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参薯miR172基因与靶基因AP2特征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薯是热带和亚热带的重要薯类作物,其块茎中富含淀粉。由于miR172是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关键基因,为分析miR172及其靶基因AP2的基因特征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开展参薯miR172及靶基因预测分析和验证。基于参薯转录组和基因组序列,找到8个DalmiR172基因,并预测到其靶基因主要为AP2基因家族。通过多序列比对,发现8条DalmiR172成熟序列高度保守,其前体序列有一定差异。通过RT-qPCR分析参薯miR172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参薯已结薯植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参薯幼苗期,表明miR172的表达水平在参薯幼苗到结薯时期呈增加趋势,推测miR172可能对参薯块茎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实验验证了参薯miR172负调控AP2的转录水平。本研究为miR172-AP2调控模块在参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参薯(Dioscorea alata) miR172 AP2 特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促进杧果成花的作用和对顶芽代谢谱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缩节胺、调环酸钙和烯效唑组合物(简称SPD)诱导杧果成花效应机制。【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分析杧果成花诱导不同阶段顶芽代谢物差异。【结果】与清水处理相比,应用SPD处理,检测到的582种代谢物中有372种存在差异(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差异倍数FC≥2或≤0.5)。其中,在SPD处理80~100 d后,随着顶芽的休眠解除,顶芽中脂质、酚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代谢物含量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8种脂质包括12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7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1种游离脂肪酸(FA)在80~100 d显著上调,脯氨酸、抗坏血酸、碳水化合物和单宁含量持续增加。而L-半胱氨酸、L-组氨酸和L-高甲硫氨酸,在SPD处理30~100 d后相对含量变化超过10倍,但在对照组中没有显著变化。【结论】研究结果为亚热带地区杧果开花管理提供一种潜在的方法,并为应用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促进杧果成花内在机制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杧果 成花诱导 代谢谱 脂质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转录因子BES1s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ES1/BZR1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且是油菜素内酯(BR)信号转导途径的唯一转录因子,为探讨其在植物抗病抗逆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分析了杧果BES1s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结构域、蛋白质结构和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研究表明,杧果BES1s家族理化性质预测结果显示,成员外显子个数相差较大;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杧果BES1s成员均具有BES1_N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和二级结构表明,成员可分成3组,不同组之间成员存在较大差异、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存在3种结构.在qRT-PCR法测定基因表达量中发现,在胶孢炭疽菌(Cg)侵染过程中MiBES1.1和MiBES1.5持续上调表达;MiBES1.12和MiBES1.13持续下调表达.在细菌性黑斑病菌(Xcm)侵染过程中,在12 h时除MiBES1.7和MiBES1.9,其他成员上调表达;在3 h时MiBES1.1~MiBES1.5和MiBES1.11下调表达.在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过程中,MiBES1.7、MiBES1.9和MiBES1.2持续下调表达;在48 h时,除MiBES1.5和MiBES1.11~MiBES1.13其他成员下调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杧果BES1s家族成员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转录因子 杧果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了了解不同林龄橡胶树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以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用高通量测序测得3种龄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季节变化数据.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呈显著性差异,硝化螺旋菌门呈极显著性差异.酸杆菌纲、放线菌纲、γ-变形菌纲、鞘脂杆菌纲呈显著性差异,纤线杆菌纲、OPB35_soil_group、芽孢杆菌纲呈极显著性差异.norank_c_Acidobacteria、变异性杆菌属、Candidatus_koribacter、norank_o_JG30-KF-AS9 呈显著性差异,norank_c_OPB35_soil_group、醋酸杆菌杆菌属呈极显著性差异.3种林龄土壤细菌群落Simpson指数、Sobs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季节对微生物群落解释度为24.60%.变形菌和酸杆菌是最丰富的细菌群,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季节是影响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橡胶林 土壤细菌群落 多样性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DELLA-GAI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ELLA蛋白是赤霉素(GA)代谢通路中的受体因子,参与了数种环境信号、激素信号的系统反应.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的手段,参考NCBI登录的'阿方索'芒果的基因组数据,克隆了'贵妃'芒果的DELLA-GAI基因.其全长cDNA序列长2 120 bp,包含一个1 71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7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62.9 kD,等电点为5.10.由系统进化树分析可知,可可、榴莲、番木瓜、木薯等作物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聚为一类.经互作蛋白分析发现,芒果DELLA-GAI可能与GID1B、GID1C、SLY1、PIF4、JAZ1、GA3OX1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启动子结构分析发现,该启动子主要含有MYB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植物抗病相关元件、MYC响应元件、MYB识别位点以及脱落酸和水杨酸响应元件.通过检测DELLA-GAI基因在'贵妃'芒果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果实成熟期和完全成熟期表达量比较高,而在幼果期的表达量比较低.该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研究与分析为探究'贵妃'芒果果实色泽及其抗逆境调控机制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芒果 DELLA-GAI基因 启动子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脉穗螟寄生蜂寄主选择研究

生物安全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红脉穗螟寄生蜂繁育技术,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研究了红脉穗螟幼虫寄生蜂褐带卷蛾茧蜂和蛹寄生蜂周氏啮小蜂(海南种)对4种昆虫的寄生效果,并对最佳接种比例进行筛选.[结果]褐带卷蛾茧蜂对大蜡螟幼虫寄生效果优于米蛾幼虫,且对黄粉虫和大麦虫幼虫不表现寄生特性,褐带卷蛾茧蜂和大蜡螟幼虫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 ∶ 1和2 ∶ 1,其中在2 ∶ 1接种比例处理中的寄生率和单寄主产蜂量分别为76.67%和34.60头;4种昆虫蛹均可用于繁育周氏啮小蜂,从寄主的繁育成本和寄生效果分析,以黄粉虫蛹效果较最佳,接种蜂虫比以2 ∶ 1为宜,此时的单寄主产蜂量为148.60头.[结论]寄主和接种比例不同会影响寄生蜂的寄生效果,本研究中褐带卷蛾茧蜂适宜寄主为大蜡螟,最优蜂虫比为1 ∶ 1和2 ∶ 1,周氏啮小蜂(海南种)适宜寄主为黄粉虫,最优接种蜂虫比为2 ∶ 1.

