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纳米SiO2-IPBC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橡胶木防霉的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纳米SiO2-IPBC微胶囊防霉剂并探究其性能,旨在提高3-碘-2-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在木材中的固着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使其具有长效缓释性能,拓宽其在木材防霉领域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纳米SiO2粉末为囊壁,以IPBC为囊芯,采用真空共混法制备纳米SiO2-IPBC微胶囊木材防霉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耐光老化和缓释性能分析等方法对微胶囊进行表征;以橡胶木为研究对象,可可球二孢、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为被试菌种,对不同质量分数纳米SiO2-IPBC微胶囊防霉剂处理的橡胶木抑菌效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得微胶囊防霉剂的综合性能指标.[结果]纳米SiO2-IPBC微胶囊呈规则球状,粒径分布在20~100 nm之间,包覆率达46.33%.微胶囊发生热失重温度为120~280℃;经紫外灯照射60 min仅产生轻微黄变.微胶囊在质量分数20%的乙醇水溶液中,前60 min释放速率较快,后180 min释放缓慢,240 min时释放率达50%.FTIR分析表明微胶囊有Si?OH键生成.SEM表明微胶囊除了分布于木材导管中,还大量沉积在木材纹孔内.橡胶木防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微胶囊防霉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对4种霉菌的防治效力逐渐提高,当微胶囊防霉剂的质量分数为1.25%时,其对可可球二孢、桔青霉、绿色木霉、黑曲霉的防治效力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8.125%、75.000%、68.750%和62.750%,防治效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可可球二孢>桔青霉>绿色木霉>黑曲霉.[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纳米SiO2-IPBC微胶囊新型防霉剂,改善了IPBC的耐光老化性能,并具有缓释效果.微胶囊防霉剂对于4种橡胶木常见的霉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蓝变菌可可球二孢的防治效果最佳.
关键词: 3-碘-2-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IPBC) 纳米SiO2 微胶囊 橡胶木 抗光老化 防霉


腐植酸型功能肥料对酸化土壤改良和香蕉生长的作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快新型功能性肥料开发,稳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本研究以pH值小于4的典型蕉园酸化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腐殖酸型功能肥对酸化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和香蕉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追施水溶性复合肥为对照,追施腐殖酸型功能肥试验组土壤pH值提高0.53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钙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提高和保持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颗粒数量增加体积变大,土壤团聚体蜂窝状结构变多,香蕉植株根系发达和植株生物量增加.腐殖酸型功能肥料有效改良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提高了香蕉根系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香蕉生长,追施腐殖酸型功能肥料是优化香蕉产业科学施肥结构、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的可行施肥措施.


开发高效引物检测槟榔黄化病叶片及种果内植原体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槟榔黄化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致死侵染性病害,严重制约海南省槟榔产业发展.为了提高槟榔黄化植原体的检测效率,本研究设计了新的巢氏PCR引物:F4/R1和F2/R2,并利用该引物检测海南省300份槟榔黄化叶部样品,其中184份呈阳性,比植原体通用引物(R16mF2/R16mRl和R16mF2n/R16mR2)检测率提高了 58.00%.利用新引物首次在槟榔种果中检测到植原体.将本研究扩增的约1.2 kb的特异性片段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槟榔黄化植原体属于16SrI组,且与16SrI-M序列完全一致.此外,本研究所测序的槟榔黄化植原体(GenBank登录号:MZ971180)与己知的海南省槟榔黄化植原体(GenBank登录号:FJ694685;FJ998269)分别存在两个碱基差异,序列一致性为99.80%.本研究为槟榔黄化病诊断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槟榔黄化病 植原体 巢氏PCR 序列比对 系统进化树


柱花草低落粒种质筛选及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优异种质资源及其抗落粒品种选育,本研究以68份柱花草种质为试验材料,在2020—2021年间对落粒率等共9项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采用SPSS 20.0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中主枝条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7.2%.68份种质中,T F0027落粒率最低;T F0255落粒率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落粒率与小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千粒重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小叶越短,茎粗越大,落粒率越低,种子千粒重也越大.对9项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8份种质被聚为5类.隶属函数分析表明,T F0275综合性状表现最优,各性状隶属函数均值为0.627.本研究为加快柱花草种质创新及抗落粒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柱花草;种质资源;落粒性;农艺性状


色氨酸抑制体外模型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机理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源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糖尿病和肾脏疾病.为减少AGEs对机体的健康风险,降低食品中AGEs含量,本研究从13种氨基酸中筛选出具有良好AGEs抑制效果的色氨酸(tryptophan,Trp),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果糖、BSA-丙酮醛(methylglyoxal,MGO)、BSA-乙二醛(glyoxal,GO)和精氨酸(arginine,Arg)-MGO模型探究Trp对AGEs的抑制机理.结果 表明,Trp对荧光AGEs的抑制呈现出显著的质量浓度依赖性.在BSA-GO模型中Trp抑制效果最佳,其次是BSA-MGO模型和Arg-MGO模型,而在BSA-果糖模型中抑制效果不明显.Trp对Nε-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Nε-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的抑制呈现钟形曲线,在1000 μg/mL下对CML和CEL的抑制率最高.通过探究Trp捕获MGO的能力发现,其可通过芳香亲电子取代和Pictet-Spengler反应捕获MGO,最高捕获能力为3 mol.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色氨酸;色氨酸-丙酮醛加合产物;Nε-羧甲基赖氨酸;Nε-羧乙基赖氨酸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病毒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常见疫病。近年来,由于新的PEDV变异毒株的出现,许多国家的养猪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EDV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关于PEDV的研究报道也日渐增多。基于国内外有关PEDV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系统归纳和分析了PED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及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特异性抗原表位,以期为开发鉴别诊断方法和表位疫苗等提供信息。


