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得出:发生在吉林省东、中、西部3个生态区的一、二化性玉米螟的性信息素组份中的顺反(Z/E)1214∶OAc异构体的相对比例没有显著变异。公主岭一化性玉米螟性信息素中含量E1214∶OAc的比例为4618%,敦化一化性玉米螟为4347%;公主岭二化性玉米螟为4593%,白城二化性玉米螟为5055%。玉米螟发生期以人工配制的不同顺反异构体比例诱芯的田间诱蛾试验证明,诱芯中的反式异构体E1214∶OAc组份的比例为35%时诱蛾活性最高。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化性,性信息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对复苏后亚洲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复苏后玉米螟的饮水作用研究表明,玉米螟幼虫摄取水分的过程是通过口器主动饮水,饮水后促进虫体重量增加、死亡率降低和提高化蛹率。在一定范围内,饮水量取决于饮水时间的长短。死亡率(D)和化蛹率(P)与饮水时间(t)的关系为:D=70.5180t~(-0.3576)(r=0.9188)和P=3.5899+1.0510 lgt(r=0.9535)。饮水量(X)与化蛹率的关系:P=0.8408X~(1.0042)(r=0.8836),饮水量一般达虫体重量的50%左右。在26℃条件下,复苏后玉米螟在20~30d内饮水对化蛹最有利。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复苏幼虫 饮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玉米螟不同化性类型的RAPD分析

植物保护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RAPD方法对发生在吉林省的亚洲玉米螟一、二化性类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的亚洲玉米螟的不同化性种群间的遗传基因变异较大,经聚类分析后可归为一化性和二化性2个类群,即一化性的公主岭和敦化玉米螟归为一化性类群,而二化性的公主岭和白城玉米螟归为二化性类群。在同一个化性类群内,同一地理种群的个体间基因变异小于不同地理种群的变异。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化性,生态类型,RAPD

特产动物饲料营养科学研究十五年[Ⅳ]

经济动物学报 1998

摘要:特产动物饲料营养科学研究十五年[Ⅳ]杨嘉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公主岭136100)4饲粮中新蛋白源的开发利用由于食肉性珍贵毛皮动物为主体的特产动物饲料,必需供应鲜肉、鲜鱼及进口优质鱼粉为主的原料。而这些原料的来源少、数量有限,又因成本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A_2新类型Ti~d突变位点的初步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纯化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Tia和Tib分别经烷基化、CNBr裂解、普通PAGE电泳、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初步证明Tid的突变位点发生在蛋白N端1~84氨基酸残基上.

关键词: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NBr裂解 电泳 突变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持续农业的理论与研究动态

吉林农业科学 1998

摘要:持续农业是近些年兴起的一新型农业类型,它同时解决了由现代农业及传统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退化及不能持久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已被多数国家认可。本文对中外持续农业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系统地介绍了持续农业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及目前主要代表性国家对持续农业的理解与研究动态,还介绍了我国在持续农业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与我国生态农业的关系。指出持续农业的理论基础是农业生态学理论体系。持续农业定义为:成功地管理各种农业资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类需求,并同时保持或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自然资源。由于各地的环境不同,对待续农业的理解就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倾向于保护环境,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逐步发展经济解决基本生活需要。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一致的目标和理论,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良性循环,本文目的在于向国人介绍持续农业,以利于推进我国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理论,研究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少耕法研究报告 Ⅰ.不同土壤玉米少耕法试验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1998

摘要:耙茬少耕法与留茬少耕法,经过6~7年试验结果表明:在黑土上增产显著,在河淤土上不如黑土增产明显,但不减产。实行少耕法可节约大量能源和机耕费,减少农机具投放量和提高其利用率,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少耕法保持良好的土壤紧实度,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保持地力,保墒保苗好,春季地温上升快,积温高,促早熟。

关键词: 玉米;少耕法;黑土;河淤土;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花药培养中胚状体萌发的研究

科学通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大豆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及萌发成花粉植株进行了大量试验 ,研究了供试基因型的筛选、花蕾的低温预处理、培养基中激素的组合及不同培养温度对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认为细胞分裂素 (TDZ)对胚状体的诱导和萌发起到了主导作用 ,在供试的 1 1 0份基因型中有 2 8份栽培大豆对花药培养有反应能力 ,愈伤组织诱导率 2 6 %~ 6 9% ,植株分化率 0 5 %~ 2 0 % .

关键词: 大豆 花药培养 胚状体 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结果枝管理技术探讨

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8

摘要:葡萄结果枝管理技术探讨陈宏茂房耀兰温景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30118)落花落果比较严重的品种,通过结果枝摘心等管理技术,可显著提高坐果率,使穗形整齐,提高产量和质量。过去许多试验结果和生产上应用的技术,大致上都是在葡萄开花前数天至初花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经水稻花粉管导入外源DNA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1998

摘要:本研究应用3H-Tdr经生物合成法制备玉米3H-DNA,借助微观放射自显影(RAG)技术,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探讨玉米DNA经花粉管通道进入水稻胚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物合成标记的DNA放射性活度满足RAG要求,花柱切口部位存在3H-DNA,在部分花柱切片中发现自显影银粒,但胚囊内未能检验到。

关键词: 生物合成标记,微观放射自显影,外源DNA导入,花粉管通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