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不同白木香种质叶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白木香种质资源叶表型遗传多样性,为白木香种质资源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以51份白木香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6个数量性状和10个质量性状的测定,并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白木香叶片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2.5%~28.5%,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98~1.778.(2)相关性分析表明,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叶长与叶宽、叶柄长,叶宽与叶柄长,叶背囊泡有无与二级脉隆起程度(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有长宽比与叶面积、叶宽、叶柄长,叶形与二级脉隆起程度、叶背囊泡有无,叶尖与叶背囊泡有无(P<0.01).(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69.9%,其中第1主成分与叶片二级脉性状(二级脉分叉角,密集程度和隆起程度)、叶缘平整度有关;第2主成分与叶片形态有关;第3主成分与叶片颜色和叶片长宽比有关;第4主成分与叶片对称性有关;第5主成分与叶片叶柄长有关.(4)依据叶片表型性状将51份白木香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每一类群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白木香不同种质类型间具表型差异性,可为白木香种质划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种质资源 叶片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香露兜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温间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处理和对照叶片中共鉴定出9类31种香气成分,其中处理叶片的大量香气成分如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丙酮醇以及特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等17种共有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酮酸甲酯和呋喃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叶片香气成分中角鲨烯和3-甲基-2-(5H)-呋喃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乙酰-1-吡咯啉、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以及丙酮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均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槟榔间作香露兜能提高香露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降低叶片温度,进而提高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和提升香露兜叶片品质,可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间作;槟榔;香露兜;光合特性;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蜻蜓凤梨开花相关基因AfFPF1初步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PF1 (flowering-promoting factor 1)是参与植物开花期遗传控制的重要家族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对蜻蜓凤梨中FPF1家族了解有限。本研究以热带花卉蜻蜓凤梨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克隆获得AfFPF1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10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2.06 kD。AfFPF1转录本在蜻蜓凤梨的根中显著高表达,此外其表达量受外源乙烯强诱导,且响应赤霉素。AfFPF1基因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使其开花时间提前,莲座叶数目减少,促进其根系生长。对转基因拟南芥内源开花基因进行表达量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中,一些开花促进基因如AtFT、AtAP1、AtLFY、AtFUL、AtSOC1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开花基因AtFLC表达量下调,进一步证实AfFPF1能正调控拟南芥的开花时间,且可能与这些基因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证实AfFPF1可能参与调控蜻蜓凤梨开花过程,为进一步研究AfFPF1功能、通过基因工程调控蜻蜓凤梨开花以及乙烯诱导蜻蜓凤梨开花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蜻蜓凤梨 AfFPF1 开花 乙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及SSR分子标记对橡胶树F1子代的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对34份亲本为'PR107'和'合口 3-11'的人工杂交组合F1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杂交F1代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50.18%之间,多样性指数在3.42~3.53之间,总体上表型性状表现不够丰富;相关分析发现产量与叶片横切面形状显著负相关(-0.351*),与小叶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0.352*);杂交F1代产量和树围平均水平略低于中亲值,杂种优势指数均处于65.58%~105.31%之间,亲本组合杂种优势属中等水平.利用9对多态性引物分析杂交子代,每对引物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3个,Shannon's指数(I)、观测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在0.076 6~1.084 5、0.331 5~0.970 6、0.029 4~0.636 7和0.029 0~0.657 0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70~1.0之间,聚类结果可以将杂交F1代分为2大类.总体来看,杂交子代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表型变异不明显,后续开展杂交工作应注重杂交亲本的选择.本研究为鉴定杂交亲本组合优劣及评价杂交子代提供参考.

关键词: 橡胶树 表型 SSR分子标记 杂交F1代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转录因子bZIP G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逆境胁迫(盐、干旱、温度和硝态氮/铵态氮缺乏胁迫)对玉米ZmbZIP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为实验材料,设置200 mmol·L-1 NaCl、20%PEG6000、4℃低温、硝态氮或铵态氮缺乏胁迫试验,探测其对bZIP家族基因G亚家族成员表达模式的影响.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亚家族成员进一步细分为3个亚组.qRT-PCR分析结果表明,15个ZmbZIPs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表明这些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人为模拟盐、干旱、低温和氮缺乏胁迫实验中,20个ZmbZIPs基因受不同逆境因子的广泛调控,预示ZmbZIP广泛参与调控玉米应答逆境胁迫响应途径.