多年种植Bt稻后外源蛋白在土壤中的积累
《应用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源蛋白在环境中的残留与积累是转Bt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育成多个具有商业化前景的Bt稻品系,但目前多年种植Bt稻后Bt外源蛋白是否会在土壤中积累还不清楚。本研究在同一试验田连续9年种植了转cry1Ab/1Ac基因明恢63(华恢1号)和转cry2A基因明恢63水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跟踪监测了分蘖期和收获后60 d根际土中外源蛋白含量变化,试验第1年(2012年)和最后1年(2020年)还测定了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根际土中外源蛋白含量。结果表明:2012年,转cry1Ab/1Ac基因明恢63在苗期、分蘖期、开花期、成熟期和收获后60 d根际土中外源蛋白含量分别为1.25、1.77、1.97、1.71和0.30 ng·g~(-1),2020年分别为1.30、1.69、2.03、1.77和0.43 ng·g~(-1);2012年,转cry2A基因明恢63在苗期、分蘖期、开花期、成熟期和收获后60 d根际土中外源蛋白含量分别为0.91、1.52、1.53、1.37和0.12 ng·g~(-1),2020年分别为0.95、1.43、1.61、1.40和0.15 ng·g~(-1)。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对Bt外源蛋白积累不显著,而品种和生育期效应显著。Bt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土中可以检测出微量的Bt外源蛋白,但收获后60 d已经基本降解完毕,根际土中Bt外源蛋白含量不会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而累积。
关键词: Bt稻 cry1Ab/1Ac cry2A 外源蛋白 Bt毒素 土壤 累积


加气灌溉下红壤土呼吸速率变化及其与土壤水氧的关系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加气灌溉技术是在地下滴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壤通气增氧的新型灌溉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土壤含氧量低、通气性差给作物带来的危害。探明加气灌溉(AI)技术下红壤土呼吸速率变化规律与作用机理,为加气灌溉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家土壤质量湛江观测实验站,对比研究了加气灌溉与不加气灌溉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对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含氧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种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曲线基本一致。总体上呈现出单峰曲线变化,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23:00—次日3:00,2种试验处理日变化规律相似,AI和CK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分别为1.64μmol/(m~2·s)和1.53μmol/(m~2·s),AI处理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季节变化下AI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一直高于对照组CK,在整个生长期内基本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常规种植方式(CK)相比,加气灌溉分别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含氧量7.50%和27.75%,降低了土壤含水率4.90%,土壤含水率和含氧量分别可以解释AI和CK处理下红壤土呼吸变化的85.04%、61.15%和69.92%、41.61%,土壤含水率和含氧量共同解释了AI和CK处理下土壤呼吸变化的41.2%~58.4%。AI处理下土壤含水率和含氧量对土壤呼吸交互作用拟合效果更优。该研究证明加气灌溉技术主要通过提高土壤氧气含量进而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研究结果为补充完善加气灌溉下土壤呼吸排放机理及加气灌溉技术在我国红壤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3种水果型椰子的抽花规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研究椰子抽花和座果规律,以'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月份花序数量、雌花数量及坐果率进行统计.试验表明,在无水肥管理的条件下,'文椰2号'全年抽生花序12.85个,雌花数量234.93个,8月龄果坐果率19.67%;'文椰3号'全年抽生花序12.36个,雌花数量193.64个,8月龄果坐果率18.83%;'文椰4号'全年抽生花序16.05个,雌花数量415.10个,8月龄果坐果率9.52%.实际生产中,3个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平均每年可产果100个以上,水肥管理对于椰子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胡椒PnCAD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质素在植物体中具有运输水分、支撑植株和加强植物体免受侵害等功能,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重要产物之一.其中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是该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本研究在胡椒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用RACE法进行克隆,对PnCAD基因全长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系统进化树等分析;最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CAD基因的全长cDNA,长度为1364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为3.879 kDa,等电点为6.27,属于亲水性蛋白;含有3个N-糖基化特征序列和9个磷酸化位点,可能处于细胞质内.结构域分析发现,胡椒CAD蛋白含有NAD(P)结合位点、多个催化锌和结构锌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胡椒CAD与细辛CAD6亲缘关系最近,胡椒和细辛的同源性最高为76%,均隶属于比较原始的双子叶植物.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发现,黄花胡椒在辣椒疫霉菌侵染下表达量升高,在8 h达到最高值,约为对照的10倍;之后在24 h时出现小幅度升高,约为对照组的6倍,之后下降.'热引1号'胡椒的表达量在侵染8 h时达到最低,之后缓慢上升.总体来说,所有时间下黄花胡椒基因表达量均高于'热引1号'胡椒,且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胡椒抗非生物胁迫功能提供参考,为PnCAD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胡椒 PnCAD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荧光定量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