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河南主要土类冬小麦对氮素的利用

核农学报 1997 CSCD

摘要: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河南两种主要土类上冬小麦对施入氮素的利用、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损失。结果表明,除在潮土上全底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外,其余处理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小麦根系的氮素利用率、小麦植株氮来自肥料的比例均是潮土高于砂姜黑土,表明了土类间的差异。总的来看,两种土类上,一次性施肥(全底肥与底耙肥处理)的土壤中氮残留量显著低于分次性施肥(底追肥与底追喷肥处理),并且每种施氮方法的残留量均为潮土大于砂姜黑土。不同土壤层次中残留氮分析表明,残留氮在0~20cm土层中砂姜黑土为765%~942%,潮土为885%~937%。肥料氮的损失,其规律与土壤中氮的残留正好相反。

关键词: ~(15)N,冬小麦,潮土,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油4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种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通径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对双低油菜来交种豫油4号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技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用粒数、千粒重是其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其中分校部位对产量的效应为负值.南长和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小,其余5个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均较大.且为正值。与双低常规品种豫油2号和高芥政、高硫武杂交税秦油2号相比,豫油4号产量结构更趋合理。豫油4号的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关键词: 油菜 杂交种 产量构成因素 丰产性 稳产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施星火科技开发 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河南省商丘星火科技开发试验区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1997

摘要:文章阐述了“八五”河南省重点星火计划项目“商丘星火科技开发试验区”建设的作用与效果,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实施星火计划、振兴农村经济应进一步加强的几项工作。

关键词: 星火科技开发 试验区 农村经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玉米杂交种选育工作回顾和展望 Ⅰ玉米杂交种选育工作回顾

河南农业科学 1997

摘要:回顾了河南省四十多年来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工作历程和成果,对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新双一号和我国生产上应用的第一个单交种新单一号等的选育经验进行了总结。指出选育高产、高配和高抗自交系是选育、推广单交种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选育,双、单交种,选育经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高空诱变育种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空处理的小麦种子SP1代基本无变异,SP2代在幼苗习性、抽穗期、株高、穗型、粒质、成穗数等性状均产生较明显的变异,这些变异一般在SP3代中,SP4代稳定,缩短了育种年限。通过对变异性状的选择已育出两个苗头品系。高空诱变为小麦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育种途径,也为航天部门为农业服务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 高空,诱变,小麦,育种,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爱比菌素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及生物学影响

华北农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爱比菌素(Abamectin)是一种新的生物杀螨剂,是由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化合物。它对久效磷抗性敏感的两组朱砂叶螨种群有很高的毒性,LC50值各为0.0038mg/L和0.0153mg/L,LC95值分别为0.0263mg/L和0.0279mg/L。用0.0288mg/L(近似LC95)的浓度处理带螨的棉叶,幼若螨在72h死亡率达90%,对卵无效;该浓度处理棉苗7天后对成螨和幼若螨无残效。用近似LC50浓度(0.0072mg/L)处理雌成螨,其残存雌螨单雌产卵量比对照减少84.8%;而其F1单雌产卵量比对照增加100%以上。

关键词: 爱比菌素,朱砂叶螨,毒力,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细菌不同致病型的抗性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1997

摘要:21个沿黄稻区水稻主栽品种和区试品种对水稻白叶枯四个致病型Ⅰ、Ⅱ、Ⅲ、Ⅳ的标准菌株的抗性分别有14、6、7、9个。多数品种对白叶枯细菌表现专化抗性,抗谱较窄,仅能抵抗一个或两个致病型。抗四个致病型的品种有郑州764,豫原1号,旱育1号;抗三个致病型的品种有京华101(RSRR)、丰优1号(RRSR)和10177(RRSR)。且抗性均为中等水平,未发现对任一菌株高抗的品种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微高效复合肥在河南省几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1997

摘要:多微高效复合肥在河南省几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杨占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郑州450002)张满昌赵书超(临颍县农业局)多微高效复合肥是湖南省邵阳市天宝精细化工厂与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在原产品磷酸二氢钾的基础上,经研制、改进、生产的一种高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猎蝽属分类检索表及五新种记述(半翅目:猎蝽科:猎蝽亚科)

昆虫分类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猎蝽属是猎蝽科的模式属,也是该科中为数不多的全球属之一,同时还是该科的第2大属。全球以前共知191个有效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区(103种)、古北区(76种)、东洋区(20种)。澳洲区仅知人为传播的1种。西半球除1种与澳洲区相同的传入种外,仅有3个当地种。第一次进行该属订正的学者是Reuter,在他1892年的专论中包括了当时已知的37个种。以后,又有不少学者描记了一些种类,特别是Miler,他先后命名了该属的70多个种,但是,Miler命名的种中有一些是同物异名。本属目前尚无完备的订正。中国的猎蝽以前曾经报道过11个现生种和5个化石种,其中化石种的确切分类地位尚待商榷与讨论。本文中仅对现生种进行了研究,编制了该属16个种和亚种的分类检索表并绘制了它们的外形图,描述了5新种,即:黄背猎蝽R.flavonotus(图3,17~29)、山猎蝽R.montanus(图11,30~34)、岳猎蝽R.montosus(图12,35~39)、任氏猎蝽R.renae(图13,40~44)及福氏猎蝽R.froeschneri(图14,45~49)。至此,我国共知猎蝽15种。文中单位为毫米,新种的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半翅目,猎蝽科,猎蝽属,新种,新名,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近缘三倍体杂种2n花粉发生和利用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甘薯的近缘野生种Ipomoeatrifida(2x与I.littoralis(4x)杂交,得到三倍体杂种。在三倍体杂种无性系中观察到可被醋酸洋红染色的可育大粒花粉(2n花粉),该花粉频率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的二分体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以三倍体2n花粉系为父本与甘薯杂交,观察到花粉萌发、受精、胚发育和结实,但结实率很低,且种子大多没有生活力。本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柱头花粉附着量和花柱中花粉管较少,受精后合子停止发育和胚未能发育成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克服子房水平的上述不亲和性有效。

关键词: 甘薯属 2n花粉 种间杂交不亲和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