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花粉化学诱变快速创造特用玉米新种质
《作物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含有化学诱变剂EMS的石蜡油,直接处理玉米自交系黄早4和7922的成熟花粉,并结合M_2代突变基因的等位性测验,对花粉化学诱变创造特用玉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EMS处理浓度下,白色胚乳基因yl的诱变率平均为35.22%.,最高达到150.38%.1.67×10~(-3)可作为EMS诱发yl基因突变的参考浓度.糖胚乳基因sul、糯胚乳基因wxl、脆胚乳基因btl和直链淀粉扩充基因ael的单基因诱突率分别为2.54×10~(-3)、l.09×10~(-3)、0.36×10~(-3)和 0.36×10~(-3).sul和wxl的诱变率至少是自然突变率的100~1000倍.由于发生的是点突变,得到的为原亲本自交系的等基因突变体,因此该技术在育种实践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50年植保学术论文巡礼
《河南农业科学 》 1999
摘要:学术论文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梯,是科学技术传播普及的载体与转化的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论文作者在本领域业绩、形象的衡量尺度,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探索以及强烈事业心、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在我省植物保护事业50年的发展过...


作物施硫效应与土壤硫素平衡探讨
《河南农业科学 》 1999
摘要:在河南省几种主要土壤类型上,对几种主要作物进行了施硫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硫经济效益较好,小麦增产3.5%~13.4%,玉米增产3.5%~11.7%,大豆增产7.1%~13.5%。在施硫量相同情况下,小麦、玉米施硫磺增产效果大于石膏,而大豆施石膏的增产效果则优于硫磺。如要维持当前土壤硫素水平,每年需通过施肥补充3.1~5.6kg/亩。
关键词: 作物,施硫,效应,土壤硫素平衡


吡虫啉和抗蚜威对麦蚜的防效及对天敌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1999
摘要:试验表明,4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效。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g/亩)对麦蚜的防治效果为91.21%~100%,优于40%氧化乐果乳油25~50ml/亩和40%久效磷乳油25ml/亩,而对七星瓢虫成虫的杀伤率为11.8%~60.8%,明显低于40%氧化乐果乳油和40%久效磷乳油。
关键词: 吡虫啉,抗蚜威,小麦蚜虫,七星瓢虫成虫


适应市场需求 科学利用小麦品种
《河南农业科学 》 1999
摘要:当前,河南省小麦品种正处在第7次更换向第8次更换的过渡时期。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有步骤的发展苗头品种。为此,根据我省小麦品种的生产表现,对其利用前景作一分析评价,并提出利用意见与建议,供参考。1发展...


培养基营养元素对脱毒甘薯试管苗快繁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1999
摘要:甘薯脱毒是一项增产极为显著的农业新技术,脱毒试管苗快繁是该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甘薯脱毒试管苗快繁主要采用切段离体快繁的方式。这种方法具有繁殖速度快,可避免病毒再侵染等优点。但是,为提供大量脱毒试管苗以及保存待检测试管苗,需要制备大量的培养基,耗...


砂地小麦套作花生的产量优势及其与养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砂区小麦套作花生、小麦和花生接续种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套作花生相对于二作物接续种植有明显的产量优势。4年平均增产分别为27.7%和14.3%,在不施化肥时,这种效应更为明显,但其与施用化肥的增产效应相比甚小。两种方式下,单施或配合施用氮磷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通过改良稳定性分析,以氮磷配合处理产量稳定性最高。合理配合施用氮、磷化肥(N12P12)使小麦套作花生方式下磷对氮的吸收及其利用效率和氮对磷的吸收及利用效率提高,是小麦套作花生较二作物接续种植持续增产的主要原因。但应注意的是随着小麦套作花生复种年限的增加,花生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轮作周期以4年为宜。


溴甲烷熏蒸烟草苗床的效果试验
《河南农业科学 》 1999
摘要:用溴甲烷熏蒸烟草苗床营养土,可有效防除苗床杂草,防治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提高烟苗素质和壮苗率,减轻大田病害;亩产量可增加9.93kg,均价提高0.18元/kg,亩产值增加103.97元。
关键词: 溴甲烷,熏蒸,烟草,苗床,壮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