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椰壳生物炭对海南滨海土壤的改良效果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椰壳生物炭为改良材料,海南滨海盐渍土壤为改良对象,设置5种不同椰壳生物炭与滨海土壤体积比处理,分别为0?20、1?20、2?20、3?20和4?20,采用盆栽试验种植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skal),研究椰壳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滨海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添加1?20—4?20椰壳生物炭后,土壤pH得到明显改善,由酸性变为中性;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42.4%—153%、32.1%—36.7%、35.0%—44.6%和70.0%—220%(P<0.01);空心菜的生长得到明显促进,平均每株叶片数、单株鲜重和地下部根重分别增加19.7%—29.6%、43.2%—59.7%和81.3%—119%(P<0.05).(2)添加2?20—4?20椰壳生物炭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21.3%—71.1%(P<0.01);土壤盐度显著下降6.83%—14.9%(P<0.05).(3)添加1?20—3?20椰壳生物炭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并优化了细菌群落结构,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6.50%—14.4%、3.50%—11.9% 和3.34%—3.56%;与碳氮循环能力相关的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和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的丰度分别提高了44.3%—67.2%和229%—243%.(4)RDA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椰壳生物炭能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细菌多样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来降低土壤盐度.综上,添加体积比为2?20—3?20的椰壳生物炭可显著降低滨海土壤盐分、改善土壤pH、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和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并优化其群落结构,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关键词: 椰壳生物炭 滨海土壤 盐分 养分 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AHL19的互作蛋白筛选及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T-hook核定位蛋白(AT-hook motif nuclear localized protein,AHL)是一类具有AT-hook基序的核定位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究木薯(Manihot esculenta)AHL家族成员MeAHL19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蛋白互作网络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T4连接法构建诱饵载体pGBKT7-MeAHL19,利用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双杂交技术(yeast two-hybrid,Y2H)在木薯cDNA文库中筛选MeAHL19的互作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eAHL19及其互作蛋白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显示:酵母双杂交筛库获得20个阳性克隆,经PCR扩增并测序比对后鉴定出8个候选互作蛋白,Y2H回转验证发现,MeAHL19蛋白与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小链(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small chain,RBCS)蛋白可在体外互作;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实验进一步验证了MeAHL19与RBCS在本氏烟草(Nocotinan benthamiana)叶肉细胞中发生互作.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eAHL19主要在根中表达,而RBCS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MeAHL19与RBCS在木薯中共同响应非生物胁迫和外源激素应答.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MeAHL19在木薯逆境响应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 木薯 木薯AT-hook核定位蛋白19(MeAHL19)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双分子荧光互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乙烯处理对4种香蕉果实采后品质变化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特色香蕉资源JD、RA10-3、SBT香蕉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与'南天黄'香蕉果实在不同乙烯处理下后熟过程中果实中淀粉和风味物质含量变化,以期为特色香蕉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1处理的4种香蕉总淀粉降解较慢,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等风味物质含量变化不明显;T2和T3处理能够显著促进4种香蕉果实总淀粉降解,促进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等风味物质含量增加,采后5 d和7 d是可溶性糖、还原糖和可滴定酸积累的高峰期.在T4低浓度乙烯处理下,只有RA10-3香蕉果实淀粉降解较彻底,果实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他3个香蕉品种淀粉降解缓慢.相关分析表明,T2、T3处理的SBT、NTH、JD和RA10-3的总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变化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为海南特色香蕉资源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乙烯 香蕉 果实品质 淀粉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酸性土壤调节剂、腐熟咖啡果皮对咖啡苗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咖啡园施用酸性土壤调节剂、腐熟咖啡果皮对咖啡苗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的影响,为促进农业废弃物咖啡果皮的综合利用和改良咖啡园酸性土壤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56年龄咖啡园土壤,添加不同量的酸性土壤调节剂克酸宝(TL)和腐熟咖啡果皮(CP),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CK(表土100%)、TL1(TL 2%)、TL2 (TL 4%)、TL3(TL 6%)、TL4(TL 8%)、CP1 (CP 4%)、CP2(CP 8%),分析添加TL和CP对咖啡叶片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量、土壤pH值、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添加TL提高土壤pH值0.8~1.6,添加CP土壤pH值先增后降,种植6个月,土壤pH值比对照降低0.50个单位;土壤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随TL和CP施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CP处理全N、碱解氮、速效磷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但添加TL处理土壤速效磷显著降低,其中TL4比对照低69.34%.光合参数表现最好的是TL2、 TL3,二磷酸核酮糖(RuBP)酶活性、净光合速率(Pn)分别比对照提高101.16%、135.30%,81.71%、80.35%.其次为CP1、CP2;添加TL和CP土壤酶活性除酸性磷酸酶(ACP)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酶活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各处理碱性磷酸酶(ALP)是对照的2.05~3.71倍,过氧化氢酶(S-CAT)显著高于对照109.62%~18.60%,由高到低为CP2>CP1>TL4>TL3>TL2.脲酶(S-UE)比对照高18.70%~5.37%,最高为CP2、CP1,其次为TL1、TL4.TL2、 TL3、CP1、CP2处理不同程度促进了咖啡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累积量,其中株高、茎粗比对照提高25.09%~81.29%,叶、根、茎干重和单株总干重比对照提高1.65~5.02倍,效果最显著为CP1处理.[结论] 施用适量的TL和CP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了土壤养分有效性,促进了咖啡植株的生长.但TL添加量增加,土壤交换态钙过高会引起磷的固定,添加CP随着有机氮的矿化 ,使土壤pH值降低.

