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技术在番木瓜育种上的应用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离体培养、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育种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番木瓜遗传育种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并提出了育种方向。


大叶桃花心木抽提物对黄守瓜的拒食作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叶桃花心木的叶为材料,测试了其石油醚和乙醇抽提物对重要害虫黄守瓜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大叶桃花心木叶的石油醚抽提物在非选择性、选择性条件下对黄守瓜的拒食作用均显著高于乙醇抽提物,在抽提物质量分数为0.5%时,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9.58%和56.45%,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8.63%和74.42%。质量分数为0.5%时,大叶桃花心木叶的石油醚和乙醇抽提物拒食率在48 h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8.46%和46.74%,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6.05%和61.11%。


香蕉炭疽菌rDNA ITS区的分子鉴定与检测
《植物病理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是一种引起香蕉采后病害的最重要病原,本研究用真菌18S~28S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通用引物18SF和28SR扩增香蕉炭疽菌和其它外群真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约510 bp的片段;通过克隆测序香蕉炭疽菌的ITS全序列并与GenBank中炭疽菌属其它种的ITS序列比对,设计出香蕉炭疽菌的特异性引物ColM1和ColM2。用此特异引物可以从香蕉炭疽菌株中扩增出382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20个参试菌株和香蕉组织的PCR反应结果为阴性,灵敏度实验证明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0.1 pg。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香蕉炭疽菌,为快速监测组织中有无香蕉炭疽病菌潜伏侵染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香蕉炭疽菌 内转录间隔区(ITS) 特异性引物 PCR检测


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硫化反应的交联度及其医用胶乳制品热氧降解的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溶胀指数的测定方法研究叔丁基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PPVL)胶膜硫化交联度,并采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空气状态下胶管试样热氧降解反应过程及其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反应在70℃温度下硫化3·5h到达正硫点,此时胶膜溶胀指数为5·9。第一步热氧降解反应前,试样出现明显的吸氧增重现象,其最大热氧降解率CP、最终热氧降解率Cf、反应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均随β的增加而增大,表观活化能E0=107·5kJ/mol。
关键词: 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胶乳 交联度 TGA 医用胶乳制品 热氧降解


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的毒性及与其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英文)
《昆虫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5.2mg/mL(LC50)的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1龄若虫进行急性毒性处理,24h死亡率为51.8%。通过等位酶分析检测了死亡与存活试虫两种酶(PGI和MDH),两个基因座(Pgi和Mdh)上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印楝种子提取物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致死性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种子提取物对具有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个体的致死性存在差异。在Pgi基因座上,Pgi-bb基因型死亡率最高,为84%,Pgi-aa和Pgi-cc基因型死亡率较低,分别为0和7%,且与死亡率最高的Pgi-bb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基因座Mdh上,Mdh-aa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最高(93%),而具有Mdh-cc基因型的个体全部存活了下来,另外3个基因型Mdh-ab、Mdh-bb与Mdh-bc死亡率居中,都与Mdh-aa、Mdh-cc基因型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等位基因上,Pgi-a和Mdh-c个体的死亡率都最低,与各自其他两个等位基因的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说明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印楝提取物具有不同的反应,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存在选择性致死作用。这种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敏感性与其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之间显明的相关关系提示我们,可将荔枝蝽种群中对印楝种子提取物敏感性低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去监测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抗性状况。
关键词: 荔枝蝽 印楝种子提取物 等位酶 基因型 等位基因 选择性致死作用


转录激活因子CBF在植物调节冷驯化中的作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某些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非冻低温作用后,抗冻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冷驯化。CBF转录激活因子在其中起关键性的调节作用。最近,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表明,CBF冷响应途径在植物低温响应中占主导地位。文章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CBF 冷驯化 CRT/DREDNA调控元件 抗冻


无核荔枝胚胎发育时期蛋白质图谱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技术,对荔枝开花后20d的正常与败育胚蛋白质图谱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胚总蛋白质斑点数为129,败育胚总蛋白质斑点数为130,其中24个蛋白质点在两种胚中的表达丰度没有明显变化,35个蛋白质点在表达丰度上有明显差异,55%的蛋白则发生了蛋白质缺失、增加以及位置改变等变化。这两种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说明了胚内蛋白质成分在其败育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胚败育的调节和控制。
关键词: 荔枝 胚发育 蛋白质图谱 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