关键词: 红脉穗螟 寄生蜂 寄主选择 接种比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海南岛2007-2018年森林时空变化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岛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大热区之一,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世纪以来,海南省的经济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橡胶林作为当地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面积因全球胶价的快速攀升增加了约50%,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橡胶等人工林的增长将对森林的结构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监测森林现状及动态变化可为海南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联合Landsat/Sentinel-2光学和PALSAR/PALSAR-2雷达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海南岛为研究对象,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监测海南岛2007—2018年的森林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8年海南岛森林面积增长显著,从2007年的1.94×104 km2增长至2018年的2.15×104 km2,覆盖率从56.43%上升到62.59%,森林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0.99%;(2)2007—2018年,在海南岛18个市(县)中有15个市(县)的森林面积呈正增长趋势,其中增长排前5的市(县)(儋州市、澄迈县、琼海市、临高县、定安县)增长面积占正增长市(县)总增长面积的68.78%,仅有东方市、三亚市和琼中县3个市(县)的森林面积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13、76、113 km2;(3)森林增长集中分布在海拔小于200 m和坡度小于8°的区域,分别占增长总面积的92.88%和91.43%;(4)橡胶林的增长是森林面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橡胶林面积增长最多的5个市(县)其森林面积也增长最多,这5个市(县)的橡胶增长总面积占森林总增长面积的63.40%;(5)森林损失区域集中在海南岛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高郁闭度森林(如橡胶林)逐步转换为郁闭度较底的热带果园(如芒果园等),另外旅游建设开发、城市化和水利建设等也导致了部分森林损失.研究总体显示,海南岛2007—2018年森林在低海拔平缓区域增长显著,森林消长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中部山区森林持续保持较高的覆盖度且较少大面积森林损失,总体增长模式良好.

关键词: 热带森林;时空动态;海南岛;橡胶林;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产地香牙蕉的营养品质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方法对采自5个产地的香牙蕉(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和广东)功能性营养成分与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首先对5个产地香牙蕉样品的各营养和感官指标进行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得到5个产地香牙蕉样品分别在F1风味和矿物质元素指标(甜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水分、钾、磷、镁、铜)、F2维生素类指标(维生素B6、烟酸、β-胡萝卜素和多糖)、F3外观指标(长度和围径)、F4感官指标(香味、可食率)、F5功能性指标(槲皮素、总抗性淀粉)五大主成分上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8.89%,因此这5个因子能够用作分析香牙蕉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三维散点图和计算综合得分,云南、广东、海南省3地香牙蕉样品总体得分居高,结果表明香牙蕉营养品质较高,而福建省香牙蕉营养品质较低.进一步结合聚类分析的层次聚类和K-均值聚类2种分析方法,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云南省香牙蕉品质最高,其余产地品质分属一类与二类.这可能与各指标差异性分析中的云南省香牙蕉样品在 β-胡萝卜素、香蕉多糖和矿物质元素等指标上显著高于其他4个产区(P<0.05)相关.通过以上不同方法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来自五大产区的香牙蕉样品综合营养品质水平,研究结果为我国香牙蕉的品种培育、产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关键词: 香牙蕉 营养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围山蕨类多样性及生境因子对干扰的响应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2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大围山云雾林蕨类的Alpha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稀有性指数,探讨了不同干扰程度下主要环境因子变化及林下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响应。方法:设置长100 m样带3条,样带内每隔10 m设置一个1 m×1 m样方,统计各样方内的蕨类植物的种类及数量,记录、采集标本;同时,检测林冠开阔度(Canopy openness,CO)、空气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和表层土温(Surface temperature,ST)。结果:(1)重度干扰使林下光线和土壤表层温度改变,蕨类种类与数量均增加;(2)重度和中度干扰下,蕨类植物种类和数量在短时间内均增加,但可持续性差;(3)轻度干扰下,原始生境中的差异化未受破坏。结论:人为干扰在短期能丰富局地蕨类多样性,但可持续性差,且对森林整体而言多样性贡献率极小。分析表明攀缘卷柏、钝叶卷柏、华中瘤足蕨和蛇足石杉可作为大围山云雾林生境的指示种。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大围山 云雾林 多样性 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改性壳聚糖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高分子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纳米载体由于对药物的包封和释放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杀虫剂中药物分子免受外界条件的降解,且对目标害虫具有缓慢释放作用,在农业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本文通过酰基化反应将α-亚麻酸(ALA)疏水性脂肪长链和尿素(urea)亲水性基团接枝到羧甲基壳聚糖上,制备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U-CMCS-g-ALA),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然后,以U-CMCS-g-ALA为壁材,噻虫胺(CTD)为芯材,采用超声波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载药纳米胶束CTD@U-CMCS-g-ALA。扫描电镜显示纳米胶束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465 nm,在室温条件下具有缓释性能和pH响应性能,在弱酸和中性环境中(pH=6.5,pH=7.4)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药物。最后通过人工饲料掺入法对甘蔗螟虫测试抗拒食活性,结果显示载药纳米胶束能有效抑制甘蔗螟虫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杀虫性能。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两亲性 纳米胶束 自组装 杀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