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粮中不同藜麦添加水平对芦花鸡肉品质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不同藜麦添加水平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选取49日龄健康脱温芦花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不添加藜麦及其副产物的对照组(CK)和添加4%(Q4)、8%(Q8)、12%(Q12)的藜麦籽实(原粮)及12%藜麦糠(QS)的处理组,饲喂75 d后屠宰并取胸肌和腿肌样品,测定肉品质、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胸肌Q12组45 min肉色(亮度L?、黄度b?),Q4、QS组剪切力、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及各试验组的失水率均显著低于CK组(P<0.05);Q8、QS组红度a?和QS组熟肉率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表明Q12组胸肌肉品质最好;腿肌Q4、Q12组亮度L?(45 min、24 h),Q12组黄度b?(45 min)、滴水损失,Q4组剪切力,Q8、Q12、QS组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CK组(P<0.05);而Q8、QS组45 min肉色(红度a?)则显著高于CK组(P<0.05);标准化评分结果表明,Q8组腿肌肉品质最好;Q8组胸肌水分、Q4组腿肌粗灰分及各试验组胸肌、腿肌粗蛋白均显著高于CK组(P<0.05);胸肌Q12组铜元素含量,腿肌Q8组钙元素、Q12组锰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藜麦对芦花鸡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有一定改善作用,且添加8%藜麦籽实对肉品质改善效果更佳.
关键词: 藜麦 芦花鸡 肉品质 肌肉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 标准化评分


硒肥浸种对低温胁迫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武2177玉米新品系为材料,种子经1∶25和1∶50两种稀释倍数的生物有机硒肥料浸泡48h,在恒温光照培养箱10℃低温下冷浸7 d后再25℃发芽7 d,测定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有机硒肥引发种子经低温胁迫后,显著提高了玉米种子发芽率及幼苗和根系生长。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1∶50稀释倍数处理的种子平均发芽率、茎叶长度、主根长度提高了16.3%、50.0%、105.2%,根干重、根冠比提高121.7%、85.0%。有机肥硒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和茎叶活力指数,使主根、茎叶生长呈现尖峰分布,增加了种子发芽整齐度。因此,1∶50稀释倍数的硒肥浸种48 h增强了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抗逆性,具有显著的促根壮苗作用。


高产节水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陇春4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04年将高产品种陇春23号、陇春19号、陇辐2号、银春8号加入矮败轮选群体,通过连续2年的群体自由授粉,2006年从矮败轮选群体中选择优异可育株,后代选择以系谱法为依据.2017—2018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西片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8496.5、7686.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7.90%、5.18%;2019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区域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8012.7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6.02%.陇春41号容重806 g/L,粗蛋白含量140.4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75 g/kg,面团吸水量590 mL/kg,形成时间4.2 min,稳定时间4.0 min,拉伸面积62 cm2,延伸性184 mm,最大拉伸阻力230EU.该品种集高产、节水、优质、广适性为一体,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及沿黄灌区种植.
关键词: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节水;选育


杏李远缘杂交新品种‘陇缘红’
《北方果树 》 2022
摘要:‘陇缘红’是以‘大石早生’李为母本、‘张公园’杏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的李、杏远缘杂交F1代杏李新品种,2018年命名并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2020年7月获得授权(品种权号:CNA20184683.2)。1品种特征特性果实圆形,果顶微凹,两半对称,缝合线中深,果面洁净,有光泽;平均单果重80.0 g,最大164.2 g;果皮底色绿黄色,果面50%以上着玫瑰红色,覆有稀疏短绒毛。


甘肃省现代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种业 》 2022
摘要:针对甘肃农作物和畜禽种业,重点就"十三五"甘肃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农作物品种培育、畜禽改良、种群建设、种业基地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甘肃今后提升种业创新、基地建设、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建议,旨在为确保甘肃乃至全国种业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参考.


