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甲鱼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护白甲鱼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白甲鱼适应温度范围0~38℃,最适摄食生长温度20~28℃;在池养条件下,溶氧量为3 mg/L以上,pH值范围为6.5~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正常摄食生长,与鲤、鲫等鱼类相比其生长速度较快。在水温20~25℃条件下,鱼种的尾日增重为0.205 g/(尾.d)。野生白甲鱼,可经过人工驯化成为淡水名优养殖鱼类。


新川中岛桃在黔北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2-2007年引进的新川中岛桃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新川中岛桃结果能力强,产量稳定,适宜在黔北地区推广种植,栽培上宜采用高标准建园、配方施肥、合理修剪、合理疏花疏果、及时套袋、有效防治病虫害和合理采收等配套栽培技术。


桑叶成熟度对洞庭原蚕生命力及F_1卵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桑叶对洞庭原蚕生命力及其F1卵质的影响,从4龄起至5龄见熟分别用适熟叶、嫩叶和老叶对洞庭原蚕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叶质对洞庭原蚕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虫蛹生命力和F1卵质等都有较大的影响。4~5龄期小蚕发生率、蚕期发病率和蔟中死蚕率老叶区分别是对照适熟叶区的1.85倍、2.08倍和1.81倍;4龄结茧率和4龄健蛹率老叶区分别较对照适熟叶区偏低2.91百分点和6.33百分点;老叶对F1卵质的影响较小,单蛾产卵量和良卵数与对照适熟叶区差异不显著,但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高于对照,分别是适熟叶区的1.40倍和1.84倍。嫩叶对洞庭原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但对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较大,单蛾产卵量和良卵数显著低于对照,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分别是对照适熟叶区的2.83倍和2.46倍。洞庭原蚕以适龄适熟桑叶饲养成绩最好。
关键词: 洞庭原蚕 桑叶成熟度 幼虫生命力 种茧质量 F1卵质


海南冬季杂交玉米大面积制种的优势与实践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杂交玉米制种所需的气候、土壤和隔离条件,分析了海南的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以及隔离条件,阐述了冬季在海南制种的优势及在制种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海南今后杂交玉米大面积制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氮肥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茎叶含氮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施肥与不同玉米品种本身的吸肥规律的关系,为提高氮素的利用率提供依据,在施磷钾肥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对2个产量水平的玉米品种(黔单21和墨白94)茎叶含氮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高产品种茎叶的含氮量总是高于相对低产品种。施氮量的多少,对相对高产品种拔节期茎叶含氮量影响较大,对相对低产品种整个生育期茎叶中含氮量影响较大。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相对高产的品种茎叶的含氮量随之增加,而相对低产品种茎叶含氮量在施高氮条件下反而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