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果园垄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旱地果园在长期垄膜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在具有17年成龄的天王1号苹果园进行4年田间定位试验,共设3个处理,即垄膜全年覆盖(PFM)、3-6月底覆盖(JM,2月底覆膜,6月底揭膜)和清耕(对照,CK)。结果表明,0~30 cm土层3种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0~30 cm土层,与CK相比,PFM和JM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且J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分别较PFM高20.6%和15.2%,而有效磷、速效钾则减少7.8%和9.7%;30~60 cm土层,处理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FM和JM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熵均发生变化。其中,0~30 cm和30~60cm土层在JM处理下,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明显高于PFM处理,分别为7.6%和5.3%,而微生物熵则有所下降;0~30 cm土层,3种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和微生物代谢熵在整个试验期变幅显著高于30~60 cm土层,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1)。综上,长期地膜覆盖能够显著提高0~30 cm土层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物质间的转化速度,以JM处理对提高苹果园土壤肥力效果更为明显。苹果园2月底覆膜6月底揭膜可作为半干旱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科学有效的果园管理栽培模式。本研究为西北干旱雨养区苹果园土壤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苹果园 垄膜覆盖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土壤呼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高粱营养价值及人工瘤胃降解特性

草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甘肃河西盐碱地区海牛、大卡、大奖1180、大奖3180四个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各生育期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模拟发酵产气技术测定了4种饲用高粱品种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的主要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产气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4个品种饲用高粱株高、鲜重、茎叶比在显著增加,其中海牛鲜重和茎叶比最高,大奖1180鲜重和茎叶比最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粗蛋白含量也不同,大致为茎秆<全株<叶。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植株内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海牛和大卡全株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较另外2个品种低,使得饲草的饲喂价值也相对较高,同时海牛和大卡茎秆、叶及全株也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糖。海牛和大卡的72h体外发酵产气量、瘤胃液氨态氮浓度及干物质消失率较其他2个品种高,甲烷产量在4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来看,海牛和大卡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饲喂价值,是优良的饲草品种,很适合在甘肃河西干旱盐碱地种植。

关键词: 饲用高粱 生育期 农艺性状 生物学特性 营养价值 饲喂价值 体外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叶黑柴胡与狭叶柴胡幼苗生长动态及生理指标比较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柴胡属的小叶黑柴胡与狭叶柴胡为试验对象,采用露地直播栽培的方法对比分析两者间的幼苗生长发育动态、生物量积累、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等的活性,旨在为小叶黑柴胡引种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叶黑柴胡幼苗根粗、根长、株高、叶片数等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积累均低于狭叶柴胡,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显著低于狭叶柴胡(P<0.05),CAT,APX活性低于狭叶柴胡但差异不显著,而MDA含量却显著高于狭叶柴胡(P<0.05)。由此可知,野生小叶黑柴胡经引种驯化后相对于栽培狭叶柴胡,其植株生长速率较慢,其抗逆性也相对较弱。

关键词: 小叶黑柴胡 狭叶柴胡 生长发育 丙二醛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陇东旱塬区光敏型高丹草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于2014、2015年连续两年选用两个品种的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大卡"和"海牛"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平铺穴播的方式,以8.33万、12.50万和16.67万穴·hm-2 3个种植密度进行种植,比较了各处理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草产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品种间从孕穗期开始后差异明显。在农艺性状方面,"海牛"两年的分蘖数和全株叶片数均高于"大卡",其他各性状均以"大卡"最高;两个品种的茎粗、分蘖数、全株叶片数、节间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和单株茎重连续两年均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主茎叶片数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产草量方面,连续两年"大卡"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海牛";鲜草产量均在8.33万穴·hm-2处理下最高,且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鲜草产量下降的趋势;干物质产量丰水年2014年在16.67万穴·hm-2处理下最高,欠水年2015年在12.50万穴·hm-2处理下最高。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覆盖方式种植光敏型高丹草时,品种应选择"大卡",在有灌溉条件或降水较多的地区,以16.67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而在降水较少且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12.50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

关键词: 旱作种植 全膜覆盖 密度调控 高丹草 生长发育 产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地膜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控草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陇东旱塬区杂草严重发生条件下,试验测定了3种地膜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控草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以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平作和半膜垄作方式覆膜,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3%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76%以上;白色地膜以半膜垄作和半膜平作方式覆膜对阔叶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禾本科杂草作用微弱或无效,以全膜双垄沟播方式覆膜可引起杂草大量发生。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以全膜双垄沟播方式覆膜,均可明显改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及效益,玉米产量较半膜垄作分别增产22.17%和24.78%、较半膜平作分别增产9.23%和5.74%,纯收益较半膜垄作分别增加3 553.13元/hm~2和3 828.78元/hm~2、较半膜平作分别增加1 343.46元/hm~2和736.30元/hm~2;白色地膜以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平作和半膜垄作方式覆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有明显下降。因此,在杂草严重或较重发生的地区,推荐采取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全膜双垄沟播方式覆膜。

