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冀东稻区水稻磷钾锌肥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
摘要:采用正交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了冀东稻区水稻的磷、钾、锌肥的配方施肥试验,建立了水稻产量与磷、钾、锌肥施用量间的回归方程,通过数学模拟筛选了磷、钾、锌肥的最佳组合方案,其方案为磷肥量125.40kg/hm2、钾肥量为44.25kg/hm2,锌肥量为4.80kg/hm2,为冀东稻区的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一个施肥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丝和穗轴中可溶性糖、淀粉变化规律的研究
《玉米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一般大田环境中,控制玉米果穗的授粉情况,研究果穗在套袋和自然授粉时可溶性糖和淀粉在花丝和穗轴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花丝和穗轴中的可溶性糖、淀粉浓度均呈单峰变化,可溶性糖以及花丝中淀粉浓度峰值出现在吐丝后第5天,而穗轴中的淀粉浓度峰值出现时间提前2天。花丝不同部位间可溶性糖浓度由基部向顶部依次下降。而积累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上升,但后期花丝中的物质含量相对稳定。从总体来说,无论套袋还是自然授粉的果穗,各物质变化趋势一致,但后期授粉果穗的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高于套袋果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拔节期灌水对冬小麦根重与产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用盆栽的方法,在土壤养分一致的条件下,测定了15个冬小麦品种拔节期灌水与不灌水(对照)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有效穗数、生物产量以及籽粒产量的形成与拔节期的水分状况有密切关系;地下部的根干重与地上部的生物产量、地上部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程度与拔节期灌水与否有关;地上部生物产量与千粒重虽也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大小与拔节期的水分条件关系不密切。拔节期灌水处理与不灌水(对照)冬小麦的地上部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千粒重的差值,与冬小麦自身的抗旱指数呈反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动态变化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7~2003年从河北省10个地区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288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在鉴定的年度范围内,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C小种、S生理型与O小种的分离频率在地区间和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O小种的平均分离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小种,是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在年度间,C小种的分离频率也存在显著差异,T小种、S生理型、O小种的分离频率无显著差异。O小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强致病力菌株和中等致病力菌株的出现频率较弱致病力菌株高,强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的东部和南部,弱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物候期芍药根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河北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采用DNS比色法,精确测定了不同物候期芍药根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芍药出苗到开花期,α淀粉酶活性由低到高,在孕蕾期达到最高峰;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α淀粉酶相反,只在苗期具有显著活性。芍药的质量与其粉性有一定关系,且淀粉含量与芍药体内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