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香蕉产业——现状、问题与前景
《果树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有关文献分析了世界香蕉产销概况,剖析了我国香蕉产业现状,认为我国香蕉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形成相对优化的区域布局,生产技术成熟,经营模式正走向规模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并预测我国香蕉产业因价格和品质优势及市场潜力而具有良好前景。同时,也指出我国香蕉存在种质创新不足、蕉果质量不高、病虫害严重等问题,提出加强品种引进和选育、改善采收采后处理技术、提高蕉农和小经销商的组织化程度、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建立全国香蕉协调机制等建议。


土壤水分对黄秋葵苗期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以黄秋葵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80%,60%,40%,20%)对其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RWC为60%时,植株生长最健壮,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它处理;SRWC为40%时,植株日均净光合速率仅次于SRWC为60%条件下生长的植株,且高于其它处理,生长也未受到显著抑制;SRWC为20%时,黄秋葵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均受到显著抑制;SRWC为80%时,植株细长,根冠比较小。因此认为,黄秋葵苗期适宜的SRWC为40%~60%。


细菌聚羟基脂肪酸酯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03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短链、中链及含短链与中链两类单体的细菌聚羟基脂肪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本研究所获得的短链与中链PHA合成酶基因的特征 ,以及向拟兰芥、油菜等植物中转化这些基因时 ,启动子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代谢流的控制 ,转基因烟草生产PHA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影响成龄胡椒节间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几种因素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以成龄胡椒主蔓节间切段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和芽的分化途径获得了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污染率与采集材料后离接种时间的长短有关:以主蔓节间切段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愈伤组织生长快,并具有分化芽的潜力。


乙烯利和乙烯刺激对橡胶树胶乳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PR107,RRIM600,GT1为试验材料,研究乙烯利和乙烯刺激对胶乳黄色体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烯利和乙烯的有效刺激浓度范围内,几丁质酶活性随乙烯利和乙烯浓度增加而增加;乙烯和乙烯利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几丁质酶活性达到最大值;3种不同排胶特性品系橡胶树在施用乙烯利刺激后胶乳中几丁质酶活性和胶乳产量较施用乙烯利刺激前均有所增加,其增加强度存在着品系差异,表现为:PR107>GT1>RRIM600。


不同质量配比的氮磷钾混合肥在香蕉园施用的效果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比较N、P、K3种质量配比的混合肥(N、P2O5、K2O的质量比分别为①1:0.4:2,②1:0.4:3.5,③1:0.22:1.73)在海南西部花岗岩地区较贫瘠的香蕉园中使用的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肥,处理间前期生长差异不显著;(2)处理1(施用配比1的植株,依此类推,下同)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处理3,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除处理3的叶片中P含量略低于正常值外,其余各处理叶片中的养分指标均属正常;(4)配比1的成本最低,每吨比其它2种配比的低55~60元。因此,配比1香蕉专用混合肥是适合该地区香蕉生产使用的施肥配方之一。


应用RAPD技术对44份木薯材料遗传背景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应用RAPD技术对44份木薯材料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筛选出的19条随机引物(10bp)PCR扩增共获得279条带,其中234条出现多态性。引物S32和S76可将供试44份材料全部区分开。计算出44份木薯材料的成对相似系数,绝大多数栽培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大于0.75。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44份木薯材料划分为野生种和栽培种2大类,依结合线不同,栽培材料又可细分为若干个类群。不同国家和地区来源的材料不能明显聚类。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自身育成的材料单独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与系谱相吻合。利用RAPD研究结果对部分木薯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并探讨了RAPD技术运用于木薯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可能性。


芪合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为获得含白藜芦醇且具有保健作用的转基因番茄,进行了芪合酶基因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导入受体细胞的研究。从葡萄2个品种———雷司令和粉红玫瑰的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其为模板,经PCR扩增芪合酶基因,各获得一长约1.6Kb的片段,将这2个片段分别连接到pGEM-Teasy和pUCm-T上进行测序,1个片段长为1622bp(命名为S1),另一个片段长为1617bp(命名为S2)。然后将S1正向插入pEV2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TFP2和NOS终止子,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EV2S1;将S2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S2。将重组体pEV2S1和pBS2转化大肠杆菌E.coliXL1,并对重组体进行了筛选和鉴定。


巴西橡胶树嫁接接合区接穗和砧木径向生长差异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采用树皮嫁接后不锯砧和光镜观察的方法 ,研究了巴西橡胶树 H evea brasiliensis 嫁接后 8个月的接合区接穗和砧木木质部径向生长的差异现象 .结果表明 ,接合区接穗木质部的径向生长普遍地小于砧木 ,这种生长差异是由接穗和砧木亲本固有生长特性的差异引起的 ,与嫁接亲和性无关 . 1 对于同一无性系 ,接穗的发育阶段决定其生长能力 ,幼态接穗新分化的木质部显著地大于老态接穗 ,而两类接穗旁边的砧木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 2 砧木生长势明显地影响接穗木质部的生长 ,砧木生长势越强 ,砧木和接穗的生长就越快 ,两者的径向差异也越大 . 3 同一砧木上各品系接穗木质部生长差异取决于接穗自身的生长特性 ,砧木的生长不受接穗品系的明显影响 .显微观察表明橡胶树的嫁接是亲和的 ,接穗新分化的木质部镶嵌在砧木新分化的木质部中 ,维管组织如导管上下连接畅通 ,砧穗树皮厚度一致 ,愈合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