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芝麻高产优质生理基础与规范化栽培技术

中国油料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芝麻高产栽培的主要生理基础是品种群体植株的极性分布合理、配置方式中的效应值高、“三花’临界期及“断顶优势”利用充分,终生期于物质均衡分配。在技术上,应抓好品种“三优”利用、早播、疏密种植、磷钾辅氮、“三峰期”控制及适期小打顶、适当晚收。采用规范化技术产量可达1125~1500kg/hm2,增产99.8%,一级产品率达到63.2%。

关键词: 芝麻 高产优质 生理基础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几个问题的探讨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注意解决的五个问题: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方式,强化信息传递职能;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节地型种植业、节粮型养殖业和农业型加工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实行必要的扶持和保护政策;走依靠科持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道路,使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发展

关键词: 农业,高产,优质,高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品种区试单一性状非平衡资料的分析

中国油料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运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原理,对1995~1996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的产量结果(非平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花生籽仁产量的随机效应方差分量中,年份×试点互作方差分量最大,说明9个试点的产量表现在两年中很不一致。产量差异显著性表明,郑8506—A—4—1和濮花10号产量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根据回归参数及其置信区间判断,开83—3稳定性较好,郑86036—22—9、濮花10号稳定性较差。

关键词: 麦套花生 区域试验 非平衡数据 单一性状 混合线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地小麦前氮后移施肥技术

农村经济与科技 1997

摘要:倒伏、贪青晚熟是高产地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两大难题,一般认为,中后期施氮过多或过晚是造成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的主要原因,因此,生产上提倡重施底肥和冬前追肥。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在全生育期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后期追氮量的“前氮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当前生产的特点及其种繁育体系的改革

河南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新乡地区棉花生产特点和"三圃制"原种生产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育种者提供原原种-县有原种场繁殖原种-乡级良种场繁殖良种的三级良种繁育新程序.除育种者外,县、乡两级场只进行去杂去劣,不再进行三圃选择.改进后的棉花良种繁育程序科学,简便,省工省时,为育、繁、推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棉花 良种 繁育程序 三圃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高产高效农业耕作制———宽带种植一年三熟

河南农业科学 1997

摘要:发展高产高效农业耕作制———宽带种植一年三熟刘春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450002)建国初期,我省广大平原地区的耕作制度主要是两年三熟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和产量都很低。随着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的不断发展,水肥条件的改善,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加之人增地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田预留行套种芝麻技术及增产效果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1997

摘要:麦田预留行套种芝麻技术及增产效果分析张定选(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郑州450002)赵文明(南阳市宛城区农技中心)刘革命(许昌市农场)张保聚(商丘县农业科学研究所)70年代以后,我省芝麻生产中,推广了小麦田套撒播芝麻技术,对发展芝麻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半干旱烟区测土施肥中的应用

烟草科技 1997

摘要:在豫西陕县主要烟区土壤上,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测定土壤中11种大、中、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研究和盆栽试验,判断土壤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用以指导田间试验和推荐施肥。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氮、磷、钾、锌是主要的养分限制因子,另外,硫、铜、锰也需要补足。田间试验证明适宜的氮、磷、钾比例配施锰、锌对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品质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系统研究法,养分限制因子,平衡施肥,烟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途径与方法

科学管理研究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结构布局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条可供选择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道路,指出了产业化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产业化 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基因枪法将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初报

遗传学报 1997 SCI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PDS1000/氦气基因枪将人工构建的雄性不育基因(TA29-Barnase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豫责18号的幼胚细胞。然后在含有10~20mg/L除草剂Basta的培养基础上筛选与分化。从170个幼胚中获得6株绿苗,对照的70个幼胚中未得到绿苗。对其中3株已生根且长势好的绿苗进行Southem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绿苗皆为转基因植株,转化效率达1.8%。

关键词: 基因枪,幼胚,Barnase基因,转基因小麦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