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科学
》
2000
摘要:本研究于 1990~ 1998年在国家黑土肥力和肥料监测基地进行 ,监测研究了不同处理间黑土肥力演化规律、增产效益和化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培肥和提高地力 ,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益。
关键词:
监测研究
黑土肥力
演化规律
有机无机肥
可持续农业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00
摘要: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甜草,从古至今,广为药用,享有“国老”与“十药九草”之称,被国家列为重点专控药材。甘草酸作为甜味刹比蔗糖甜200~300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好的天然甜味剂。近年来国际崇尚自然的潮流日盛,“甘草热”日渐兴起,我国大量出口甘草及提取物到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是我国医药行业大宗的出口创汇药材。 由于国内外用量成倍增长,野生甘草资源日益枯竭,国家严令甘草为国家级二类保护植物,不允许随便采挖,甘草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研究开发甘草的野生变家种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是_一个势在必行的途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CSCD
摘要:1996~1998年 ,通过在抗病虫鉴定圃人工接种接虫的方法 ,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 ,对吉林省中部地区累计131份玉米生产骨干品种和后备品种进行对玉米苗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叶斑病和玉米螟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的综合抗性总体表现较差。相对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四密21号、四密25号、四单152、四单151、吉单321、西单2号、丹703、中单321、吉单209。针对这些品种的抗性特点 ,提出合理推广使用的建议
关键词:
玉米
综合抗性
病虫害
亚洲玉米螟
《吉林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高油、早熟大豆新品种吉林 4 8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 1992年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原品系编号为公交 92 0 9_8。突出特点为高油 (脂肪含量 2 2 2 5% )、熟期早、抗大豆灰斑病、中抗大豆花叶病 1~ 3号株系、丰产及稳产
关键词:
高油
大豆
新品种
吉林48
选育
栽培技术
《吉林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形成耕作制度的历程 ,也是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过程 ,农业生产体制的变革给大农业的耕作制度和耕作学说带来很大的冲击 ,如何完善发展耕作学说和耕作制度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耕作制度
生态环境
作物布局
深松蓄水
用养结合
精确农业
《遗传学报
》
2000
SCI
北大核心
摘要:微卫星标记又称SSR标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分子标记,可有效地进行基因型鉴定、系谱分析并可估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用5对SSR引物对15份大豆材料进行扩增,共得到21条多态性条带。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3~6个,基因多样性范围为0.439~0.668,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距离分析。家系分析表明微卫星DNA经过多世代的减数分裂后产生了突变,在RILF8代中有的个体在个别SSR座位等位基因的大小在较小范围内由于重复单位数目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
关键词:
简单重复序列
遗传距离
基因多样性
突变频率
《农村科学实验
》
2000
摘要:一、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稻子.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时,可造成5-50%的损失.病菌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发病适温为32-35℃. 1、病状及发病期:秧田期,受害株2-4叶以后表现出病状,植株茎叶黄绿细长,比正常苗高1/3以上,根条发育不良,播到本田后多数枯死.本田期,从分蘖开始显现出症状.病株高而纤细,叶片淡黄绿色,节间加长,在茎基部节上有倒生的不定须根,分蘖根少或不分蘖,到孕穗期多数枯死,少数病株能抽出白穗. 2、防治技术:①选抗病品种,在无病田选留种子.②用多效灵(新名恶苗净)30%可湿性粉剂进行种子消毒,每袋100克对水50公斤,可浸种40公斤左右,常温下浸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防稻
关键词:
催芽播种
发病期
水稻恶苗病
种子带菌
发育不良
可湿性粉剂
立枯病
抗病品种
发生与防治
防治技术
《吉林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通过对玉米越区种植的综合分析表明 ,玉米越区种植弊大于利 ,即使在有些年份能够成熟 ,子粒含水量也高于正常品种 ,而且农民实际经济收入也低于正常成熟品种。因此 ,玉米越区种植使商品粮水分明显高于正常成熟品种 ,给粮食储运和粮库降水造成很大困难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越区种植
种植区划
《农村科学实验
》
2000
摘要: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王牌牧草,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在世界牧草栽培史上也是最受欢迎的.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经几十年的栽培,终于选育出了适合东北大面积广泛种植的耐旱、丰产优质的紫花苜蓿1、2、3号新品系.为了便于示范推广,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优质牧草
栽培史
农科院
大面积
新品系
紫花苜蓿
种子
杂草
播种
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