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溴氰菊酯胁迫下小菜蛾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双向cDNA RDA,即分别以敏感品系为检测子(tester)、抗溴氰菊酯品系为驱赶子(driver)和以抗溴氰菊酯品系为检测子(tester)、敏感品系为驱赶子(driver)筛选2种品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分析小菜蛾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之间的遗传差异.经过3轮消减杂交后,将所得的差异片段克隆于PMD 18-T载体,氨苄筛选阳性克隆,经菌落PCR鉴定后送样测序.得到2条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部分已知序列有一定同源性,其中1条序列与编码S3a蛋白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遗传 菌落PCR cDNA R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半不育突变体的细胞学初步观察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0 CSCD

摘要:2006年用EMS处理粤丰B的种子,种植后,得到一半不育株,同年冬带到海南加代,发生育性分离,以后每代选择半不育单株种植,至2008年M5代时,发现有一个株系M21的半不育性状已经稳定,种植的60株个体,全部表现为半不育,结实率在50.3%-61.2%。取花粉经1%I-IK2染色镜检,发现M21与其野生型粤丰B的花粉育性均正常(花粉育性大于90%),用其做父本与粤丰B和Cpslo17杂交,2008年冬将亲本和F_1种植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M21、粤丰B、Cpslo17、粤丰B/M21和Cpslo

关键词: 突变体 半不育性 花粉育性 南繁 海南三亚 野生型 株系 海南加代 隐性突变 单株

马铃薯茎尖培养部分因子对黄化苗发生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马铃薯茎尖剥离脱毒培养过程中的成苗率,对马铃薯茎尖诱导培养基的pH值、糖和琼脂浓度对黄化苗发生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pH值及琼脂的使用浓度对预防黄化苗的发生有显著作用,当它们分别在6.0~6.5和7 g/L时,黄化苗发生率最低。

关键词: 马铃薯 茎尖培养 黄化苗 pH值 蔗糖 琼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与路径研究

现代化农业 2010

摘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研究从我国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出发,针对农民增收、绿色乡村建设和农民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分析这些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发展技术路径,进一步凝练出未来发展重点。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民生科技 关键技术 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农村民生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路线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从关系贵州农村民生科技发展的重点问题出发,分析了粮食安全、绿色乡村建设和农民健康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发展方向及其技术路线,并进一步凝练出了未来发展重点。

关键词: 农村民生科技 关键技术 路线 贵州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甘薯资源形态标记的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利用甘薯品种(系)资源,对15个从省外引进的甘薯品种(系)进行了27项形态标记的聚类分析,进而研究他们的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欧式距离7.20处可将参试各资源分成4类。Y1和其他的甘薯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从四川引进的6个品种(系)中以S1、S4、S2及S5间的亲缘关系很近;从福建引进的5个品种系中以F1和F4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关键词: 甘薯 形态标记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马铃薯新品种(系)的遗传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马铃薯品种鉴别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对贵州省马铃薯区试主要参试新品种(系)应用SSR标记技术构建指纹图谱及用5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3个等位位点,其中41个均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占95.35%。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8130,变幅为0.7128(S168)~0.8861(S192)。扩增产物片段在130~250 bp。在相似系数0.610处,参试的8个品种(系)中7个品种(系)聚在一类。在相似系数0.685处,仍有5个品种(系)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上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马铃薯 SSR技术 DNA指纹图谱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马铃薯耐冻性的关系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野生马铃薯的耐冻性机理,对野生马铃薯幼苗的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冻性越强的品系,POD酶带颜色越深、酶带宽度越宽;冷驯化能力越强的材料在冷驯化后酶带颜色越深,没有冷驯化能力的材料冷驯化后POD酶带颜色深浅不变。认为:S.acaule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与POD同工酶酶带的颜色的深浅、酶带的宽度有密切关系;冷驯化能力的高低主要与冷驯化后酶带颜色深浅有关。

关键词: 马铃薯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耐冻性

桑园隔年伐条技术初报

蚕学通讯 2009

摘要:为了掌握隔年伐条对桑园桑树产叶量的影响,探讨桑园因采用隔年伐条技术而带来的节本增效效果,我们对不同栽植密度、不同品种、上年不同伐条形式(春伐或夏伐)实行隔年伐条,并对隔年伐条桑园不同剪梢程度处理,其它日常管理工作相同,结果表明:桑园隔年伐条可提高桑园产量和质量,提高蚕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桑园 隔年伐条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不同种植方式普那菊苣的产量分析

草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砂土、粘土、壤土3种不同的土壤上以穴播、条播、撒播和育苗移栽4种种植方式种植黔引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cv.Puna,测定其鲜草产量和再生速度。结果表明:黔引普那菊苣在各种不同质地土壤上采用各种种植方式均有较高的产量。在同质地土壤上,鲜草产量以条播为最高,穴播次之,育苗移栽产量最低。同一播种方式以在壤土上的产量为最高,砂土次之,粘土最低。再生速度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黔引普那菊苣适宜在各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在土壤肥沃的壤土上种植产量较高,条播、穴播为推广的种植方式。

关键词: 普那菊苣 土壤质地 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