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高丹草新品种在河北平原农区的引进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在河北平原农区,通过对国内外11个高丹草新品种的产草量、粗蛋白产量、物候期、分蘖力、再生性、株高等性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以青饲、青贮饲喂牛为目的,表现最好的品种为健宝,不仅产草量高、粗蛋白产量、分蘖能力、再生性、长势均较好。其次为晋草1号、瑞奥3号。高丹草在河北平原农区春播、夏播均可,春播可刈割三次,夏播可刈割二次。

关键词: 高丹草 产草量 粗蛋白产量 物候期 再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保鲜纸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的保鲜效果

河北果树 2005

摘要:采用保鲜纸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保鲜纸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巨峰葡萄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每5kg葡萄可放2/3~1张保鲜纸;红地球葡萄常温贮藏不放保鲜纸,低温贮藏可放1/2张保鲜纸。

关键词: 葡萄保鲜纸 巨峰葡萄 红地球葡萄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文农业检索工具的比较与分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

摘要:文中介绍了中文农业常用检索工具,包括手工检索期刊和计算机检索数据库,通过对检索工具在农业检索领域中应用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今后改进意见。

关键词: 中文农业检索工具 农业检索期刊 农业检索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萎病病级对棉花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以陆地棉品系425系、N13系和968系为试材,研究了枯萎病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萎病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病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病株皮棉产量分别比0级健康棉株减产4.25%、16.4%、29.56%和81.01%,减产显著;不同病级的枯萎病均不会导致黄萎病病情加重。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产量 生物学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甲4氯钠粉剂防除稻田扁杆镳草药效试验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采用不同剂量对比试验,研究了2甲4氯钠粉剂对稻田扁杆镳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用2甲4氯钠粉剂2.25 kg/hm2进行茎叶喷雾,可有效防除杂草,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2甲4氯钠 水稻 扁杆镳草 药效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苹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分析了河北省苹果栽培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苹果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河北省 苹果 栽培 现状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河北果树 2005

摘要:综述了苹果、樱桃、李等果树病毒检测的新进展,同时对各种病毒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果树 病毒 检测 指示植物 血清学 分子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i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英文)

山东科学 2005

摘要:本项目研究中,从植物根围、根表和植物内部分离到1345株细菌,并测定了他们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性。118株细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性,抑菌率≥50%。其中25个菌株的抑菌率≥70%,93个菌株的抑菌率为50%70%。另外从棉花黄萎菌的微菌核际分离到57株细菌,其中30株细菌能显著地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菌落生长(5个菌株完全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和生长,15菌株的抑菌率为40%97%)。这些拮抗菌的培养滤液也能抑制棉花黄萎菌的生长。室内盆栽实验证明,应用拮抗菌处理棉花种子,有10个拮抗细菌能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中4个菌株(ICB18、NCD2、CS25和CS27)的防病效果极好,防病效果为72.3%81.4%,3个菌株(C94、C28和NCD25)的防病效果为55.7%61.9%。19992000年的2年田间小区试验中,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该菌株连续两年的防病效果平均为85.4%;另外4个菌株(ICB18、CS25、C94和C28)亦能显著防治棉花黄萎病,但防病效果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相当。在田间示范中,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后直接播种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1.2%。同时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育苗移栽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2.6%并且增产22.85%。本文同时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等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微菌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来自前苏联簇毛麦及其抗病衍生系的抗白粉病基因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用 120 个随机引物对 6D/6V 代换系 Pm930640 进行 RAPD 分析,检测到 5 个引物 OPAN03、OPAI01、OPAL03、OPAD07 和 OPAG15,分别在大约 1 700、700、750、480 和 580 bp 处有区别于小麦亲本的多态性条带。对 Chancellor×Pm930640 F2群体进行 OPAN03、OPAI01 和 OPAL03 等 3 个 RAPD 标记与抗白粉病基因的连锁分析,表明这些标记同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是连锁的。对大部分分别含有 Pm1-Pm20 的已知抗病基因、含有簇毛麦抗病基因及其相关亲本的 29 个小麦品系进行RAPD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记不仅可以鉴定簇毛麦的抗病基因,而且可以判断其遗传背景。OPAL03750仅出现在含有前苏联簇毛麦 6VS 染色体的抗病材料中,可作为区别于 Pm21 的分子标记。RFLP 标记的结果也表明两个不同簇毛麦的 6VS 染色体有明显的多态性。

关键词: 簇毛麦 RAPD标记 RFLP标记 抗白粉病基因

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在室内控温和田间罩笼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成虫寿命缩短, 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 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寿命; 相同条件下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寿命。在18℃并饲喂10%蜂蜜水条件下, 成虫寿命最长, 雌虫为15 36d, 雄虫为9 06d; 在38℃不饲喂条件下, 成虫寿命最短, 雌虫1 09d, 雄虫1 00d。在田间罩笼试验中,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在没有寄主和营养补充的条件下, 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5 24d和3 80d; 当有棉花植株但没有寄主时, 雌、雄虫的寿命分别为7 64d和3 88d。中红侧沟茧蜂田间释放后成虫累计死亡率随释放天数的增加而增加, 释放8d后, 雌、雄虫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91 67%和98 33%。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成虫寿命 温度 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