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施肥和灌溉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利用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返青期0~40cm土层中土壤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0~60cm各处理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表层W0、W1和W23个处理呈直线相关(R2=0.9394、0.8106和0.9811);孕穗期0~80cm土壤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0~120cm各处理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表层呈直线相关(R2=0.8291、0.9834和0.9896)。比较返青期和孕穗期结果发现,高氮大水是造成硝态氮淋溶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 灌溉 硝态氮淋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节水冬小麦新品种衡7228的选育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衡7228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选育过程中采用了水旱交替选择法、异地鉴定法等先进方法。选出的衡7228具有高产、节水、抗逆的突出特点,是非常适合黄淮北片冬麦区的一个优良品种。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高产 节水 衡722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蛞蝓对大棚桃树的危害与防治

河北果树 2005

摘要:蛞蝓(Slug),俗名鼻涕虫,又叫托胎虫、鼻泪虫、蜒蚰、软蛭等,属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其形如去壳的蜗牛,是一种危害果树、蔬菜、花卉和农作物的软体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近年来在北方温室大棚也有发生。2004年春季,昌黎县、滦南县、乐亭县桃树大棚零星发生,2005年2~3月,部分桃树大棚严重发生,3月初开始危害大棚桃幼果。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落叶果树花粉量比较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2003年,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测定了9种落叶果树156个品种的单花药花粉量。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果树花粉量不同, 平均在626 ~6 541个, 仁果类果树花粉量较多, 核果类果树较少; 同一树种不同品种花粉量也不相同。芽变类型的花粉量与原品种相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关键词: 落叶果树 花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连阴雨天气对棉花的影响及管理措施

中国棉花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抗病抗虫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对河北省地方水、陆品种抗两病两虫性进行了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抗稻瘟病、抗白叶枯、抗褐稻虱、抗白背飞虱品种的分布情况。对抗性频度较高的抗稻瘟病性、抗白叶枯病性从水、陆稻,熟期,不同稻作区等方面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品种频度高,分别为45.86%和50.34%,高抗率仅为0.75%和2.05%,抗率分别为24.81%和15.75%;抗褐稻虱、白背飞虱品种频度很低,分别为4.51%和3.34%,高抗褐稻虱品种2个,无抗至高抗白背飞虱品种。抗稻瘟病、白叶枯种质频度和强度均是陆稻高于水稻。纬度、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张家口、承德两市稻瘟病抗性强度低;唐山、秦皇岛两市抗性强度高;冀南零星种植亚区抗性强度最高。抗白叶枯病种质分布规律是随着纬度的增加,温热条件的降低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河北省 水、陆稻 抗病虫性 稻瘟病 白叶枯 褐稻虱 白背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应与分离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通过对引进的ms1轮回群体进行6年的基因丰富和轮回选择,形成了适宜当地生态类型区选择的LD基础群体。利用高蛋白、高油亲本对LD基础群体进行品质改良,进而形成高蛋白(db)和高油(gy)两个亚群体。改良后的高蛋白(db)亚群体平均蛋白质含量比基础群体增加1.18%,≥45%的个体占22.38%,高于基础群体10.99%;高油(gy)亚群体平均脂肪含量高于基础群体0.24%,≥20%的个体比基础群体增加11.05%。在品质改良的同时,ms1亚群体的开花期,成熟期,结荚习性、脐色、茸毛色等质量性状的分离范围广,分离比例趋于均衡,后代分离类型明显较常规杂交组合丰富。本文还结合ms1亚群体研究实践,讨论了大豆ms1群体育种的方法、关键技术及选择效果。

关键词: 大豆 ms1亚群体 品质改良 分离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富士苹果果实中Vc含量的研究

烟台果树 2005

摘要: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 维生素。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稳 定的。在贮藏、加工和烹调时,容易被破坏。它 还易被氧化和分解。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主 要有: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 口的更快愈合;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 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改善铁、钙和叶酸 的利用;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 谢,预防心血管病;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 防止牙床出血;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 激能力和免疫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樱桃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关键

河北果树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规棉花粉和转Cry1Ac+CpTI棉花粉对拟澳洲赤眼蜂繁殖和存活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评价了常规棉花粉和转Cry1Ac+CpTI棉(Bt棉)花粉通过不同处理方式作为食物源对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寿命、寄生卵数、子代羽化数和性比等繁殖和存活特征的影响。共设计7个饲喂处理,即不饲喂(UNFED)、水(W)、水+常规棉花粉(W+P)、水+Bt棉花粉(W+BtP)、10%蜂蜜水(H)、10%蜂蜜水+常规棉花粉(H+P)和10%蜂蜜水+转Bt棉花粉(H+BtP)。在提供或不提供米蛾Corcyracephalonica卵条件下,经W+P或W+BtP饲喂的雌蜂寿命与W或UNFED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短于H和H+P或H+BtP饲喂的雌蜂,而经H+P或H+BtP饲喂的雌蜂寿命又均显著长于经H饲喂的雌蜂(p<0.05)。比较每雌寄生卵数和子代羽化数来看,各处理明显分为3类,即UNFED、W、W+P和W+BtP为最低,H为居中,H+P和H+BtP为最高。比较每雌子代性比来看,各处理也明显分为3类,即H、H+P和H+BtP为最低,W+P和W+BtP为居中,UNFED和W为最高。饲喂W+P和W+BtP的雌蜂寿命、寄生卵粒数、子代羽化数和性比分别与W+BtP和H+BtP饲喂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而,棉花花粉需与蜂蜜组合才能成为拟澳洲赤眼蜂实现其最大存活和繁殖力的食物;Bt棉花粉对拟澳洲赤眼蜂无影响。

关键词: 拟澳洲赤眼蜂 花粉 寿命 生殖力 Bt棉 非靶标昆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