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子化控免(少)间苗技术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从30余种药剂中筛选出PC和YB效果较好,并进一步研究了这2种药剂的最佳处理方法、处理剂量和制剂处理谷种与正常谷种的最佳混播比例。结果表明,谷种经PC(大于5%25倍液)和YB(10%25倍液)2种药剂拌种处理,再以正常谷种占总播量的35%~40%播种,既能正常发芽出苗、发挥群体顶土出苗的作用,又能在出苗后自行死亡,实现谷田免(少)间苗目的。该技术对播期没有特殊要求,在春谷上也同样适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Y病毒河北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和株系鉴定
《园艺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河北张家口感病马铃薯的一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PXYHBEI)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提取的RNA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GEMT,上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cDNA片段由80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67个氨基酸。与基因库中PVY代表株系相比,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6%~98.8%和93.3%~98.5%,与PVYN和PVYO株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6%和97.8%,确定PVYHBEI归属于普通株系(PVYO株系),同时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PVYRTPCR检测方法。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外壳蛋白基因(CP) 序列 株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飞虱接种100~130株玉米幼苗,3d后移虫,4叶期将玉米移栽到田间,抽雄孕穗期调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为92 31%~100%,病情指数为70 65%~98 03%。因此,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移栽可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的人工接种,为抗玉米粗缩病鉴定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冬青生境调查及人工栽培技术
《河北农业科学 》 2005
摘要:调查了野生沙冬青的生长环境,并通过试种研究了人工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沙冬青具有强的抗高温和低温能力,易繁育,可作为绿化资源在北方平原地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便易行的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植物保护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一种简便易行的0~4级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该标准以病害典型症状为依据,经产量指标验证,证明该标准准确、简便、可操作性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