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SSR和AFLP分析玉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AFL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23个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两种分子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利用筛选出的40对SSR引物,检测到了202个等位基因。用12对AFLP引物组,检测到了444条有多态性的带。SSR和AFLP分子标记均有很高的多态性,SSR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值达0 60,而AFLP多态性带比例是72%。两种分子标记结果将玉米种质划分为5组,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两种分子标记划分的结果也相近。研究认为SSR,AFLP两种分子标记系统均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麦克林托克转座因子理论建立的哲学思考
《河北农业科学 》 2003
摘要:对麦克林托克发现及创立转座因子理论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和哲学分析。转座因子的创立是知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结果,是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相平衡的产物;对偶然现象的非逻辑思维是自然认知的突破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幼虫感染棉铃虫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昆虫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的微孢子虫Nosemasp .,它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利用透射电镜对棉铃虫幼虫感染该微孢子虫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该微孢子虫可侵染棉铃虫的中肠、马氏管、脂肪体、神经等组织 ;侵染后可导致寄主中肠的微绒毛脱落 ,线粒体内脊排列方向发生变化 ,线粒体整体发生变形并最终瓦解 ;内质网发生断裂 ;细胞核体积变小并变形 ,但该微孢子虫并不入侵细胞核 ;马氏管膨大 ,边缘向外突出隆起 ;神经细胞的细胞核变成长条形 ,细胞界线模糊 ;在神经细胞内也发现了微孢子虫孢子 ,证明该微孢子虫也入侵寄主神经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椒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植物名称 金椒草(Cryptocoryne costata)。2 材料类别 茎尖。3 培养条件 (1)诱导芽培养基:1/3MS+6-BA1.0 mg·L~(-1) (单位下同)+IBA 0.1+3%蔗糖;(2)增殖培养基:MS+6-BA 1.5+IBA 0.1+3%蔗糖;(3)生根培养基:1/2MS+6-BA 0.1+IBA0.5+2.5%蔗糖。上述培养基均加入5.0 g·L~(-1)倍力凝(一种微生物多糖固化剂),培养温度为18~25℃,pH 5.8,光照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10 h.d~(-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