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Bt基因在不同陆地棉基因型的表达研究

棉花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Bt基因在陆地棉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Bt基因在不同陆地棉基因型中均能充分表达,与常规(非抗虫)棉相比抗虫性极为显著。(2)不同陆地棉基因型品系(种)之间抗虫性比较,有差异且部分品系间达极显著水平。(3)Bt基因在不同陆地棉基因型的表达,前期(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差异较大;中期(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差异变小;后期(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没有显著差异。(4)转Bt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表达随棉花的生育进程呈逐渐降低趋势,即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

关键词: Bt基因 陆地棉 遗传背景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B501在草莓根际的定殖及其动态变化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莓枯萎病(Fusaruim oxysporum f.sp.fragriae)是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连茬种植地块尤为严重,常常造成大幅减产或绝收。目前,除使用成本较高的剧毒农药溴甲烷熏蒸土壤可以连茬种植以外,尚无其它有效方法。生物防治是有望控制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笔者从草莓病株根围获得一株对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B501,田间防效达到94%,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本研究进一步对该菌株在连茬种植草莓根部的定殖范围、群体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根际其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生防菌剂研制、防效监测以及有效调控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锌对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施用ZnO 4.2kg/hm~2对玉米N、K元素的吸收利用存在极显著协和作用,可分别提高N、K肥料利用率35.84%和141.07%,增产7.63%,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全糖含量分别增加5.63%、5.37%、2.69%和2.29%。Zn对P的吸收利用是拮抗作用,施Zn肥显著降低P肥利用率。

关键词: 玉米 肥料利用率 籽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夜蛾赤眼蜂滞育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3

摘要:寄生在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内的甘蓝夜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brassicae)在河北衡水地区田间能进入滞育越冬。当日均温度从15℃降低到5℃,田间诱导滞育率降低,多数个体在进入滞育虫态前死亡。实验室,采用变温和恒温方法均能诱导甘蓝夜蛾赤眼蜂滞育,在11℃恒温诱导卵期和前期幼虫赤眼蜂30d滞育率分别达到84%和82.5%;10℃恒温诱导前期幼虫和中期幼虫赤眼蜂30d,滞育率达到92.5%。

关键词: 甘蓝夜蛾赤眼蜂 麦蛾 滞育 滞育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在葡萄品种鉴定和辅助筛选上的应用

河北果树 2003

摘要:本文综述了同工酶、RFLP、RAPD、TIS、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品种鉴定、标记辅助筛选上的应用,并讨论了标记技术在杂交亲本选择、遗传图谱构建和功能基因克隆等方面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葡萄 分子标记 品种鉴定 辅助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新品种“春星”

农村百事通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豆种质资源异地繁殖的可行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河北可进行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山东、山西和河南部分小豆材料的繁殖入库工作,来自其他省份的材料或生育期过短,或不能正常成熟,河北省不能作为其繁殖地点。

关键词: 小豆 资源 繁殖更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月份棉田管理及收花

河北农业科技 2003

摘要:十月份棉花进入吐絮期的中后期,外围棉铃渐次开裂。此阶段棉田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棉铃成熟吐絮,形成更高的经济产量并改善上部棉铃的纤维品质。 1 田间管理 发育正常的棉田,一般在中后期温度高、枯霜期来的迟的年份,十月份不需要田间管理。如遇到低温、阴雨、寡照等不良气候条件,同时又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新技术

河北农业科技 2003

摘要: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几年由于玉米贴茬播种和秸秆直接还田面积迅速扩大,大部分玉米品种缺乏茎基腐病抗源,土壤中一些营养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玉米抗病能力降低,玉米茎基腐病普遍发生,并呈迅速扩大。1996年玉米茎基腐病普遍发生,一般病情指数为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60%,并呈迅速扩大趋势。1999年重病区面积达到100多万亩,2001年发病面积扩大到900多万亩,一般减产10%~25%,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已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和田间调查,针对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和传播途径及影响玉米生产的限制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优质梨新品系—818

河北果树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