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芒果树蓟马种类记述
《植物保护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果由于其特有的品味和营养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正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大量种植。据统计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芒果种植面积已达12万hm2。蓟马是一种体型微小、繁殖迅速的昆虫,其危害芒果嫩叶、嫩


海南岛香蕉根结线虫病原的鉴定与防治
《热带作物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对从海南岛各香蕉产区采集的香蕉根结线虫样本进行鉴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r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在巴西、泰蕉、8818、龙选、红蕉和粉蕉6个香蕉品种中,巴西品种最感病,粉蕉最抗病。质量分数3%米乐尔(0.5g/株)、质量分数1.8%爱福丁(1.25×10-2mL/株)防治香蕉根结线虫效果在90%以上,可有效地防治控制香蕉苗期根结线虫的危害。


海南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及其酶系比活性的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测定了海南澄迈、儋州、乐东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药剂的敏感性;并用分光光度计终止法对3地区瓜绢螟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比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辛硫磷、三氟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药剂的敏感性已产生差异,其变化与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比活性的关系表现为: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不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与瓜绢螟的羧酸酯酶比活性在3地区的高低顺序是一致的,澄迈、儋州、乐东地区瓜绢螟对三氟氯氰菊酯的LD50和羧酸酯酶比活性分别为5.088 4、3.045 4、3.382 9 μg/g和22.329 9、8.085 6、17.621 5 μmoL/(min·mg)。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辛硫磷不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与瓜绢螟的乙酰胆碱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比活性在3地区的高低顺序一致,澄迈、儋州、乐东瓜绢螟对辛硫磷的LD50分别为12.543 7、7.598 6、3.811 2 μg/g,其乙酰胆碱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比活性分别为14.660 5、8.578 3、5.3804 μmoL/(min·mg)和0.168 8、0.112 1、0.294 2 μmoL/(min·mg)。但3地区瓜绢螟种群对阿维菌素的不敏感性变化与所测定的3种酶系的比活性变化趋势不一致,澄迈、儋州、乐东瓜绢螟对阿维菌素
关键词: 瓜绢螟 敏感性 乙酰胆碱酯酶 羧酸酯酶 多功能氧化酶


SOTER支持下海南土壤侵蚀量估算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已建立的SOTER数据库基础上,利用SWEAP模型运算可知:海南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丘陵和陡坡地;海南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构造一致,中部山区(保亭)土壤侵蚀量较大,北部(琼山)沿海平原区侵蚀量较小;坡度为8%~30%的丘陵地区,采用梯化或等高种植的耕作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壤侵蚀量。研究表明,在SOTER数据库的支持下,SWEAP用于海南土壤侵蚀量的估算结果可靠程度较高。


热带地区农场尺度土壤质量现状的系统评价
《土壤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热带地区海南儋州的农场为典型样区 ,按网格方法系统调查和采集了不同利用条件下的土壤剖面和表层样品。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评价方法 ,将土壤质量划分为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应性这三个功能 ,确定了十项符合热带地区特点的土壤质量指标 ,建立各项功能和各项指标的权重。综合参考国内外研究结果 ,结合热带地区实际状况 ,建立标准评分方程 (SSF)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研究根据海南儋州样区土壤质量分析数据 ,在GIS支持下 ,采用系统评价模型对样区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农场尺度土壤质量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系统评价模型可以在对土壤功能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土壤质量 ,在GIS支持下可以方便有效的直观反映土壤质量的状况。研究区域土壤具有较好的水分供应性能 ,能够提供根系生长的适宜环境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养分供应和保持能力较弱 ,但是在合理的管理措施下 ,土壤养分能够较快增加 ,土壤质量可以改善


乙烯利刺激对橡胶树乳管细胞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0%的乙烯利刺激中龄橡胶无性系RRIM600,胶乳中活性氧产生速率及清除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乙烯利刺激后乳管中H2O2含量和活性氧产生速率提高,CAT,ASA-POD活性下降;而低浓度乙烯利刺激后乳管中H2O2含量和活性氧产生速率略有下降,CAT,ASA-POD活性则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西番莲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植物研究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石蜡制片 ,观察了西番莲双受精的全过程 ,其主要结果如下 :人工授粉后 6.5小时 ,大量花粉管进入子房腔 ,并沿子房内壁生长 ,进行珠孔受精 ;7~ 7.5小时 ,花粉管由珠孔进入胚囊 ,破坏一个助细胞 ,释放出二个精子 ;7.5~ 9小时 ,大多数胚珠雌、雄性核发生融合。其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型的配子融合类型 ;精子与卵细胞、精子与极核融合几乎同时发生 ,两极核于受精后融合 ;合子与初生胚乳核无休眠期 ,受精后立即进行有丝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