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航2号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 2010
摘要:特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航2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介绍了特优航2号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卷叶蛾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从茶园中自然羅病而死的茶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出1株病原真菌,经核糖体DNA(r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命名为JYBb201菌株。对该菌株在PDA、PPDA和SDAY3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产孢能力进行测定,发现其在PDA上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的日均增长量达4.30 mm。但在SDAY培养基上培养16 d的产孢量比其他两种培养基大,达4.30×107孢子.mL-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以2.16×108孢子.mL-1和4.32×107孢子.mL-1的菌液处理,9 d后其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4.74%,表明JYBb201菌株是1株对茶卷叶蛾幼虫具有潜在防治作用的病原真菌菌株。
关键词: 茶卷叶蛾 球孢白僵菌 分离鉴定 rDNA-ITS 生物学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新品种——闽研2号苦瓜
《长江蔬菜 》 2010
摘要:闽研2号苦瓜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苦瓜新品种,已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在浙江、安徽、湖北、广东等地示范推广。2010年3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闽认菜2010001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花芽ANS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蛋白质组学比较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正常成花和成花逆转花芽的蛋白质组变化,结果表明,ANS蛋白(anthocyanidin synthase)在龙眼成花逆转花芽中下调表达。应用RACE方法克隆ANS蛋白的全长cDNA,长度为1477 bp,包括1个107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7 bp的氨基酸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FJ479616(GI:218202927)。将ANS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1个约46 kD的外源蛋白。这说明ANS蛋白在龙眼成花逆转过程中起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晚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的131个晚稻田间试验,归纳土壤基础肥力对晚稻产量的贡献率,完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丰缺指标体系,通过众多氮磷钾肥效试验,采用Monte Carlo法建立优化区域肥效模型。基础土壤肥力对晚稻稻谷的贡献率平均为71.7%,山区土壤的平均贡献率为70.8%;沿海的为73.3%;氮磷钾化肥增产效果是N>K>P;将土壤肥力水平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山区晚稻各肥力等级的相应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临界指标分别是>242、242~123、<123 mg/kg;>21、21~9、<9 mg/kg;>106、106~18、<18 mg/kg。沿海晚稻各等级的相应临界指标分别为>206、206~72、<72 mg/kg;>20、20~8、<8 mg/kg;>85、85~22、<22 mg/kg。山区晚稻的各临界指标都高于沿海地区;利用肥力等级建立区域肥效模型,进一步证实氮磷钾推荐施肥量与试验地基础土壤碱解氮、Olsen-P、速效钾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关系式。结合肥力等级和区域分类等方法建立了晚稻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区域肥效模型以及推荐施肥量与试验地基础土壤养分测试值回归关系,实现了肥料效应函数法同时具有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的全面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茶叶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以绿茶为原料,进行了微波真空干燥试验。通过绘制干燥曲线和失水速率曲线,研究相对压力、比功率对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量化比功率与干燥时间、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茶微波真空干燥过程按失水速率快慢可分为加速和降速2个阶段,无明显恒速干燥阶段;随着相对压力降低,干燥时间缩短,但-80kPa后继续降低相对压力对含水率变化影响不显著;比功率越大干燥时间越短;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含水率随干燥时间、比功率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为实现绿茶的可控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