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黄壤铝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贵州黄壤铝形态特征,采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贵州黄壤铝的不同形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酸性黄壤中结晶态铝氢氧化物和原生、次生矿物态铝平均含量为68.67gkg-1,占总铝的97.58%;活性铝(包括交换态铝、吸附态羟基铝和有机络合态铝)平均含量为1.66gkg-1,仅占2.42%。在影响黄壤铝形态分布的土壤因子中,土壤类型对土壤交换态铝、吸附态羟基铝和剩余铝的影响排序为白鳝泥>黄泥土>黄砂泥土,对有机配合态铝为黄泥土>白鳝泥、黄砂泥土;母质对交换态铝和有机配合态铝的影响排序为砂页岩>白云岩>页岩>老风化壳,对吸附态羟基铝和剩余铝则为页岩>白云岩>砂页岩;交换态铝、吸附态羟基铝与土壤交换酸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70**和0.721**),有机络合态铝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r=0.668**),而与土壤交换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761**)。
关键词: 土壤铝形态 交换态铝 吸附态羟基铝 有机络合态铝 剩余铝


参与式技术开发在地方鸡品种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参与式方法对百宜地方鸡品种资源与利用进行了评价,并作了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试验中的应用,让村民参加试验方案的设计及监测评估方案的制定,较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参与百宜地方鸡品种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生重相近的不同羽色百宜地方鸡,在使用相同的饲料、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管理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有所不同。


降低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程度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茶树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切割方式、转瓶间隔时间、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抗褐化剂和吸附剂的使用方面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消毒最适时间为7~8 m in;接种外植体带腋芽叶片保留2/5,3 d转瓶1次降低褐化的效果较好;经此处理的外植体培养在1/2MS+BA 2 mg/L+NAA 0.1 mg/L+Vc 1.0 g/L+AC 1.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褐化率由86%下降为41%。


贵州(水城)无公害蔬菜农业科技园区的模式建设与成效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水城)矿区无公害蔬菜农业科技园区是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通过3年多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态农业展示园已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16.67 hm2,年产值达3 000元/667m2以上,水果种植53.33 hm2,已有33.3 hm2进入盛果期,年产值达50万元;高效农业展示园完成蔬菜种植6.67 hm2,露地规范化种植面积达5.93 hm2,年产值达4000元/667m2以上;优新品种试验园已建成花卉盆景试验园0.2 hm2,优新果树试验园6.27 hm2,优新蔬菜种植1.33 hm2;摸索出猪—沼—果、猪—沼—菜和果—草—畜(禽)—沼3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蔬菜生产基地1 333.3 hm2,果树1 000 hm2。总结了园区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贵引07-15等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的分析评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9
摘要:通过高稳系数法和农业试验统计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贵引07-15等四个果蔗新品种区试、生产示范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贵引07-04在区试中,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新植蔗平均产量分别增产48.15%、31.16%、26.67%、24.74%,宿根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32.36%、28.49%、34.56%和7.35%,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生产示范点平均产区试点和生产示范中都表现高产。四个品种(系)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项指标值都很小,说明四个品种(系)变异程度小,品种适应性好;而且,每个品种(系)的高稳系数(9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技术对65个贵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78个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标记分析。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3个位点条带,其中137个表现出多态性,占89.5%;主要分布于150~1800 bp,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6条多态性条带。遗传距离的变化幅度为0.1431~0.9904,遗传相似性变异范围为0.3714~0.8667。65个参试品种中遗传距离最小的是凤冈花油菜(2)和麻江花油菜(2),为0.1431;遗传相似性为0.8667。结果表明:贵州白菜型油菜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

