雾2次药剂处理对桃实生树的始花节位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苯脲类细胞分裂素1 mg/kg喷雾2次、多效唑1 000 mg/kg喷雾2次、多效唑2 000 mg/kg喷雾1次、烯效唑125mg/kg点芽1次、乙烯利1 000 mg/kg点芽2次等处理对二次枝诱导成花的效果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酒中高级醇生成的研究
《食品科技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苹果酒酿造过程中苹果汁初始pH值、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加(NH4)2H PO4量等不同因素对高级醇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加氮源、较低的pH及发酵温度对高级醇的生成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确定在实验条件下,高级醇生成量最低的酿造工艺:发酵温度20℃、酵母接种量为0.10%、加(NH4)2H PO4量为200m g/kg、苹果汁初始pH值为3.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生福禄考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采用不同部位苗茎, 从扦插基质、时间等方面对丛生福禄考扦插繁殖成活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丛生福禄考苗茎不同部位生根能力不同, 苗茎中部做插穗生根率最高(89. 7% ); 试验所选用的3种扦插基质中, 1∶1沙土基质更适合于丛生福禄考扦插繁殖; 用萘乙酸不同浓度处理插穗, 生根率较高(88 .3% ); 5~6月间, 插穗的成活率随扦插时间的推迟而迅速下降, 扦插适宜时间为5月上中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2+)-ATPase抑制剂对采后草莓呼吸速率和花青苷含量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Ca2+-ATPase抑制剂钒酸钠(SO)和曙红(EB)浸泡处理转红期草莓果实(cv.Darselect)后表明,2者能提高果实呼吸速率,迅速促进外层果肉的花青苷生成,增加其可溶性糖含量,髓部果肉的花青苷生成和可溶性糖的变化较慢,而对果实的失重率影响不大。因此,Ca2+-ATPase抑制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衰老的作用。
关键词: 草莓 Ca~(2+)-ATPase 呼吸速率 花青苷 糖 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茎生长点转化研究初报(英文)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躲避转基因技术对组织培养的过分依赖,本研究以小麦为材料尝试了一种对生长点直接进行转化的 方法,并初步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具体做法是:将种子萌芽,然后剥去胚芽鞘暴露出生长点,再用玻璃纤维制 作的小刷子将生长点刺伤,最后用带有外源基因的农杆菌进行侵染处理。用携带hph-GUS基因的LBA4404农杆 菌,侵染处理1-11日龄幼苗(生长点),共培养7 d后检测新生芽中GUS的瞬时表达情况;侵染1-2日龄幼苗(生长 点),取长成植株的2-3朵小花进行GUS稳定表达检测。又用携带BADH和npt Ⅱ基因的AGL1农杆菌菌株侵染1 日龄的幼苗(生长点),在含100 mg/L卡那霉素的蛭石中进行选择。结果表明,GUS的瞬时表达率随被处理幼苗的日 龄增加而降低,以2日龄幼苗为最高(10.7%)。用花序检测GUS的稳定表达,被侵染受体为1日龄幼苗时的表达率 高于2日龄的幼苗。蔗糖的存在并不提高GUS基因在花序中表达的频率。不过花序表现为GUS阳性的植株后代, 经PCR检测后并没有证实GUS基因存在。用AGL1菌株进行转化,获得了13.6%的抗卡那霉素的绿色植株,但只 有3株呈现PCR阳性,且只有1株结了实。
关键词: 小麦 In planta 生长点转化,GUS,npt Ⅱ-BAD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