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贵州南部的适应性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应贵州地区的紫花苜蓿品种,研究了4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贵州地区种植的成活率、产量、株高及分株数,并通过聚类对其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所用品种的成活率均逐年降低,其中成活率较高的品种有SIMA1105、牧歌、Defi、Mvariax、Archer、Amerigraze701、Victoria、CW680;13 RSuperme、Vic-toria、CW403、CW502、CW650、CW900、WL414、WL525、捷卡1号的产草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间的株高差异较小;不同品种的分枝数差异显著,其中分枝较多的品种有SIMA1099、Barbara SPI、Mvariax、13RSuperme、Victoria、捷卡1号、陇东苜蓿。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在贵州南部适应性较好的品种,分别为Barbara SPI、13RSuperme、Victoria、Millenium、WL414、捷卡1号。


运用Excel工具处理饲料总磷检测中的数据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0
摘要:饲料总磷检测中的数据处理,传统方法是按照GB/T6437-2002手工绘制工作曲线,应用工作曲线求得磷含量。介绍了一种改进方法——运用Excel工具求得工作曲线方程。实践证明,利用Excel工具所得结果同利用GB/T6437-2002手工绘制的工作曲线所得结果相同,Excel求解方程比手工绘制工作曲线简便、快捷、准确,值得运用。


野生长穗桑与栽培桑品种远缘杂交的育性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长穗桑与栽培桑的远缘杂交育性,进行了长穗桑×栽培桑和栽培桑×长穗桑2种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远缘杂交类型、同一远缘杂交类型的不同组合在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长穗桑×栽培桑的杂交受孕率在56.76%~90.20%,杂交结实率在52.06%~81.28%,杂交可育性在17.52%~60.57%;栽培桑×长穗桑的杂交受孕率在31.86%~54.07%,杂交结实率在30.69%~48.53%,杂交可育性在6.78%~20.56%。长穗桑×栽培桑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栽培品种×长穗桑分别提高25.27、28.37和23.21百分点。


贵州高寒山区优良牧草引种与评价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贵州高寒地区种植利用的优良牧草品种,对4科27个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大多供试牧草品种综合性能表现较好。经过评价,适宜贵州高寒地区高产人工草地建设利用的优良牧草品种有威宁洋萝卜、海湾黑麦草、饲用玉米、维多利亚紫花苜蓿和海发白三等8个,其中禾本科牧草产量都达到42 521.25 kg/hm2以上,豆科达2 284.48 kg/hm2以上,新品种海湾黑麦草比当地主推品种特高黑麦草增产37.68%,本地品种威宁洋萝卜鲜草产量最高,高于其它品种27.45%以上;适宜建设放牧型人工草地的禾本科品种有扁穗雀麦、黔草2号高羊茅、黑麦草普瑞纳和百盛等8个;兼作蔬菜的凉山圆根1个。根据各品种生育特性和当地气候特点,选用优良牧草品种在该区域进行配套种植实现草畜平衡是完全可行的。


野生马蹄金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草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野生马蹄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8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9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用于研究21份马蹄金材料,获得如下结果:1)19对引物共扩增出212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56条,平均每对引物8.2条,多态率为73.5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44~0.980,平均值为0.711 2。结果表明,供试马蹄金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发现,在GS值为0.78处所有供试材料可聚为3个类群,大部分来源地相同或生态环境相似的材料聚为一类,表明供试材料的聚类和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农业用水管理中利益相关群体的博弈:以贵州省K乡为例(英文)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以贵州省K乡为例,分析探讨了农业用水管理中利益相关群体的博弈及其后果。结果表明,不同利益相关群体为了追求自身的目标,围绕水资源竞争构建各自的优势,而无规则的无序竞争结果是利益群体间的冲突和使农民处于更加劣势地位。


野生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育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野生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之间的远缘杂交性能。[方法]通过建立长果桑(母本)×桑树栽培品种(父本)和桑树栽培品种(母本)×长果桑(父本)的2种远缘杂交类型,探讨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的远缘杂交育性。[结果]不同的远缘杂交类型、同一远缘杂交类型的不同组合在受孕率、结实率和可育性上有较大的差异。长果桑(母本)×桑树栽培品种(父本)的杂交受孕率45.35%~71.36%,平均受孕率56.64%;杂交结实率41.11%~60.36%,平均结实率50.45%;杂交可育性12.85%~33.75%,平均可育性22.31%。桑树栽培品种(母本)×长果桑(父本)的杂交受孕率23.06%~57.03%,平均受孕率39.39%;杂交结实率26.48%~50.89%,平均结实率34.04%;杂交可育性4.26%~18.33%,平均可育性9.40%。长果桑(母本)×桑树栽培品种(父本)的平均杂交受孕率、杂交结实率和杂交可育性比桑树栽培品种(母本)×长果桑(父本)分别提高17.25、16.41和12.91个百分点。[结论]为桑树遗传材料的创新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


饲用小黑麦适应性分析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6个冷季型牧草在5个地点的产量表现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黔中3号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达2 854kg/667 m2,比对照黑麦草增产410 kg/667 m2;产量稳定性最高,变异度仅为3.55。总的来说,6个品种的饲用品质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黔中3号可以作为贵州省冷季型牧草品种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