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所为加强育种工作主动性和目的性提出的一种新型常规育种方法,它成功地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结合在一起,在对亲本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以不育材料作工具,构建多个混合群体-目标性状基因库,利用各基因库内基因的累加效应开展超亲育种,进行种质创新;利用基因库间基因的重组、互作效应及基因突变进行组合育种、改良育种,将各基因库创新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该法已创新出系列早熟、超早熟新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培育出了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培育出4份超早熟谷子新品种,在河北省坝上地区正常成熟,其中超早熟1号还具有甜秆、多穗、秸秆粗蛋白含量高的特点,超早熟2号小米富铁、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高。

关键词: 谷子 目标性状基因库 育种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

河北农业科技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执行实务

中国农业会计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志的人工种植、鉴别及炮制研究进展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远志的人工种植、鉴别及炮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为远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远志 人工种植 鉴别 炮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接施用秸秆增产作用的定位试验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1981~2002年进行了直接使用秸秆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施用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R2**≥0·85);在0~9000kg/hm2秸秆用量范围内,粮食产量随秸秆用量加大而增加,平均增产0·0747kg/(hm2·kg);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R2**≥0·99),配施秸秆可以提高施用化肥时的最高粮食产量或者降低达到最高产量时的化肥施用量。

关键词: 秸秆 直接施用 增产 小麦-夏玉米 定位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肥的施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河北农业科技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沙参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讨论稿)(SOP)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5

关键词: 北沙参 规范化生产 操作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葚发酵酒的工艺研究

酿酒 2005

摘要:研究了经灭菌处理的桑葚原果汁生产发酵酒的工艺 ,通过加糖试验、桑葚汁与苹果汁混合发酵试验 ,结果发现 ,每 1L桑葚酒中添加白砂糖 14 0 g ,可以有效地增加桑葚发酵酒的酒精度 ;按 7∶3的比例将桑葚汁和苹果汁混合 ,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并且较好地改善风味

关键词: 桑葚 发酵酒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2005

摘要: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及河北省农科院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我所结合实际,加快了改革和创新步伐,已于2002年底转制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并以转制为契机,重点对冀丰种业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走上了科研与产业化并举的发展道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种类鉴定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从河北省分离的40个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种群进行鉴定,其主要形态特征(4个典型种群平均值):侵染性幼虫体长=550(520~610)μm,体宽=22.2(20~24)μm,尾长=85.7(80~88)μm,E%=112.5%(105%~119%);雄虫交合刺长度=36.8(33.75~39.0)μm,引带长度=17.9(16.3~20.0)μm,GS%=0.49(0.41~0.59),SW=1.25(1.15~1.43),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形态特征相近。经对其中二个典型种群的ITS-rDNA测序,其ITS1-rDNA序列与已知种类H.bacteriophora的ITS1-rDNA序列相差小于1.2%,和H.argentinensis的差异小于1.5%,而与其他种类的差异则高达18.7%以上。综合其形态与分子特征,确定河北省的异小杆类线虫为嗜菌异小杆线虫。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嗜菌异小杆线虫 种类鉴定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