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福建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近年来在闽东南花生主产区完成的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建立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包括花生施肥效应和目标产量的确定及土壤肥力分级、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不同产量水平的氮磷钾最佳用量和比例、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关系式以及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等5个方面内容。结果表明,花生施用氮磷钾的平均增产效果是N>K>P;花生种植地土壤肥力分为"高"、"中"和"低"3个等级;土壤碱解氮、O lsen-P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136mg/kg、21mg/kg和90mg/kg;花生平均经济施肥量是N 98kg/hm2、P2O555kg/hm2、K2O 103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56∶1.05,但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推荐施肥量存在较大差异;建立了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之间的指数回归方程式,实现了根据土测值预测具体地块推荐施肥量的目的。

关键词: 花生 临界指标 推荐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柿种质资源鉴定及亲缘关系研究进展

福建果树 2010

摘要:柿(Diospyros kakiThunb.)属于柿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 Linn.),是柿属植物中作为果树栽培的代表种。Kajiura根据果实能否在树上自然脱涩与种子多少、果肉颜色的关系将柿分为4种类型:完全甜柿(Pollination-constant nonastringent,PCNA),不完全甜柿(Pollination-variant nona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甜玉米闽甜208无公害生产技术

农业与技术 2010

摘要:闽甜208系福建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的超甜玉米新品种。为满足近年来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本文对闽甜208进行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

关键词: 闽甜208 无公害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技信息 201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展非常迅速。本文旨在介绍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应用的进展和不足之处,探讨遥感技术对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农业生产 技术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韩国型鸭肝炎病毒福建株的分离与鉴定

畜牧与兽医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从福建省某养鸭场罹患鸭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大小35~45 nm、十二面体对称的无囊膜病毒(暂命名为FJ01株),其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2.69)/0.2 mL,该病毒可被特异性韩国型鸭肝炎病毒免疫血清所中和,可被韩国型鸭肝炎病毒特异引物所扩增,而不能被1型鸭肝炎病毒引物所扩增。遗传进化分析表明鸭肝炎病毒FJ01株与韩国型鸭肝炎病毒关系密切,它们在进化树中共处一群。

关键词: 鸭肝炎病毒 韩国型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全优527在韶关试验结果与主要栽培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10

摘要:介绍了全优527在广东韶关市晚稻试验结果,根据该品种区试表现的种性特征和产量穗部性状,提出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在保证有效穗,提高结实率的同时,要获得高产应主攻大穗,促进主穗和分蘖穗协调发展,以期获得高产稳产。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全优527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默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快速检测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通过RAompA基因设计并合成了一套引物,建立RA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同时优化其反应条件,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65℃孵育80min,扩增可达最佳效果。该法为RA提供一种更加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漳州市香蕉高产优质主要生产技术

热带农业科技 2010

摘要:总结漳州市香蕉高产优质生产包括蕉园的选择、规划、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主要技术,供生产参考、应用。

关键词: 香蕉 栽培技术 漳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田管技术要点

福建农业科技 20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了解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及其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分离纯化芭蕉、威廉斯蕉和野生蕉植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脂肪酸鉴定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内生细菌11属14种,野生蕉植株分离得到9种,威廉斯蕉植株7种,芭蕉植株3种。共检测到35个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10—14次,属于细菌总体类群(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4—6次,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2—3次,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物标记。(4)微频次分布:仅在一种细菌种类出现,是细菌种(species)特征生物标记。利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可将14种细菌分为3类;运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等生态学概念,分析了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总量与各生态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16:0、18:1W7C、14:0、12:0、18:0、17:0CYCLO的丰富度皆相对较高;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的Response值总和较高,均匀度(J)较低,其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Mcintosh(H3)多样性指数也相对较高。【结论】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存在多样性。

关键词: 芭蕉属植物 内生细菌 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