关键词: 酸性土壤调节剂 腐熟咖啡果皮 咖啡苗生长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0–2018年海南儋州橡胶林碳水通量和微气象要素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2 CSCD

摘要:橡胶林是海南岛的主要人工植被类型之一,作为我国热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区域碳水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观测橡胶林的碳水通量对于评估橡胶林碳水平衡以及能量交换至关重要。儋州橡胶林自2009年11月起开展了近地层通量观测(包括涡度相关系统和梯度观测系统),至今已积累12年的通量和气候观测数据。本数据集整理了2010年至2018年的海南儋州橡胶林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包括了半小时、日、月及年尺度的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通量、生态系统呼吸、总初级生产力、潜热通量、显热通量、水汽通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大气压、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等指标。本数据集可为橡胶林生态系统评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涡度相关技术 通量 碳水循环 气象要素 橡胶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脱皮方式对白胡椒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胡椒鲜果为原料,分别采用机械、静水浸泡、换水浸泡3种方式脱皮,探究不同脱皮方式对白胡椒白度值、黑果率、碎果率、堆积密度、水分质量分数、胡椒碱含量、胡椒精油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er,GC-TOF-MS)定性定量分析测定胡椒精油的成分及含量,采用加权分析法进一步评价3种脱皮方式所得白胡椒品质。结果表明:机械脱皮与换水浸泡脱皮生产的白胡椒白度值无显著差异,但高于静水浸泡脱皮法生产的白胡椒。机械脱皮法生产的白胡椒黑果率、胡椒碱含量低于静水、换水浸泡脱皮法生产的白胡椒,但精油含量、碎果率、堆积密度高于后两者。从机械、静水浸泡、换水浸泡脱皮生产的白胡椒精油中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其中21种为3种白胡椒精油共有,质量浓度较高的共有化合物有3-蒈烯(41.96、37.77、39.16 mg/mL)、β-石竹烯(36.43、41.57、41.02 mg/mL)、柠檬烯(29.38、23.38、39.38 mg/mL)等。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3种白胡椒风味差异显著。感官评价证实机械脱皮法生产的白胡椒香味更浓,无异臭味。经加权分析,机械脱皮法生产的白胡椒加权分高于静水、换水浸泡脱皮法生产的白胡椒,说明机械脱皮法生产的白胡椒综合品质较好,适宜大规模生产。实验结果为胡椒品质评价及胡椒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胡椒 脱皮 品质 风味 加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仁‘湛砂11’形态特征及品质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砂仁是重要南药品种之一,在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广泛种植,而生产上种源混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解砂仁资源‘湛砂11’的形态和品质特性,更好地对砂仁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通过测定‘湛砂11’的株高、叶片数、花序长度、果实大小、单果重等形态指标,以及种子团挥发油含量,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樟脑和龙脑等含量的品质指标,分析其形态特征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湛砂11’的株高和叶片数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7.85%和23.04%;叶片长度无明显差异,叶宽显著增加,外侧叶面平行于主脉的突起线较明显;叶舌棕红色、长0.53mm,比对照显著长23.26%。花序长度显著低于对照,小花数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小花梗长、苞片、花萼和花冠管都显著短于对照。果实近圆形,单果重比对照轻21.40%;果实种子数平均46.7粒,千粒重9.24 g,分别比对照少17.64%、轻20.35%。种子团挥发油含量3.30%,其中乙酸龙脑酯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挥发油组分在不同材料中存在特异性,‘湛砂11’共检测出16种物质,与对照品种共有12种物质,另4种物质对照品种未检出。由此可知,‘湛砂11’的植株、花、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明显,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特异,可作为优良材料重点培育。