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20只49日龄健康雌性芦花鸡,体重(1478.75±85.81)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饲粮分别添加0(Q8组)、50(QO50组)、100(QO100组)和150(QO150组)mg·kg-1牛至精油,试验期为75 d.结果表明:与Q8组相比,添加牛至精油对芦花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QO50组和QO100组的半净膛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均显著(P<0.05)提高,且QO100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与牛至精油的添加水平存在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半净膛重和胸肌率随着牛至精油添加水平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QO50、QO100和QO150组腺胃指数分别提高21.05%、21.05%和26.32%(P<0.05),且与牛至精油的添加水平存在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QO50、QO100组回肠隐窝深度分别降低6.07%、6.43%(P<0.05);QO100、QO150组空肠隐窝深度分别降低5.11%、4.45%(P<0.05);QO150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增加14.00%(P<0.05);空肠隐窝深度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牛至精油添加水平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 mg·kg-1牛至精油可显著提高芦花鸡屠宰性能,并对腺胃指数和空肠、回肠的隐窝深度有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 芦花鸡;牛至精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肠道形态


机械化对甘肃省藜麦产业进程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摘要:藜麦因为营养全面且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耐盐碱等特点而受到研发者及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综述藜麦栽培、收获、饲料化利用及产品加工等环节中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配套适宜的栽培方法,建立藜麦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提高藜麦收获纯度,保证藜麦品质,加强藜麦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提高藜麦米综合质量,积极拓展藜麦加工的深度和广度,打造甘肃省自有品牌等藜麦产业化意见建议,旨在探讨甘肃省藜麦产业发展新思路、新途径,为藜麦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3种天然二萜的化感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植物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莴苣(Lacutuca sativa L.)为受试植物,研究了3种对映—贝壳杉烷二萜wangzaozin A、leukamenin E和weisiensin B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和膜损伤的影响,旨在评估3种二萜的化感作用潜能.结果 显示:不同浓度的3种二萜对黑麦草和莴苣种子的萌发稍有降低,但明显延迟种子萌发时间;较高浓度下,3种二萜对黑麦草和莴苣幼苗的根长、苗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显示了浓度依赖性;同时,3种二萜显著降低黑麦草和莴苣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而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表明,3种二萜通过影响受试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引起细胞膜氧化损伤,导致叶片保水性降低,抑制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


中小河流的河道多级单元网格划分研究
《人民黄河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对于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一条中小河流关川河为例,采用河道分段网格划分方式进行多级单元网格划分,依据岸线功能区对东河、西河交汇口—红岘儿河段进行了一级网格划分,共划分了11个4类岸线功能区网格,依据岸线控制线对巉口水文站—称钩河汇合口河段进行了二级网格划分,并根据临水控制线与外缘控制线间的带状区域确定了二级网格面积,单元网格划分结果与河道实际情况相符合。依据单元网格划分结果进行河道监测设施布设可以及时掌握河道的动态信息,为河道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对马铃薯连作的响应,旨在揭示连作土壤退化的微生物特征.采用盆栽试验和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休耕(CK)和轮作(R_rh)为对照,研究了马铃薯连作1年(1_rh)、3年(3_rh)和5年(5_rh)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与CK和轮作相比,3_rh和5_rh土壤样品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与轮作相比,马铃薯连作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土壤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较低.细菌群落中,较轮作,1_rh、3_rh、5_rh气微菌属(Aeromicrobium)的数量分别增加258.01%、625.93%、76.04%,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分别增加245.42%、1258.12%、58.89%,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增加203.83%、116.74%、311.61%.真菌群落中,较轮作,3_rh镰孢属(Fusarium)数量增加了225.00%,5_rh毛壳属(Chaetomium)数量降低了31.58%,1_rh、3_rh、5_rh久浩酵母属(Guehomyces)的数量分别降低55.40%,58.14%,78.37%;壶菌属(Spizellomyces)在休耕和轮作土壤中数量较多,而在连作3年和5年土壤中数量很少,接近检测底限.说明马铃薯长期连作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优势种群发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
关键词: 马铃薯;连作;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度;有益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