关键词: bZIP转录因子;逆境胁迫;基因表达;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玉杧及土壤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施肥方案对红玉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为贵州红玉杧提质增效及改善土壤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以贵州种植5年的红玉杧为试材,共设计3个处理,处理1(CK)采用当地常规的施肥方法,处理2(T1)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硫酸钾肥,处理3(T2)在常规的施肥基础上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树茎粗、产量、果实品质、叶片和果实养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处理单株增产效果显著,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15.61%、19.09%;主成分分析表明,T1、T2处理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CK处理,说明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对果实品质改善效果明显.从叶片、果实、土壤养分分析结果来看,T1、T2处理叶片中钾、镁、铜、锌含量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显著高于CK处理;钙含量CK处理显著高于T1、T2处理;果实中除氮元素外,CK处理的养分含量均高于T1、T2处理.T2处理土壤中的有机质比CK处理增加了106.73%,速效钾含量比CK处理提高了782.08%,但是T2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却比CK处理降低了92.78%.增施硫酸钾肥和海藻肥后,T1、T2处理总产值分别增加了15.55%、19.08%,VCR(施肥后增加农产品所得价值与施肥增加开支的比值)分别为12.12、5.53,从产投比而言是划算的,对提升红玉杧产量、品质及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效果显著,红玉杧管理上可以适当增施这两种肥料.

关键词: 红玉杧果 果实品质 矿质元素 硫酸钾 海藻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大理油棕自交子一代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是限制油棕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探究低温条件下油棕的生理响应机制,为油棕耐寒种质资源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理抗寒高产油棕成龄树的自交F1代有性系苗木为试验材料,在4℃低温胁迫下处理0(对照)、1、3、5 d,根据叶片寒害程度及其恢复生长情况将其划分为4个寒害等级,即1级(无)、2级(轻)、3级(中)、4级(重),然后测定不同寒害等级油棕叶片的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糖含量(SS)、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寒害等级油棕材料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大理抗寒油棕自交F1代的所有植株在低温处理期间均无寒害症状,但在恢复生长阶段逐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寒害症状;低温胁迫下,4个寒害等级油棕叶片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寒害等级材料之间、不同胁迫处理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油棕叶片的MDA、Pro、SS含量和SOD活性均不断升高,POD活性则呈波动性降低;较轻寒害等级材料的MDA含量显著低于较高寒害等级材料(P<0.05),较轻寒害等级材料的SOD活性显著高于较高寒害等级材料(P<0.05),认为MDA和SOD可作为油棕抗寒性评价的参考指标;不同寒害等级材料的隶属函数法抗寒性评价结果为:1级>2级>3级>4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植株叶片寒害程度及其恢复生长情况的观测一致,说明隶属函数法在油棕抗寒性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油棕;抗寒性;恢复生长;生理指标;隶属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SY2基因单碱基突变的木薯薯肉颜色分子标记开发与利用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块根颜色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性状之一,薯肉颜色主要受八氢番茄红素酶PSY2基因控制。为了快速判断木薯块根肉质颜色,本研究基于编码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突变位点PSY2-572,开发出1个单核苷酸扩增多态性(SNAP)标记,可快速检测木薯块根肉质颜色。利用该PSY2-SNAP标记鉴定出的新选048自交群体和62个育种中间材料的基因型均能和表型吻合,如PSY-F1/PSY-R引物对能扩增出388 bp的条带,则木薯材料为白肉;如PSY-F2/PSY-R引物对能扩增出388 bp的条带,则木薯块根肉质为深黄色;如PSY-F1/PSY-R和PSY-F2/PSY-R均能扩增出388 bp的条带,则木薯块根肉质为黄色。此外,利用PSY2-SNAP鉴定国家木薯种质圃中的45份可食用品系基因型,发现其中存在新的黄色薯肉种质资源。综上,本研究开发的PSY2-SNAP是一个具有育种价值的薯肉颜色分子标记,可为木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木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 块根颜色 单碱基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花黄精炮制前后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多花黄精炮制前后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筛选最佳活性部位.采用50%乙醇回流提取制备多花黄精生品和蒸制品醇提物,并测定其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利用系统溶剂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以维生素C为对照,采用DPPH法、ABTS法、羟自由基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同时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测定各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炮制加工后的醇提物中多糖含量降低,总黄酮、总酚含量升高,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增强.多花黄精炮制前后不同极性萃取相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作用,抗氧化综合能力顺序为:乙酸乙酯相>水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且制多花黄精醇提物>生多花黄精醇提物,蒸制品多花黄精乙酸乙酯相抑制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强,IC50=(1.369±0.004)mg/mL.该研究结果为药食同源植物多花黄精作为降血糖食品和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提取物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 自由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石斛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秋石斛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以不同品种和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包括花瓣、唇瓣和萼片)为材料,使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计算了常用的7个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使用RefFinder对其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筛选出的内参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各内参基因在秋石斛花芽中的表达稳定性差异较大,在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花芽中β-actin、TUA和GADPH表达最稳定;在花芽发育过程中β-actin、TUA和CYP表达最稳定;而对于花器官不同组织,β-actin、TUA和GADPH在萼片中,p-actin、CYP和PGK在花瓣中,CYP、TUA和PGK在唇瓣中表达最稳定.

关键词: 秋石斛 花芽 发育阶段 组织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