研究结果可为砂仁生产中亲本选配及品种更新和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砂仁 ‘湛砂11’ 形态特征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渡江流域农业表土中草甘膦及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典型稻菜轮作区域——南渡江流域农业表土中草甘膦(Gly)及其主要代谢产物氨甲基膦酸(AMPA)的残留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方法]于2021年11月和2022年3月共采集72份表土样品,分析表土中Gly和AMPA残留特征,利用冗余分析识别关键影响因素,采用风险商值(RQ)法对2者的慢性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Gly和AMPA残留浓度为2.5~8402.4、47.3~5909.4 ng/g,2者检出率超过90%,2者总浓度范围为47.3~11 273.7 ng/g;Gly和AMPA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上游>下游>中游,且3月>11月.冗余分析揭示,Gly和AMPA残留与土壤中有机质(OM)、铁/铝氧化物呈现正相关,而与土壤中pH呈负相关.生态风险评估显示,对于蚯蚓,Gly、AMPA有37.4%~70.8%的表土超过慢性生态风险,且2者总风险有79.2%的土壤呈RQ≥0.1,而对于土壤跳虫生态风险较小.[结论]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Gly和AMPA普遍残留,残留水平较高,且对土壤蚯蚓有中/高生态风险,因此需要关注土壤中Gly的生态风险.

关键词: 南渡江 土壤 有机磷除草剂 残留特征 生态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在荔枝中的残留状况及安全使用评价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氟吡菌胺在荔枝中的残留情况和消解动力学规律,建立了荔枝中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2,6-二氯苯甲酰胺(BAM)的残留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优化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荔枝中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BAM的检测方法,研究氟吡菌胺在荔枝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在添加水平0.01~1mg/kg范围内,氟吡菌胺和BAM在荔枝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111%,相对标准偏差在2.1%~8.4%范围,定量限(LOQ)为0.01mg/kg.氟吡菌胺在荔枝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海口和南宁2地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0、8.5 d.施药后14、21 d的荔枝全果和果肉样品中氟吡菌胺的残留量小于0.1 mg/kg,BAM均未检出.[结论]综合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推荐20%氟吡菌胺悬浮剂用于防治荔枝霜霉病,于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施药量为111 mg a.i./kg(制剂用量550 mg/kg),施药3次,施药间隔10 d,施药后14 d采收荔枝果实最为安全.

关键词: 氟吡菌胺 2,6-二氯苯甲酰胺 荔枝 残留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蜜红’‘白玉龙’火龙果果实糖度分布规律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火龙果果实内部糖度分布规律,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红肉、白肉火龙果品种‘蜜红’‘白玉龙’果实为材料,每个品种采集30个样品果。分别沿纵、横2个方向将果实等分为5层,每层由外至内依次取13个点位,测定各点位果肉糖度,各品种、切法组合分别设15次重复,以探讨火龙果果实内部糖度分布情况,并以单个果实内全部取样点的糖度均值作为果实总糖度,探讨果实不同部位糖度与果实总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蜜红’‘白玉龙’火龙果果实沿纵、横2个方向等分出的5层之中,糖度均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依次降低的特点,即中间第三层糖度均值最高,而其两侧第二层与第四层次之,两端第一层与第五层糖度均值较低;在每一等分层中由外至内依次所取的13个点位的糖度呈现出中心高、四周依次降低的特征,即中心点位13点糖度均值最高,而其四周9~12点位次之,外侧1~8点位糖度均值较低;对火龙果内部所有采样点依其糖度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分别为10、15时,‘蜜红’‘白玉龙’果实内部取样点可分为两类,结合火龙果不同等分层和不同点位糖度分布特征,被划分出2类即糖度较高的中心部分与糖度较低的外周部分;表明火龙果糖度分布呈现出中心部位高向四周依次降低的规律。在与果实总糖度的关系中,相较于其他等分层,横切中间层与果实总糖度具更高的相关性,‘蜜红’‘白玉龙’横切中间层糖度均值与果实总糖度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9、0.917,表明横切中间层糖度均值对果实总糖度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之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火龙果的总糖度。初步阐明了火龙果果实内部糖度分布规律,为火龙果品种资源的糖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蜜红 白玉龙 火龙果 糖度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