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能源油料植物续随子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英文)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 2010
摘要:[目的]研究续随子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08~2009年在贵州兴义对续随子褐斑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该病病害症状观察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续随子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假尾孢属(Pseudoc ercospora sp.)真菌引起,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一般6~9月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发病率达30%~6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5种药剂进行叶面喷雾均有一定防治效果,相对防效为54.3%~82.5%,以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较好,噻菌铜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该研究可为续随子高产优质栽培及褐斑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费乌瑞它不同种植区种植密度研究
《农技服务 》 2010
摘要:为探索适合贵州不同区域费乌瑞它的最佳种植密度,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威宁县、荔波县、赤水市进行了费乌瑞它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威宁县为代表的春种区费乌瑞它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万/hm2株左右,较当地常规种植密度增产2125kg/hm2,增幅5.7%;以荔波县为代表的冬种区费乌瑞它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较当地常规种植密度增产3166.66kg/hm2,增幅8.6%;以赤水县为代表的秋种区费乌瑞它的最适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左右,较当地常规种植密度增产2708.33kg/hm2,增幅1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