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热带香料植物种质资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我国热带香料植物种质资源概况,简要介绍了我国主要的几种热带香料植物的种质资源。鉴于热带香料植物种质资源开发所处的阶段,提出了我国热带香料植物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及产业发展前景。


香蕉条斑病毒CP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锌指结构在BSVCP上的可能位置合成了2条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长约640 bp的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质粒pET28 b(+)连接,构建了含BSVCP区基因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28b-BSVCP;克隆测序以确定其阅读编码框的正确性,然后用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并诱导表达;经IPTG诱导后,出现一特异的约30 kDa融合蛋白质表达条带。


印度紫檀营养贮藏蛋白质的主要特性
《林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离鉴定热带落叶树木印度紫檀营养贮藏蛋白质(VSPs),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包括印度紫檀在内的5种热带树木VSPs之间的免疫相关性。结果表明:印度紫檀VSPs包括4种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别为33.5、28、21和19.5ku;它们主要分布在枝条木薄壁细胞、木射线薄壁细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薄壁细胞、皮层薄壁细胞以及树干、大根的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薄壁细胞中;它们的超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大致可以分为电子致密的团块状、絮状和均一状3种形态,不同形态的VSPs存在于不同的贮藏蛋白质细胞中,具有细胞特异性;在新梢发育时期,积累在枝条中的VSPs明显消失,但积累在树干和大根中的VSPs和落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积累在枝条中的营养贮藏蛋白质是新梢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的主要来源;同一科树木的营养贮藏蛋白质之间存在较强的免疫相关性,但不同科树木的营养贮藏蛋白质之间缺乏免疫相关性。树木营养贮藏蛋白质生化性质的多样性可能反映了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


几种海洋微藻基因组DNA的分离提取及PCR检测
《热带海洋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改良CTAB法分别提取6种海洋微藻的基因组DNA,发现提取的DNA纯度、产率高(>100μg.g-1鲜重),DNA完整性好。以6种海洋微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并以5'TTCGAGCCAG3'(OPC-01)为随机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μl反应体系中,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和dNTP 5种主要成分的适宜浓度或用量分别是:2.0mmol.L-1、1.6U、20pmol.L-1、50ng和2.5mmol.L-1。扩增程序优化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6℃退火1min,72℃延伸2min,循环45次,最后于72℃再延伸10min。酶切实验结果表明,6种海洋微藻的基因组DNA都能被EcoRⅠ酶切,酶切图谱呈弥散状,满足分子水平操作的要求,可直接应用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海南椰心叶甲病原菌金龟子绿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潜力(英文)
《生态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椰子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海南岛发生普遍,椰子受害严重。由于椰心叶甲受到自然界中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在受害的椰子树心叶上常可发现椰心叶甲僵虫,并发现大部分僵虫表面长出了霉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椰心叶甲僵虫表面的霉菌中分离出绿僵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从僵虫表面刮下孢子或菌丝体,置于绿僵菌选择性培养基(DOA)上培养,挑出真菌菌落,经纯化后,进行生物学特性、菌落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测定,并从PPDA、OMA、V8A和PDA中筛选菌落生长及产孢最适培养基,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PPDA是菌落生长及产孢的最适培养基,大多数菌株对椰心叶甲有较强的致病力。选取强毒菌株MA4在田间进行防治效果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显著降低椰心叶甲成虫的虫口密度。这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是首次从海南的椰心叶甲僵虫中分离到的昆虫病原真菌,该菌对海南的椰心叶甲具有很好的生防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