关键词: 地膜种类 覆膜方式 控草效果 玉米产量 纯收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食用百合植株氮磷钾分布、鳞茎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百合作为药、食兼用型植物,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产品远销海内外。食用百合的地下鳞茎部分具有食用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药用价值突出的特点,因此有着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和研究意义。通过梳理众多学者依食用百合施肥效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食用百合高产优质的栽培工作的开展及相关施肥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农田食用百合的生产实现"高产量、优品质"这一长远目标。通过借助CNKI文献库资料,分析了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食用百合在生产过程中关于大田施肥的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就施肥对食用百合中氮、磷、钾分布的影响,对食用百合地下鳞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和总结。食用百合在栽培过程中,虽然各地区的百合的施肥量和时期不一,但均以施钾量的变化为关键,其次是氮肥和磷肥。为解决食用百合地下鳞茎近年来出现的产量下降、品质低劣等问题,提出研究发展趋势:(1)多种耕作措施的应用;(2)生物有机肥的施用;(3)专用肥施用;(4)施肥对百合植株代谢物质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食用百合 施肥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镰孢菌对青稞叶片细胞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抗病青稞品种NQK-01-03和感病品种甘青2号受到燕麦镰孢菌侵染后其叶片细胞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本研究采用室内接种燕麦镰孢菌的方法,测定病原菌侵染后青稞叶片细胞膜和叶绿体等结构,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正常的青稞叶片颜色均一,且呈深绿色;而发病的青稞叶片叶脉绿色褪去,呈黄绿或黄白交替症状,透光率增强。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发病叶片细胞膜和叶绿体均受到严重破坏和断裂,叶肉细胞皱缩变形。发病抗感青稞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03、0.85 mg·g-1,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分别为53.23、56.20 Ws·cm~(-1),较未发病均有所降低。燕麦镰孢菌侵染后,NQK-01-03和甘青2号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为8.30和4.62μmol·m~(-2)s~(-1),气孔导度(Gs)分别为0.13和0.07 mol·m~(-2)s~(-1),蒸腾速率(Tr)分别为6.71和3.74 mmol·m~(-2)s~(-1),上述3个指标均有所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升高,分别为312.57和310.32μmol·mol-1;NQK-01-03和甘青2号的光饱和点分别为925.86和831.86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73和14.81μmol·m~(-2)s~(-1),暗呼吸速率分别为-3.74和-5.02μmol·m~(-2)s~(-1),上述3个指标均有所降低,而光补偿点升高,分别为31.80和41.23μmol·m~(-2)s~(-1);CO2饱和点降低,分别为825.80和799.36μmol·m~(-2)s~(-1),而CO2补偿点升高,分别为76.49和81.13μmol·m~(-2)s~(-1)。青稞植株叶片水分、全氮和全磷含量均有所降低,而粗纤维含量升高。本研究为阐明青稞茎基腐病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稞 燕麦镰孢菌 细胞结构 光和CO2响应 生理生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丘陵沟壑区旱作农业轮作模式综合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 2018 CSCD

摘要:[目的]以不同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优化兰州市旱地区作物种植制度。[方法]以马铃薯(P)、玉米(M)、蚕豆(B)为供试作物,开展9种年际间轮作模式试验,分别为:(P-P-P),(M-M-M),(B-B-B),(P-M-P),(P-B-P),(M-P-M),(M-B-P),(B-B-P),(M-M-B)。测定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马铃薯轮作模式(P-M-P,P-B-P,M-P-M,M-B-P及B-B-P)能显著减少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对4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没有显著影响;不同作物轮作下土壤含水量、耗水量影响大小相似:玉米>马铃薯>蚕豆,水分利用效率受作物种类影响大小为:马铃薯>玉米>蚕豆,其中轮作模式以M-M-M下土壤含水量最低、耗水量最大,B-B-P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同种作物轮作产量均高于连作产量,如2016年P-M-P,P-B-P,M-B-P,B-B-P较连作P-P-P产量分别提高了40.37%~79.28%,M-M-B蚕豆轮作较B-B-B连作增产23.56%,M-P-M轮作较M-M-M连作玉米产量提高10.51%;不同轮作模式经济收益大小与连作相比,轮作更利于产量与经济收益的提高。[结论]综合土壤容重、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P-B-P与P-M-P轮作模式,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可作为主推轮作模式。M-B-P轮作模式经济效益次之,但水分利用效益较高,能作为协调水分利用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 旱作农业 轮作模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皮甜瓜新品种‘银韵’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银韵’是由‘09W26’ב09W28’杂交选育出的中熟厚皮甜瓜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白色,果皮光滑细腻。果肉淡橘红色,种腔小,果肉厚4.5~5.0 cm,单果质量2.24 kg。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为16.5%,松脆爽口,品质好。在兰州地区(北纬36.0°,东经103.2°)早春3—6月栽培,全生育期95 d左右,果实发育期45 d,易坐果,抗逆性好,抗甜瓜白粉病和霜霉病,贮运性好。适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666.7 m2产量为3 560 kg。

关键词: 厚皮甜瓜 新品种 ‘银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一年生饲草的生产性能——以甘肃庄浪为例

草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年生饲草作物是弥补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域冬、春季家畜饲草短缺的重要供给来源,合理选择种植饲草作物是推进该地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以干物质产量、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净能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构建评价模型,量化评估了甘肃庄浪夏播6种饲草作物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干物质产量最高,其次是燕麦(Avena sativa),糜子(Panicum miliaceum)最低。基于主成分分析生产性能综合排序为苏丹草>燕麦>豌豆(Pisum sativum)>谷子(Setaria italica)>糜子>大豆(Glycine max)。因此,在甘肃庄浪夏播条件下,苏丹草是最佳的一年生饲草作物。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一年生饲草 栽培草地 饲草营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