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鸭茅新品系DG05的选育及区域特性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2-2008年以优良地方草种纳雍鸭茅种子繁殖材料为亲本,采用一次混合选择法育成鸭茅新品系DG05,该品系年平均鲜草产量63.1 t/hm2,比对照增产显著或极显著,草质柔嫩,适口性好,粗蛋白含量较高,田间自然发病率低,抗旱性强,很有开发利用价值。通过试验,介绍了该品系区域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鸭茅新品系 DG05 品种选育 适应区域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施肥研究及示范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控制氮肥总量的条件下,设计了6种不同比例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技术,2005年和2006年在贵州省贵阳市金竹镇和东风镇研究了杂交水稻精确施肥技术,以获得超高产。结果表明:以基蘖与穗粒肥比例为6∶4和5∶5产量最高,分别为11704 kg/hm2和11824kg/hm2,成穗率和氮素当季利用率也最理想;同时采用精确施肥技术水稻产量为12081 kg/hm2,比采用常规施肥技术2年平均增产13.93%。进行精确施肥技术大面积示范,也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 精确施肥 试验 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下黔黄油21号的产量及效益比较

种子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在贵州遵义油菜主要产区进行的稻田免耕直播、免耕移栽以及稻田翻犁移栽3种不同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田免耕种植方式下,黔黄油21号生育期缩短,特别是稻田免耕直播,全生育期只要201 d,成熟期比稻田翻犁移栽提早7 d,同时免耕种植方式下可适当降低植株高度,而稻田翻犁移栽种植方式的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明显高于免耕种植方式,而产量以稻田免耕移栽方式为最高;稻田免耕移栽种植方式单位面积(667 m2)纯收入所获得的纯收益为511.4元,明显高于稻田翻犁移栽种植方式(164.70元),与稻田免耕直播(493.90元)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黔黄油21号 不同种植方式 产量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ebGIS的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体系结构、运行环境和WebGIS的解决方案与实现方法,系统数据库设计和功能模块等进行了介绍;阐述了系统研究开发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流程。

关键词: 生态环境 WebGIS 空间数据库 信息系统 毕节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30对引物对50份甘蓝型油菜黄籽种质和1份黑籽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0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再次筛选,得到1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一般有3~11条谱带,所选17个引物共检测到126条带,有103条带具多态性片段,一般片段在100~900bp,平均每个引物有6条多态性谱带,占81.7%。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51个品种(系)分为8个类群体,聚类结果与种质来源比较一致。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新油18

中国种业 2009

摘要:德新油18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7913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HF15为父本配制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6。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授权四川新丰种业有限公司全国独家开发。适宜在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和安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和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技术研究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

摘要:本研究以秋茶和春茶为原料,通过改变杀青机的微波辐射功率和转速,并辅助远红外照射的方法,探索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处理,对秋茶、春茶鲜叶杀青效果及干茶品质的影响。秋茶试验表明,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时,在高微波辐射强度,高转速情况下,杀青效果较好,杀青效果较好的杀青叶含水量在61%左右。春茶试验表明,微波+远红外辅助杀青时,在低微波辐射强度、低转速情况下,杀青效果较好。

关键词: 微波杀青 远红外 辐射功率 转速 杀青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漠化山区种草养羊技术开发

草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0-2006年,贵州晴隆县采取灵活多样的科技扶贫方式,在全县14个乡(镇)68个村开展种草养羊科技扶贫,遏制了水土流失,使陡坡荒地变成了保土、保肥、保水的四季绿色牧场,解决了喀斯特岩溶地区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的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 156元增加到2006年的1 527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进了晴隆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关键词: 扶贫开发 种草养羊 技术推广 石漠化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及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有0、2.2、3.8、5.4g/株4个水平,副处理有间隔45、55、65d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但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总鲜、干草产量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而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又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3.8和5.4g/株的处理,后两者的总鲜、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为最低,显著低于施氮量2.2g/株的处理,施氮量为2.2、3.8、5.4g/株处理间各品质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刈割间隔时间为65d的处理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NDF含量和CP产量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刈割间隔时间为55和45d的处理,但是其CP含量和RFV却要显著低于刈割间隔时间为45d的处理。研究表明,施氮量为3.8g/株,刈割间隔时间为45d刈割的植株适宜于青饲利用,刈割间隔时间为65d的植株适宜于青贮利用。

关键词: 玉草1号 施氮量 刈割间隔时间 产量 饲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不同播期与小孢子发育状态荧光染色的研究

种子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播种时期与小孢子发育状态的关系。在同一时间对不同播期及同一播期的花蕾进行荧光染色镜检,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时期,同样大小花蕾的发育状态不尽一致,早播材料处于单核晚期至双核早期的花蕾小,晚播的材料处于单核晚期至双核早期的花蕾稍大。通过建立花蕾模型图可以看出,播期不同,处于单核晚期至双核早期的花蕾长为2.0~4.0 mm。在进行小孢子游离培养时,应该根据小孢子实际的发育状态来进行取蕾培养。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发育状态 播期 荧光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